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去過的地方多了,見到的傳統、習俗也就多了。慢慢地,我也明白了,不同地區之間的習俗都天差地别。比如雲南地區摩梭人的“走婚”制度,此前在網上集中爆發過一次熱烈的讨論,很多人對此都無法理解。
但對于人家自己而言,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畢竟摩梭人現在還是母系社會,隻不過是将父系社會中的一些傳統颠倒了而已,倒也沒有必要代替人家覺得“不公平”或是怎麼樣。
而要說起國外的古怪傳統那就更是多如牛毛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愛斯基摩人的“一妻多夫”制。不過這和最基本的一妻多夫不太一樣,因為它并不是單純的“一夫多妻”的翻版,而是要更開放一些,甚至延伸出了“以妻待客”這樣令大多數人驚掉下巴的事情。
這種傳統從18世紀,西方社會的探險家開始與愛斯基摩人大規模接觸就開始了,大部分探險者的筆記中就記錄這一“神奇”的傳統。
這對于主流推行一夫一妻制的國家來說是很難理解的事情,畢竟在咱們的思維裡,愛情最基本的就是要“忠誠”,而且它具有獨占性,如果願意和别人分享,那就根本不是愛或者愛的不夠深。
在經過了深入的了解後,西方探險家們發現“以妻待客”,隻不過是人家傳統文化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因為這種現象在愛斯基摩人的族群中具有普遍性,幾乎每家都發生過。
這引起了很多探險家們的興趣,要知道一種習俗大規模地流傳并且長時間地持續下去,背後必定是社會機制在起到作用。而這種理論使愛斯基摩人“以妻待客”的傳統,一下子從倫理問題上升到了社會學的高度。
也是因為探險家們的不斷研究和挖掘,才逐漸理清了這看似荒誕,但其實又無比正常現象背後的真相。如果要深挖愛斯基摩人族群的生活環境,就會發現他們并沒有“法律”的約束,生存的環境相當原始。
同樣地,什麼醫生啊、老師啊等一系列人類社會所擁有的職業,他們都是沒有的。他們隻有族群的領頭人,被稱為“頭人”,一旦發生了争端就會由他出面調解。
但也僅限于調解而已,如果失敗,那麼就隻有讓兩人通過“決鬥”的方式一決勝負了。從這裡也能看出來,在愛斯基摩人的社會中,是沒有“誰占理誰不占理”一說的,最終矛盾的解決(尤其是兩個男人之間的矛盾)最終還是要看誰的拳頭大。
除了有點暴力的打架解決争端,愛斯基摩人還有一種和平的,類似于“文鬥”的吵架方式——唱歌。此前我去過很多少數民族村落,人家唱歌那是為了求愛或者歡慶節日,但愛斯基摩人唱歌則是為了吵架,也是非常有趣了。
從以上種種也能看出,沒有法律約束的愛斯基摩人,他們的很多行事作風都是依靠“傳統”。傳統在我國的很多偏遠地區也起着比法律還大的作用,不過在旁人眼裡這都是愚昧無知的象征,但在愛斯基摩人那裡卻是維護族群延續的基本。
“以妻待客”也是如此,你自然可以肆意想象,但人家這麼做最基本的原因就是為了種族的延續,當然這也與他們生存的惡劣環境有關。
愛斯基摩人生活在極寒地區,在那種環境下,生存才是第一要務。馬洛斯需求層次理論中也說明了,像現代文明社會中的“愛與歸屬”都是基于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的基礎上。
就像你去問一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人“你渴望的是什麼樣的愛情”,人家隻會回你一句神經病。在愛斯基摩人眼中,所謂的婚姻、愛情也都要為了生存需要的讓步。
他們的婚姻需求很簡單,就是為了吃飽穿暖,但因為需求層次太低,所以這樣的婚姻自然也就沒有忠誠度可言。那如果有男子真的很愛自己的妻子,不能接受妻子愛上别人呢?那估計隻有按照上文的說法,進行決鬥了。
在愛斯基摩人眼中,“借妻”和“借醬油”沒什麼區别,這不是說物化女性,而是事實狀态如此,何況人家也是生存第一。
同樣地,這種情況下如果妻子與外男生出了孩子怎麼辦呢?一般來說這樣的孩子被稱作“恰湯哥”,會被留在父親那裡撫養,但如果遇到了麻煩,那就是兩家要一起解決。畢竟孩子是種族延續的希望,是要好好呵護的。
另一方面,在18至19世紀時,愛斯基摩人遇到了擁有優質基因的白人,為了留住白人的優秀基因,愛斯基摩人會對外來者實行“以妻待客”的傳統。這是為了增加基因的多樣性,保證孩子擁有全新的基因。
雖然在我這個亞洲人眼裡,黑人白人黃種人并沒有什麼高低之分,然而在那個時候,歐洲确實處于科技發展的階段,西方人的骨子裡都流着自信與傲慢的血液。加之愛斯基摩人生活環境封閉,在他們看來西方發達國家的白種人的基因自然要優于他們一頭。
所以,這種看似荒謬的傳統,其本質一切都是為了生存需要,在這樣的社會中,以我們平時的道德去理解是行不通的。愛斯基摩人“以妻待客”的傳統,是人類适應自然的妥協。
就像末世電影中的那樣,一切為了自己活下去,想要活下去有時候就要放棄一些道德。所以,也沒必要站在道德高地指責人家,人家隻是為了活下去,并沒有什麼錯。“一妻多夫”的愛斯基摩人,古怪傳統的背後是為了生存和延續。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旅行中的兔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