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詠蛙古詩原文

詠蛙古詩原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9 04:08:28

詠蛙古詩原文(青草池塘處處蛙)1

青草池塘處處蛙

——詠蛙聲古詩詞賞析(下)

王傳學

  夏天是個多雨的季節,而水塘則是青蛙溫馨的家。所以南宋著名詩人陸遊在《露坐》中寫道:

  五月暑猶薄,中庭試葛衣。

  蛙聲經雨壯,螢點避風稀。

  塵念三生誤,歸心半世違。

  殘年端有幾,可複負漁矶?

  “蛙聲經雨壯”,一個“壯”字,傳神地寫出了雨後蛙聲的雄壯與熱鬧。

  再看宋代詩人張舜民的《鳴蛙》:

  電掣雷轟雨覆盆,

晚來枕簟頗宜人;

 小溝一夜深三尺,

便有蛙聲動四鄰。

  電閃雷鳴,暴雨傾盆,晚上轉涼,枕席宜人。小溝一夜,水深三尺,蛙聲一片,四鄰聲動。寫出了雨後鄉村清涼宜人、蛙鳴動人的勃勃生機。

  愛下雨的黃梅時節,到處是蛙的樂土。宋代詩人趙師秀的《約客》詩雲: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這首七絕前兩句對仗工整,點明時令的同時,也營造出一種動中求靜的意境美。黃梅、青草、池塘、蛙聲、雨聲,構成了獨具韻味的江南夏夜之景:池塘邊的青草因為雨水而濕漉漉的,水面上漾起薄薄的水汽,遠處的梅樹靜靜地立在夜中,蛙聲清脆悠遠,直入詩人心間。詩人描寫的這種環境,看似“熱鬧”,實際上卻反襯出一種“寂靜”。

  第三句“有約不來過夜半”,用“有約”點出了詩人曾“約客”來訪,“過夜半”說明了等待時間之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幾分焦急地等着。本來期待的是約客的叩門聲,但聽到的卻隻是一陣陣的雨聲和蛙聲,比照之下更顯示出詩人焦躁的心情。第四句是全詩的詩眼,使詩歌陡然生輝。詩人約客久候不到,燈芯漸漸快燃盡,詩人百無聊賴之際,下意識地将棋子在棋盤上輕輕敲打,而笃笃的敲棋聲又将燈花都震落了。詩人獨自靜靜地敲着棋子,看着滿桌的燈花,友人久等不至,雖然使他不耐煩,但詩人的心緒卻于這一刹那脫離了等待,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尋到了獨得之樂。

  全詩通過對撩人思緒的環境及“閑敲棋子”這一動作細節的渲染,既寫了詩人雨夜候客來訪的情景,也寫出約客未至的一種怅惘的心情,可謂形神兼備。全詩生活氣息較濃,處處蛙鳴,給靜寂的夜晚增添了幾分生氣。

  缺少蛙聲的夏天,就少了些許生機。宋代詩人周翼之在《初夏》裡便悲切地吟道:

  入夏庭中雀可羅,

  間僧間客間相過。

  莺聲不得蛙聲接,

  楊柳池塘寂寞多。

  詩中說庭院裡隻有僧客單調的腳步,好奇的麻雀不願多光顧,連愛熱鬧的青蛙,也吝啬起鼓鳴,那多情的楊柳和懷揣心思的池塘,都倍感寂寞。

  蛙聲是田野的豐收歌。唐代詩人章孝标在《長安秋夜》中寫道:“田家無五行,水旱蔔蛙聲。”蛙聲重,說明雨水充沛,預示着五谷豐登。青蛙是農作物害蟲的天敵,一隻青蛙平均每天能捕食100隻左右的害蟲。所以,青蛙是農田的忠誠衛士。正因如此,便有了南宋詩人範成大《四時田園雜興》中“薄暮蛙聲連曉鬧,今年田稻十分秋”的詩句。蛙聲是豐收的預兆,成為農人的精神寄托。

  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發出“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贊譽:

 明月别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這首詞是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時的作品,着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風光,情景交融,優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

  詞的前兩句“明月别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詞人巧妙的組合,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别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别感到清幽。總之,“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人們的關注點從長空轉移到田野,表現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想到即将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農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而說豐年的主體,不是人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裡,俨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放聲喧嚷,争說豐年。先出“說”的内容,再補“聲”的來源。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造。

  以上四句純然是抒寫當時當地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着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将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不過,詞人所描寫的夏景并沒有就此終止。如果說詞的上片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繪,那麼下片卻顯然是以波瀾變幻、柳蔭路曲取勝了。由于上片結尾構思和音律出現了顯著的停頓,因此下片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運用對仗手法,以加強穩定的音勢。“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裡,“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片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相吻合。特别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小橋一過,鄉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盡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于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前文“路轉”,後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的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了詞人深厚的藝術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青蛙雖小,形似虎踞。有志之士,借以言志。明代詩人、大學士張璁,少年上學因一天午休時獨自在池塘邊玩水,弄濕了全身衣服,被老師罰跪在池邊草地上。池塘邊的一棵樹下面蹲在一隻青蛙,老師要張璁以青蛙為題,作一首《詠蛙》詩,張璁略加思索,随口吟道:

  獨蹲池邊似虎形,

  綠楊樹下養精神。

  春來吾不先開口,

  那個蟲兒敢作聲!

  青蛙隻是一種很普通的弱小動物,在張璁詩裡,青蛙在害蟲面前,就像老虎一樣威風凜凜。張璁托物言志,以蛙自比,即使隻是個小人物,在敵害面前,也應有老虎之英姿!作者把青蛙與老虎的外形類比,把其它“蟲兒”作為陪襯的對象,合乎青蛙的活動規律,這就讓青蛙的“萬蟲之王”形象躍然紙上,又讓人陡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歎,不能不說作者構思的巧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