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看待文化類綜藝走紅的現象

如何看待文化類綜藝走紅的現象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5:35:05

新一波文化綜藝節目又開始霸屏。大型場景式讀書節目《一本好書》近期開播以來,迅速獲得好口碑:三期節目下來,豆瓣評分穩定在9.3分。《一本好書》12期節目将還原12本經典作品的經典場景,由趙立新、王勁松、王洛勇、潘虹等演技派演繹,通過舞台戲劇、片段朗讀、影像圖文插播等手段,呈現書中情節和情感。

如何看待文化類綜藝走紅的現象(一本好書等文化綜藝霸屏)1

除了《一本好書》,深圳衛視的大型原創文博推理秀《詩意中國》也正熱播,首檔聚焦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創意衍生品的真人秀節目《上新了!故宮》,也将很快與觀衆見面。時下的文化綜藝,正在悄悄“變臉”,不再像以前那樣競技與朗誦紮堆,開始打差異化的牌。

不流行詩詞朗誦競技主打文博與非遺探尋

國産綜藝中,文化類節目從未缺位。有人曾做過這樣的分類,從《中國詩詞大會2》《見字如面》領跑當年春節檔,到之後《朗讀者》迅速升溫、搶占話題,文化綜藝進入1.0時代;随後經過大量的“複制粘貼”,諸如《閱讀·閱美》《詩書中華》《漢字風雲會》等節目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2.0階段的詩詞、漢字與成語依舊是絕對主角,節目的表現形式無外乎就是競技與朗誦。曆經2017年的火爆,文化綜藝進入3.0時代:從《國家寶藏》到《一路書香》《信·中國》《小鎮故事》等節目,文博、探尋、非遺等成為文化綜藝的關鍵詞。

衆多的文化節目,開始尋找更小的切入口,以期讓文化綜藝在詩詞、閱讀之外有更多可能。《國家寶藏》堪稱去年年底的現象級節目,這檔主要聚焦于文博領域的原創節目,采用“文化 紀錄片”的方式,最終讓國寶文物“活”了起來。深圳衛視的《一路書香》節目,窦文濤化身書店老闆,一路邀請各界大咖,結合“讀萬卷書”與“行萬裡路”,以“戶外真人秀”的形式探尋各地風土人情。

明星在文化類節目中的角色設置,更加顯得不可或缺。《國家寶藏》中,李晨等明星被賦予“國寶守護人”的身份,并且以話劇舞台形式來演繹國寶的前世傳奇。而在即将開播的《上新了!故宮》中,鄧倫和周一圍将擔任新品開發官,不僅跟随專家進宮識寶,還會聯手頂尖設計師和高校設計專業學生大開腦洞,每期都将誕生一個引領熱潮的文化創意衍生品。

除此之外,舞美的升級也給觀衆帶來十分直觀的感受。《國家寶藏》中國風的古典韻味與現代舞台科技的結合備受好評。而近期的《一本好書》,沉浸式劇場也非常驚豔。節目總導演關正文透露,這檔節目負擔最重的就是舞美、道具和服裝造型,“現場這幾個工種就有上百人的團隊,兩天拆搭一次,現場瞬間會由中國宮廷變成巴黎酒館。”

抓住年輕觀衆的趣味95後願為“文化”買單

每當談起文化類綜藝,大家總會有一種刻闆印象,認為這類節目隻有文化水平較高、閱曆豐富的“中年人”最為關注。但事實證明,不少95後甚至更年輕的觀衆正是近年來崛起的文化類綜藝的主流觀衆。某大型網站在對《我在故宮修文物》《見字如面》《朗讀者》《曉說》等一系列人文類綜藝節目受衆群體的調查時發現,95後觀衆居然超過三成。

2017年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航拍中國》等,最初走紅就是在哔哩哔哩網站(簡稱“B站”),該網站的受衆群體主要為95後。自2017年12月開播後,《國家寶藏》在“B站”取得了相當高的播放量,累計彈幕量達到105.6萬條(截至2018年5月)。《國家寶藏》制片人、總導演于蕾直言,節目組專門研究過年輕人的口味,“當下社會對年輕人的審美是有一些偏見的,吸引年輕人的并不是‘傻白甜’,他們也非常喜歡有質感的東西。”

在“今日頭條”算數中心近期發布的《中國文化綜藝白皮書》中,關于“文化綜藝節目的什麼要素最吸引你”的調查裡,“精神内涵/價值導向”成為第一要素,受訪者選擇占比接近七成,選擇“節目創新性”的比例也接近六成。如何留住年輕人,成為文化類綜藝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命題。在表達方式上,這些節目比以往同類型節目更“綜藝化”,但 “綜藝化”并不意味着娛樂化,節目内容上依舊繼續保持嚴謹的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隻不過表達方式更有趣生動。在關正文看來,“與娛樂節目相對應的不是文化節目,而是嚴肅節目,舉重若輕、深入淺出其實更難。”

文化綜藝口碑易“爆表”收視點擊量卻差強人意

從《中國詩詞大會》到《一本好書》,不少文化綜藝開播之後,往往都能引來媒體的一片叫好之聲,常有“清流綜藝”這樣溢美之詞出現。在節目彈幕和豆瓣評論中,同樣能看到觀衆對于這些節目的贊美。然而,除了《中國詩詞大會》在春節檔收視率拔得頭籌,不少節目雖然口碑動辄“爆表”,收視率和網播量卻并不算出色。

一檔節目是否有高關注度,除了收視數據,另一個比較直觀的體現就是豆瓣的打分人數。同樣在騰訊視頻播出,《見字如面2》停播後複播,和《吐槽大會2》幾乎在同一時間段播出,然而在數據方面差别很大。在豆瓣評分上,前者分數高達9.3分,評分人數接近6800;後者盡管隻有6.9分,但點評人數超過15000。曾經走紅的文化類節目基本都會推出下一季,然而難續“現象級”——《朗讀者》第一季前台播放量達到6.1億,然而第二季成績滑落過半,《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也顯得聲量不足。

就像一位文化類綜藝節目制片人所說,文化類節目面臨的困境在于,電視台對節目的收視率考核是很殘酷的,“有的電視台出于對廣告收益的考核要求,收視率排名靠後的節目會被直接拿下,一些文化類綜藝節目則難以幸免。”文化綜藝的招商,一直是困擾制作方的難題。主打娛樂的《奔跑吧》《中國好聲音》等節目開播即有數億元人民币的贊助,而《朗讀者》第一季苦尋一年才找到一家贊助商,《見字如面》《一本好書》也沒好到哪裡去。《我是演說家》總導演簡承淵認為:“文化節目招商難主要因為收視率低和植入困難,除與節目氣質對應吻合的商家外,快銷品等廣告商家對此并不青睐。”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RB01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