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志
在古代的傳世文獻、出土文物之中,筇竹杖是個出鏡率極高的物件。在距離我國雲南昆明筇竹寺幾千公裡的阿富汗北部,出土的各式陶器畫上時常會出現異邦人手持筇竹杖的形象。而品讀我國曆代文人騷客的詩詞時,可以發現筇竹杖漸漸演化成了表征特定含義的意象。從西南地區的特有物種到專以其命名一座曆史久遠的寺院,再到沿着南方陸上絲綢之路長途運送至西域的熱銷商品,乃至于在詩詞書畫中大量出現的具有豐富内涵的意象,筇竹杖都擁有着神秘且持久的特殊魅力。
元代趙孟頫所作的蘇轼畫像中,蘇轼手拄筇竹杖。
從植物到禅寺
《山海經》記載:“龜山,其木多榖、柞、椆、椐……多扶竹。”西晉郭璞箋注《山海經》,并稱:“邛竹也,高節實中,中杖也,名之扶老竹。”由此可知,所謂的扶竹、扶老竹即是筇竹,而到了明清時期,筇竹又被稱為暴節竹、羅漢竹。筇竹是西南地區的珍稀竹種,主要生長于雲南高原東北角關河流域諸山,以及四川盆地小涼山脈、大婁山系諸山。
因是西南地區頗具特色的植物,圍繞着筇竹更是生發出了不少頗具趣味性的事。在昆明市西北郊的玉案山,有一座千年古刹名為筇竹寺。郭文撰寫于明宣德九年(1434年)的《重建玉案山筇竹禅寺記》載:“玉案山筇竹禅寺,滇之古刹也。爰自唐貞觀中,鄯闡人高光之所創也。”可見早在唐貞觀年間,筇竹寺便已建成。在碑文及地志中,更是繪聲繪色地勾勒了以筇竹命名禅寺的傳奇過程。高光、高智兩兄弟在西山狩獵時巧遇犀牛,在追捕至山寺北壑時,在雲霧缭繞之中,看見一衆僧徒行為怪異,待走近觀察,卻一無所獲,僅僅得見一根根筇竹杖深埋于林下,隔天再見時,竟長得枝繁葉茂了。這種種異象昭示着此地應為山靈福地,于是兩兄弟便在玉案山上建了寺廟,并用顯露了神迹的筇竹為這座禅寺命名。今天,在寺内天王寶殿門前兩側立柱上還镌刻了一副對聯,上聯“地産靈山,白象呈祥,青獅獻瑞”;下聯“天開勝境,犀牛表異,筇竹傳奇”,訴說着筇竹寺名稱由來的傳奇性。
從物産到商品
作為禾本科植物的筇竹,其用途主要有筍用、材用和觀賞三種。筍用顧名思義即是指加工成鮮筍、筍幹以便食用;材用即指發揮其外形美觀且耐蟲蛀的優勢,制成各式手杖;觀賞即指利用其竹節隆起、枝葉細長及植株挺拔的特征,制作成美麗盆景。專論作為手杖的筇竹,制作工藝上保留了筇竹的三枝根狀莖及若幹須根,并細緻修剪成龍頭狀。古人便多有叙述筇竹的功能,如唐人張守節在《史記正義》中記載:“邛都邛山出此竹,因名邛竹。節高實中,或寄生,可為杖。”言簡意赅地闡明了筇竹習性與制成手杖間的關聯。
在司馬遷《史記·大宛列傳》中曾有一段記述:西漢元狩二年,博望侯張骞受到漢武帝派遣,出使西域。當行進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時,張骞詫異于居然在萬裡之遙的異邦見到了來自于西南地區的特産筇竹杖、蜀布。為了解除心中疑惑,張骞便詢問起大夏人個中情由,得知這些物産皆購于身毒國(今印度)。從這段引文的陳述,可以知悉四川大涼山及雲南昭通特産的筇竹杖可以通過雲南西部、緬甸、印度這一路線銷往遠在西亞的大夏,這便解釋清楚了張骞何以能在大夏見到筇竹杖的問題。此外,前文重點提及的昆明西北郊的筇竹寺,建寺以來,香火繁盛,也可從側面證明南方陸上絲綢之路,即“蜀—身毒”通道的存在。
張骞曆經千辛萬苦打通陸上絲綢之路後,西漢王朝便可以與西域各邦實現物産的互通有無。班固《漢書》裡就有記載漢武帝時的中西溝通情形,以及随之帶來的巨大變化。
從物象到意象
作為植物的筇竹,具有節高、實心的外觀特征,具體而言,節高是指稈環隆起,頗具美感,寓意高潔;實心是指莖稈中空較小,竹壁較厚,結實耐用。作為物産的筇竹杖,粗細适中,重量适度,彰顯莊重質樸之風,尤其适合年長者手拄借力。此外,因筇竹産于西南地區,對于中原王朝而言,應是珍稀之物。正是基于以上優勢,筇竹杖在古代頗得文人、出家人青睐。而當筇竹杖與文人發生關聯之後,便會漸漸地從純粹物象演變成涵蓋豐富内涵的意象。
北宋大文豪蘇轼曾填有《定風波》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當時蘇轼因“烏台詩案”牽累被貶谪至黃州任團練副使。雖然與友朋春日出遊橫遭風雨,但蘇轼絲毫不為惡劣天氣所影響,依然保持樂觀曠達心态應對滂沱大雨,以及宦途裡随時而至的風雲變幻。“竹杖”意象的取用,便象征着高風亮節,絕不同流合污的品行。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黃庭堅還專門寫有《筇竹頌》,對筇竹産地、特性進行了介紹,并闡述了詩人對筇竹寄予的深厚情感。在南宋詩人陸遊的一生中,更是寫出了多首與筇竹杖有關的詩歌——“提起短筇成一笑,每煩上座為分憂。”(出自《出遊》)“年華入詩卷,心事付筇枝。”(出自《平水》)“今旦微霜好風日,短筇且領鏡湖秋。”(出自《曠懷》)……筇竹杖俨然化身為替詩人分擔憂傷、暗訴衷腸、找尋心安的同道。
從古至今,筇竹及筇竹杖外觀内裡所賦予的高潔、實用特征,使得其成為詩人詞客借以自比、傾訴心結的對象。從植物到禅寺,從物産到商品,從物象到意象,聚焦于筇竹、筇竹杖為代表的物質,可剖析出地域宗教特色、中西絲路溝通,詩詞文化傳承等多個面相,此類解讀亦不無裨益之處。(彭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