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在古代,從呱呱墜地的嬰孩到須發皆白的耄耋老者,
每一個年齡段都有一個特定的稱謂,男生和女生的稱謂也有所不同,讓我們看看古人對不同年齡的稱謂。看完之後你會發現,年齡也可以形容的如此驚豔!
幼年時:
度、初度
0歲。 小孩出生之時。
語出《離騷》:“皇攬揆餘初度兮,肇賜餘以嘉名。”
湯餅之期
嬰兒出生三日。
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赤子、襁褓
1歲以下幼童。
現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牙牙
1歲
象聲詞,嬰兒學語時的聲音。
孩提
2、3歲的兒童。
幼兒始知發笑尚在襁褓中。語出《孟子·盡心》 :“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始龀[chèn]
男孩8歲或女孩7歲。
根據生理狀況,男孩8歲、女孩7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恒牙,
這時叫“龀”,“龆年”或“髫[tiáo]年”。
黃口
兒童九歲以下。
九齡、指數之年
兒童9歲。
外傅之年
兒童10歲。
語出《禮記·内則》:“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記。”
幼學
兒童10歲。
《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
少年時:
金钗之年
指女孩12歲。
語出《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钗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
豆蔻
少女13、14歲。
語出杜牧《贈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舞夕之年
指少年13至15歲。
及笄[jī]
女子15歲。
古代女子滿15周歲結發,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語出《禮記·内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志學之年
15歲。
《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青年時:
成童
15歲或15稍上的年齡。
舞象之年
少年15至20歲。
語出《禮記·内則》:“成童,舞象,學射禦。”
破瓜、碧玉年華
女子16歲。
加冠、弱冠
指男子20歲。
古時20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若體猶未壯者,稱“弱冠”。
語出《孔穎達.正義》:“二十成人,初加冠,體猶未壯,故曰弱也。”
桃李年華
女子20歲。
花信年華
女子24歲。
而立之年
指30歲。
《論語·為政》:三十而立。
始室
男子30歲。
《禮記·内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半老徐娘
女子30歲。
語出《南史·後妃傳下》:“徐娘雖老,猶尚多情。”
中年時:
不惑之年
指40歲。
《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
知天命、知命之年
指50歲。
《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半百/艾
指50歲。
《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
老年時:
花甲之年
指60歲。
花甲一詞出自中國古代曆法,以六十年為一循環,一循環稱為一甲子,
又因天幹地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錯,又稱“花甲”。
耳順、耳順之年
指60歲。
《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
耆
指60歲。
《禮記·曲禮》:六十曰耆。
還曆壽
指61歲。
60年為一輪,61歲正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曆”。
古稀
指70歲。
古稀:古來稀少,而今也不多。
語出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懸車之年、杖圍之年
指70歲。
喜壽
指77歲。
因喜字的草體形似七十七,故借指77歲。
傘壽
指80歲。
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米壽
指88歲。
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耄耋之年、朝枚之年、朝枝之年
均指八九十歲
白壽
指99歲。
因“百”字去“一”為“白”字,故借指99歲。
期頤
指100歲。
語出《禮記·曲禮篇》:“百年曰期,頤。"
即人生以百年為期,故稱百歲為 " 期頤之年 "。
茶壽
指108歲。
茶字上為廿,下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雙稀、雙慶
指140歲!
中華文字博大精深,每一個漢字都有着非同尋常的含義。
你的年齡在古代怎麼稱呼呢?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喲。#詩詞##年齡##美女#
我是【詩詞美文品讀】,關注我,還有更多精彩詩詞知識與美文欣賞,喜歡的話别忘了點贊收藏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