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對祖國江河的感悟

對祖國江河的感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6 08:12:20

來源:【礦業界】

——中國地調局西安礦産中心在阿爾金地區開展礦産調查評價工作側記

本報記者 張繼勇 通訊員 李楠 陳康

核心閱讀:

懷揣地質報國初心使命,在阿爾金地區,中國地調局西安礦産中心阿爾金伊裡奇曼-紅柳溝地區螢石、金銅礦産調查評價項目組克服重重困難,奮勇向前,經過兩年艱苦奮戰,取得了豐碩的地調成果。

新疆阿爾金地區,氣候幹旱,植被貧乏,無常年有水河流,是典型的“三無”(無水、無電、無信号)地帶。有一支隊伍已連續兩年奮戰在這片無人區内,他們懷揣着地質報國的初心使命,勵志找大礦、為國做貢獻。他們面對蚊蟲叮咬、風沙侵襲、高原缺氧以及長年與外界隔絕的惡劣環境,始終不懼困難、奮勇向前。這支隊伍就是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礦産資源調查中心阿爾金伊裡奇曼-紅柳溝地區螢石、金銅礦産調查評價項目組。

艱難險阻不畏懼

螢石是一種重要的戰略性非金屬礦産資源,主要用于冶金和化學工業,還用于航空、航天、醫藥、建材、陶瓷和玻璃等工業領域。近年來,随着螢石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展,我國對螢石礦産的需求呈現快速增長的态勢。

櫻桃好吃樹難栽。雖然螢石是我國的優勢礦種,但螢石資源分布極不均勻,尤其在西北部地區,獨特的自然環境給找礦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

阿爾金伊裡奇曼-紅柳溝地區螢石、金銅礦産調查評價項目,由中國地調局西安礦産中心組織實施。項目主要任務目标是實現找礦新發現,總結區域成礦規律,評價資源潛力,圈定可供進一步工作的找礦靶區,助推形成阿爾金螢石大型資源基地。同時總結“卡爾恰爾式”熱液型螢石找礦标志,深化成礦規律研究,建立成礦模式,加強高山深切割區基于遙感技術的找礦預測方法的示範應用。

該項目工作區為阿爾金造山帶,所在地屬中高山區深切割地貌,山勢險峻,碎石遍布,攀爬困難,工作條件極為惡劣。項目負責人馬慶介紹,在阿爾金地區,每年野外作業的最佳時間為6月至9月,項目組成員這時候都會安營紮寨在荒蕪的戈壁灘。在駐地,不僅手機沒有信号,買菜去集市更是要驅車七八個小時才能到達,這導緻項目組成員常常吃不到新鮮的蔬菜,經常會得口腔潰瘍等疾病。

“為了調查取樣,我們刨土、鑿石,這些重體力活都是家常便飯。通常,車子隻能開到山腳下,我們至少還要步行2小時才能進山,然後才能對山上各點位的岩石進行觀察、記錄、采樣,一直幹到傍晚才下山。”項目組成員陳康說道。

“曾有一次,汽車陷入河谷,項目組成員花了好幾天時間才把汽車‘救出’,每個人都是滿身泥水。但是,艱苦的地質生活環境磨不滅他們對找礦工作的熱情。”基礎地質調查室主任劉明回憶說。

地質隊員走的都是沒有人走的路,雖然路途艱難,但是地質隊員找大礦、報國家的初心,讓他們義無反顧地踏上征途……

對祖國江河的感悟(找出祖國需要的礦藏)1

外業調查

戈壁荒灘結碩果

阿爾金伊裡奇曼-紅柳溝地區螢石、金銅礦産調查評價項目實施兩年來,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一是對區内地層、岩漿岩、構造、典型礦床等進行了系統調查研究,總結了“卡爾恰爾式”熱液型螢石找礦标志和控礦因素,新發現螢石礦脈2條,新發現锂雲母礦化線索,新增螢石礦産地1處,實現找礦新突破。

二是取得金銅鎳找礦新發現。初步查明加爾瑪薩依一帶銅鎳礦控礦因素和成礦特征,擴大了該區銅鎳礦找礦前景。

三是促進科學理論創新與技術方法進步。在調查區,基于遙感數據處理技術,對地質岩性信息進行增強,通過提取碳酸根蝕變信息,解譯堿性花崗岩脈和斷裂構造,圈定了兩處螢石找礦預測區;探索了在深切割區有效的快速找礦預測技術方法,有效擴大了該區螢石找礦前景。

目前,該項目組還完成了調查區1∶5萬遙感地質解譯工作,完成了區域岩性構造遙感解譯工作,構建地質要素空間格架,進行了構造蝕變等信息提取;開展了大蘇幹湖北幅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樣品采集工作,已完成樣品采集、樣品加工,并通過了野外驗收,獲評優秀級;對調查區内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資料及已有礦床、礦産地及礦(化)點的資料及信息進行了較為全面地搜集,并對主要礦床、礦點進行了調查和踏勘,進一步了解了調查區礦産資源特征,确定了典型礦床;開展了皮亞孜達坂幅、大蘇幹湖北幅、克魯求幹道班幅1∶5萬礦産地質路線調查工作,熟悉工作區内礦産地質情況……

項目錘煉人才

項目錘煉人才,人才促項目成果轉化。項目組按照中國地調局西安礦産中心黨委的要求,在室黨支部的引領下,大力開展人才培養計劃,促進人才成長和團隊建設,加強黨建與業務融合,堅持科技創新引領。

項目臨時黨支部堅持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通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凝聚人心士氣,利用駐地文化活動中心,聯合甘肅省地質調查院項目黨支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探索了“黨建+業務+交流”的新路子。充分發揮黨員模範作用,組織黨員突擊隊攻關鑽探技術,讓黨旗飄揚在阿爾金無人區,初步形成一支拼搏奮進的戰略性礦産資源調查團隊。

另外,項目組通過對收集資料的分類整理和預研究,結合項目主攻礦種和工作區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出隊前召開科技論文寫作研讨會,按照項目成員分工任務,制定了科學研究方向。出隊後,根據實際調查情況,撰寫論文提綱,同時在野外作業中有針對性地補充調查内容和素材,根據論文構思設計樣品的采集和處理,在科學研究方向上有了新的認識,真正發揮了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截至目前,該項目業務骨幹培養初見成效,培養出碩士1名,博士2名。

科普宣傳是地質工作必不可少的科目。2021年6月5日,項目組聯合甘肅地質調查院在青海省冷湖鎮舉辦了“第50個世界環境日”科普宣傳活動。2022年7月16日,項目組圍繞“保護礦産資源 緻力綠色發展”主題,在依吞布拉克鎮聯合開展系列科普活動,為當地政府和群衆普及地學知識,讓更多的群衆走進地學,感受地質調查工作的獨特魅力。

下一步,項目組将繼續踐行新時代地質文化,以吃苦在先、奉獻為榮的精神姿态,赓續傳承“三光榮”“四特别”精神,開展礦産地質調查評價工作,總結區域成礦規律,評價資源潛力,為國家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貢獻力量。

本文來自【礦業界】,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