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位列國内青磚塔之首?
●與上賢塔、冀村塔本為一塔?
●塔内居然供奉着十二生肖?
汾陽古稱汾州,當地有句俗語
“看不見堿場塔,哭得恓惶煞”。
這個堿場塔就是汾陽的文峰塔。
因塔建于今汾陽的建昌村,
所以也俗稱“建昌塔”。
建昌村從前叫堿場村,
因地勢低窪、水堿過重而得名。
汾陽的文峰塔以高出名,号稱“天下第一塔”。到汾陽去遊覽文峰塔,附近的老人就會給你念叨:“汾陽有座堿場塔,距天隻有二尺八”。汾陽文峰塔現在的準确高度是84.97米(維修前殘高度80.12米),其高度在全國磚塔中确實名列前茅,也是我國現存文峰塔中的傑出代表。2006年5月25日,汾陽文峰塔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一塔分三塔的傳說
因為地緣關系,汾陽、文水有很多民間傳說都相互關聯。
相傳,古代有星相家察知文水上賢村一帶風水極佳,上賢塔北面有一道東西走向的土溝,寬約25米,長約10公裡,形狀酷似一條龍,當地人稱之為土龍溝。當時的皇帝擔心土龍升天,皇位受損,便命能工巧匠在土龍溝南端建塔鎮之,名“鎮龍塔”。由于塔高聳入雲,塔頂直插雲霄,攪得天際不安,惹怒天上神仙。玉帝大怒,遂派張天師施法,一鞭将塔打為三截。塔尖往西飛出30裡,落在了汾陽堿場村(今汾陽建昌村),塔身留在了上賢村,塔底座則被震到了汾陽的冀村。因此上賢村和冀村的塔都沒有塔尖,隻有文峰塔有塔尖。
還有一個類似的傳說,古時天上出現了兩個太陽,白天晚上都有太陽,玉帝便命自己的外甥二郎神挑了兩座山去除掉一個太陽。二郎神擔着兩座大山,不分晝夜去追太陽,結果在上賢村被上賢塔擋住去路。塔高聳入雲,“離天隻有二尺八”。二郎神心急追日,便放下兩山,抽出扁擔用力抽在塔上。一聲巨響過後,擋路的高塔被抽為三截。三座塔由東向西排成一排,成了上賢塔、冀村塔和文峰塔。而二郎神放下的山,就形成了呂梁山和太行山。
在汾陽、文水,還有個口口相傳的說法,“上賢的根根,冀村的身身,建昌的尖尖”,也是跟這兩個民間傳說類似,不過一塔分三塔的部位略有不同。
其實據史料考證,這三座塔并不屬于同一時期的建築。可能是因為外形都是八角磚塔,加之文水上賢塔的特點是沒有塔尖和塔基,已毀的冀村塔則有基無頂,汾陽文峰塔有頂且高。當地人通過自己的想象,根據塔的特點,賦予了它們神話色彩。
昌盛汾陽文脈的期許
全國各地以“文峰”二字冠名的塔很多,文峰塔也稱風水塔、文筆塔。大多是古人為使當地文風、文脈順達,多出人才,根據風水理論而建造的,具有觀賞性和标志性雙重意義。
據考證,汾陽文峰塔應建于清初。2012年,國際著名建築結構專家、世界級古塔糾偏大師曹時中考察汾陽文峰塔後,曾贊此塔“挺拔峻秀、結構合理、科學實用”。
據清康熙時期《汾陽縣志》記載,汾陽文峰塔由明末進士、汾陽人朱之俊父子倡議集資而建。
朱之俊用心之良苦顯著地體現在他的“風水”整體構架中,在石盤山上建玄天上帝廟,以象征官帽;在文湖畔建文峰塔,以象征墨海和文筆;在馮家莊架設引“馬刨神泉”之水的攀龍橋,以疏通文脈。文峰塔為筆,文湖為硯,石盤山為筆架,希望以此來昌盛汾陽的文脈。
套筒結構世界罕見
汾陽文峰塔全塔均為磚結構。由下至上分為塔基、台明、塔座、塔身、塔刹等五大部分,共十三層。
1920年12月16日,甯夏海原發生8.5級地震。汾陽文峰塔在這次地震的波及下出現裂縫,第十三層的東北角也被震落。不過文峰塔主體依然挺立不倒。
塔外廓呈平面八角形,占地面積217.8平方米。塔内室呈平面方形,上下塔室之間以轉折回廊式階梯塔道相通。外廓塔壁和内室塔壁組成套筒式結構建築,這種筒中筒的結構屬世界罕見。
塔心室第一層塑有觀音像,從第二層起依次塑着鼠、牛、虎等十二生肖像,獸首人身,十分獨特。塔内供奉十二生肖,這在全國的文峰塔裡都是獨一無二的。
汾陽文峰塔的設立初衷,很明顯是受科舉制度和儒家重文思想影響。塔高十三層,則應是仿照佛塔(塔高十三層,在佛教代表功德圓滿)而來,底層供奉觀音,也是受佛學的影響。十二生肖和風水之學說,很明顯受道家文化影響。可見,汾陽文峰塔很有中國儒釋道三教融合的風格。
“第一高磚塔”之争
汾陽當地将文峰塔稱為“中國第一高磚塔”。其由來是2012年,文峰塔因為地質沉陷,發生傾斜,當地請來了國際著名建築結構專家、世界級古塔糾偏大師、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曹時中先生考察。曹時中在考察過程說,汾陽“文峰塔高度位居世界青磚結構高塔之首。其高度不僅位列國内青磚結構塔之首,而且在世界的青磚結構塔中也位列第一,是現存十八世紀初世界最高的磚結構建築,是世界超高聳建築的典型。”由此,汾陽文峰塔開始被号稱“中國第一高磚塔”。
如今,汾陽已經圍繞文峰塔建成了文湖生态景區。周圍寬敞的廣場,使得文峰塔更顯得塔身高挑。旁邊新修的文廟和碧水蕩漾的文湖,重現了當初著名的“汾州八景”。
“汾州八景”
1 .蔔山書院 2. 汾水行宮
3 .馬刨神泉 4 .煙籠賢閣
5 .雨漬仙碑 6. 彪嶺樵歌
7. 文湖漁唱 8 .鶴鳴古洞
網友這樣說:
@T止水:好眼熟,是山河故人裡的那個塔吧
@喵比黃花肥:也許是在風雨侵蝕,也可能是因為地下水缺失導緻的地面下陷,還有其他許多可能,但不論如何,請保護好它,不要覺得中華文化悠遠流長無窮無盡,就可以随着的漠視,破壞,糟蹋。。。
@龍天WJF:希望,日後還可以重登古塔。
@Mjjeje___顔不色:昨晚才看了《山河故人》,這座塔在鏡頭裡出現很多次,希望能夠保存完好。
@Leizion:前兩天還說,山西的古建築真是太多太多了,一定要保護好啊。。。
(來源山西省文物局,掌上文博綜合整理)
·END·
關注我們
領略超乎想象的文博體驗
官方服務号·掌上文博
官方訂閱号·山西文博會
三晉文化 盡在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