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最早沙漠種樹的人

最早沙漠種樹的人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30 16:15:00

最早沙漠種樹的人?中新社西甯2月16日電 題:昆侖山下種樹人:29年來,隻為荒漠裡城市的那片綠,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最早沙漠種樹的人?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最早沙漠種樹的人(昆侖山下種樹人)1

最早沙漠種樹的人

中新社西甯2月16日電 題:昆侖山下種樹人:29年來,隻為荒漠裡城市的那片綠

作者 孫睿 李莎莎

“1986年我第一次到格爾木,滿眼的土黃色。”想起30多年前的場景,56歲的安從齊至今記憶猶新。

昆侖山下的格爾木地處青海省海西州的柴達木盆地腹地,柴達木盆地雖然自然資源儲量豐富,但幹旱少雨的人居環境與中國“聚寶盆”的稱号相去甚遠。當地人說,在柴達木盆地的戈壁灘上種活一棵樹,比養一個娃還難。

安從齊是格爾木市林業站的林業工程師,1991年,安從齊來到格爾木林業站工作,這一幹就是29個年頭。

“進入秋冬季節,風沙幾乎不停地刮,沙塵天氣說來就來,氣候也幹燥,雨雪天一年到頭基本看不到。”安從齊回憶,當年,市區外圍除了部分荒地有幾棵楊樹外,其餘全部是漫漫黃沙,一眼望不到邊。

但作為林業工程師的安從齊心想,“隻要來了,就一定要把樹給種出來,還要大批量的種。”

安從齊介紹,上世紀九十年代,格爾木物資匮乏,苗圃的培育、栽種、澆灌幾乎全靠人工,那時候林業站隻有七八個人,不分男女經常加班。

格爾木的土質多有砂礫石,栽種樹木很難,以前全靠鐵鍬、鐵鎬,有時候還要下手去撿挖裡面的石頭。

每年三四月份,也是格爾木風沙較多的季節,當年站上就一輛皮卡車,苗圃出來後要去栽種,工具、苗圃、人都擠在那輛車上。

“毫不誇張地說,種一次樹,回家身上能抖下半斤多沙子。女的就更不用說了,下一次林地都是灰頭土臉的。”安從齊說,幾十畝的苗圃,兩萬多棵紅柳、新疆楊、青楊,分散在格爾木遼闊的土地上,看着種了不少,卻總覺得沒多少綠色。

格爾木晝夜溫差較大,春季早晚還會結冰,用于林地灌溉的水渠因土質等原因經常淤堵。“那時候條件太差了,為了保證樹木成活,小夥子們就跳到冰水裡清淤。”安從齊說。

到了冬天,安從齊則會和格爾木森林公安幹警一起巡昆侖山,打擊非法獵捕野生動物和盜挖紅柳根、白刺根的不法行為。

“那時候人員較少,大家帶着帳篷、行李,坐着皮卡車進山,晚上穿着棉衣、棉褲,戴着大棉帽睡在雪地上、冰面上。山裡的夜晚狂風肆虐,有時還摻雜着狼叫,剛開始還真害怕。不過這幾年,通過開展保護野生動物行動,盜挖樹根的現象幾乎沒有了,植被也得到了良好的修複,野生動物也多了起來,生态環境越來越好了。”安從齊說。

2000年,中國官方投入大量資金開展人工造林活動,一系列舉措讓地處柴達木盆地“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的格爾木開始漸漸泛綠。

在格爾木東出口的人工造林林地裡,安從齊一邊看着新栽樹木的長勢,一邊安排着冬季除草防火工作。“如今,格爾木已成為了戈壁綠洲。看着樹苗一天天長大,我打心眼裡高興。”安從齊說。

據格爾木官方統計,2016年以來,格爾木實施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項目和格爾木市烏圖美仁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項目,使431平方公裡沙化封禁保護區得到有效保護。截至2019年底,該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4%,綠化覆蓋率達到20.58%,綠地率達到20.37%,人均公共綠地面積7.04平方米。(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