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超聲造影在介入中的應用

超聲造影在介入中的應用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2-11 10:16:18

超聲造影在介入中的應用(國産高端智能介入造影系統成功完成臨床驗證)1

葛均波院士在冠脈介入手術過程中。 姚铮 攝

葛均波院士在冠脈介入手術過程中。 姚铮 攝

中新網上海11月10日電(記者 陳靜)記者10日獲悉,中國多家知名綜合性大醫院專家團隊攜手企業成功研發高端智能介入造影系統。這種新型低劑量數字減影血管造影X射線成像系統(DSA),是科技部“十三五”數字診療裝備重點研發專項。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團隊、顔志平教授團隊,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程英升副院長團隊,在國産高端介入造影設備上分别完成了首例心血管介入、腫瘤介入、腦血管介入手術的臨床驗證。

上海第六人民醫院副院長、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介入學組組長、項目課題負責人程英升當日對記者說:“無論是從操作、圖像、還是軟件方面,這款國産高端智能介入造影系統都達到國際标準,部分指标超過國際先進水平。國産介入設備的研發成功,為大國重器又添一重要利器!我真心希望,未來,這樣的高端醫學影像設備能夠服務于更多醫院、更多患者。”

超聲造影在介入中的應用(國産高端智能介入造影系統成功完成臨床驗證)2

顔志平主任和馬婧嶔博士在腫瘤介入手術中。 姚铮 攝

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是全球範圍内緻死率最高的三類疾病。基于造影系統引導的介入治療,以損傷小、并發症少的特征,逐漸發展為這三類疾病最主流的治療手段之一。但中國介入造影系統與發達國家存在技術“代差”。

DSA由中國高端醫療影像設備企業聯影牽頭,與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共同研發。

在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内科,國産高端智能介入造影系統首例心血管介入手術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教授及團隊操作完成。據悉,早在項目啟動初期,葛均波就圖像質量、人機交互與臨床應用與研發團隊展開過深入研讨,提出了基于臨床實踐的真知灼見。術後,這位院士表示,該智能介入造影系統的圖像質量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首例腫瘤介入手術順利結束,課題負責人、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介入科主任顔志平教授直言,機器人介入造影系統的全視野和優異的圖像質量等,在胸腹部的介入治療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據了解,自該項目初期起,顔志平教授團隊就與聯影研發團隊進行深入溝通交流,一起完成十餘輪實驗,共同研發出大容積、全視野錐形束CT成像技術,并積極拓展其在放射介入領域的高級應用。“我做了半輩子介入醫生,一直有個心願,就是有一天能用上國産的設備。現在時代給了我們這個機遇,不僅可以用上,還能夠和産業界攜手,一起研發、優化貼合臨床需求的介入設備。”顔志平教授十分感慨,“将來,我們要合力把國産的介入設備做成世界上最好,這是我作為一個介入醫生,為中國醫療事業發展做出的一點貢獻。”

超聲造影在介入中的應用(國産高端智能介入造影系統成功完成臨床驗證)3

朱悅琦主任和田慶華主治醫生在神經介入手術中。 姚铮 攝

在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介入手術室,進行的是首例神經介入手術。在DSA介入設備的協助下,醫生清晰地看到顱内血管分布圖像,一旦發現病竈,無需開刀便能精準打擊。在現場一同見證的李明華教授坦言,“我們神經介入醫生對介入設備的要求非常高,新研發的設備給了我們非常大的驚喜!尤其在軟件方面,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無論是操作還是影像質量都相當不錯。未來,希望臨床醫生與工程師碰撞出更多火花!”

未來,國産首台高端介入設備可廣泛應用于心腦血管、腫瘤、外周血管、骨關節疾病等介入手術治療。聯影方面表示,将與更多臨床機構及科研院所開展深度合作,以臨床應用為導向,技術推廣和創新成果轉化為目标,有序推進設備、應用、工作流等方面的源頭創新,助力解決醫學“卡脖子”與“臨門一腳”問題。

據悉,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院長滕臯軍教授與秦永林教授團隊正在與聯影共同針對腦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和腫瘤等放射介入常見病種,積極開展低劑量成像的臨床驗證,推動高端智能介入治療系統的劑量降低方案普惠臨床;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學工程部範醫魯主任團隊正攜手聯影在複合手術室規劃建設方面展開探索。“數字化複合手術室是以患者為中心,打造多學科一站式診療的全新模式,未來大有可為。”範醫魯教授展望道。(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