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大思想家孔子的八世孫孔鲋曾經編撰過一部《孔叢子》,其中記載了從孔子、孔子之孫子思到孔鲋自己的許多言行。在這部沒什麼知名度的書中,卻出了一句家喻戶曉的名言,那便是“有此父斯有此子,人道之常也”。經過民間一系列的轉述,這句話最終變成了“有其父必有其子”。
從字面意思上看,“有其父必有其子”就是說什麼樣的父親會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與之類似的還有一句常常被用來恭維他人的俗語,那就是“虎父無犬子”,意思是優秀的父親教育出的孩子同樣出色。那麼逆向思考一下,犬父是否也不會有虎子呢?對此,東漢末年一對品行極差的父子給出了答案,這對父子一個擅長借花獻佛,一個反複無常,他們就是孟佗和孟達。
孟佗,又作孟他,字伯郎,東漢末年生于扶風郡。客觀來說,孟佗家中頗有些餘财,但在那個賣官鬻爵被擺到明面上,甚至價格時常受到“市場波動”影響而上漲的年代,他的财産甚至不足以換一個刺史的官職。另一方面,當時十常侍把持朝政,其中的領導者張讓家門口完全可以稱得上是門庭若市,為了找他辦事、求他幫忙而前來送禮者絡繹不絕,甚至導緻其門前長期停着達官貴人們的成百上千輛車。
面對資産不足、難以求見的困難,孟佗并沒有輕言放棄,而是想出了一條“妙計”。首先,孟佗另辟蹊徑,不和衆人一樣排隊等着見到張讓,而是傾盡家财和張讓府中不起眼的奴仆們結交。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張讓的奴仆們都對孟佗十分感激,紛紛表示如果有什麼他們能辦到的事情就盡管開口。
有了這句話,孟佗終于說出了自己的真實目的,那便是希望這些奴仆們見到他時恭敬行禮即可。約定好後,孟佗乘着自己的車來到張讓府前,奴仆們見到他不敢怠慢,當即恭敬行禮,并直接将他請進了張讓府中。此時,孟佗其實已經不剩什麼錢了,但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那些還在排隊的人見平日裡嚣張無比的張讓奴仆們對孟佗如此恭敬,還允許他插隊,都以為孟佗和張讓關系非同一般。
于是,這些人争先恐後地沖到孟佗面前,将自己帶來的禮物交給孟佗,請求他幫自己轉交,并附上了辛苦費。就這樣,孟佗空手套白狼,一口氣收獲了一大堆禮品。随後,他将這些禮品分出大部分進獻給了張讓。張讓見孟佗一人就送上這麼多禮物,笑得嘴都合不攏了,當即滿足了孟佗想當涼州刺史的請求。
孟佗借花獻佛,成功當上了涼州刺史,而他的兒子孟達則于建安初年為了躲避北方的戰亂和饑荒前往蜀地依附于益州牧劉璋。後來,孟達認為劉璋并非明主,于是和法正一起暗中投靠了劉備,并在劉備平定蜀地之後被封為了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219),孟達率軍攻克房陵、上庸等地,并與劉備的義子劉封一同鎮守在了上庸。
不久之後,關羽興兵北伐,很快圍困了曹魏重鎮樊城,為了壯大聲勢,關羽要求孟達、劉封派兵配合自己作戰。不過,當時孟達認為上庸是新占領之地,當務之急是安撫人心,于是拒絕了關羽。然而,關羽很快便因為遭到東吳偷襲而兵敗身亡,劉備得知後勃然大怒,認為孟達救援不力要負很大責任。
另外,當時劉封與孟達關系不睦,前者甚至搶走了後者的儀仗部隊以示羞辱。由于擔心劉備清算自己,又對身為同僚的劉封感到不滿,孟達終于選擇了上表同劉備告别,随後率領自己的部曲投靠了曹魏。降魏之後,孟達得到了曹丕的重用,還和桓階、夏侯尚等将領成為了好友。然而,随着曹丕駕崩,桓階、夏侯尚又接連去世,孟達逐漸心生不安,諸葛亮聽說後幾次暗中寫信勸誘,終于讓孟達決心回歸蜀漢。
然而,孟達的計劃被魏興太守申儀得知,并上報給了朝廷,司馬懿一邊寫信安撫孟達,一邊卻暗中率軍快速奔襲到了上庸城下。因為沒有料到司馬懿如此之快,孟達的部署被完全打亂,也沒能和諸葛亮實現配合。被圍攻十六天後,孟達的外甥鄧賢、部将李輔選擇了開城投降,孟達于城破後遇害,首級被送到了京城。
綜上所述,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的孟佗、孟達父子一個耍小聰明買官,一個在蜀漢、曹魏間徘徊,确确實實诠釋了什麼叫做“犬父無虎子”。不過有一說一,擁有一定軍事才能,得到劉備、曹丕和諸葛亮重視的孟達還是要遠勝于一生當中除了當過一陣子涼州刺史外沒什麼作為的孟佗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