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灸法的三大作用

灸法的三大作用

科技 更新时间:2024-12-10 16:20:24

灸法能防病、治病,在中國已有數千年曆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已經開始廣泛使用艾灸法,如《莊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記載。

1.扶陽固脫,升陽舉陷

灸療具有溫陽補虛、回陽固脫的功效,臨床對陽氣虛脫而出現的大汗淋漓、四肢發冷等陽氣虛脫之證,可急灸之。凡出現嘔吐、下利、手足厥冷、脈弱等陽氣氣虛脫的重危患者,用大艾柱重灸關元、神阙等穴,往往可以以起到扶陽固脫、回陽救逆的作用。臨床上常用于中風脫證、急性腹痛吐瀉、艾全可以使機體功能恢複正常,起到升府本陷的市用。如脫肛、陰挺、久瀉等病,可用灸百會穴來提升陽氣,以“推而上方”《類經圖翼》雲:“潤溫寒中脫肛者,負灸水分百社。”氣話不周引起的胃下垂、腎下垂、子官脫垂、脫肛日久不息等,愛之可補中益氣,升陽舉陷,增強韌帶功能,提升下垂髒器。

灸法的三大作用(你能知道灸法的作用和應用範圍嗎)1

2.溫經散寒,行氣通絡

艾葉的藥性是生溫熟熱,艾火的熱力能深透肌層,溫經行氣,因此,灸法具有良好的溫經散寒、活血、通痹止痛的作用。熱灸對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可以溫經散寒,加強機體,達到臨床治療目的。所以,對于經脈受寒引起的風寒濕痹,肢節疼痛,拘攣麻木,以及痛經、經閉、寒疝腹痛等都有較好療效。

經絡分布于人體各部,内聯髒腑,外布體表肌肉、骨骼等組織。正常的機體,氣血在經絡中周流不息,循序運行,如果風、寒、暑、濕、燥、火等外因侵襲,整體或局部氣血凝滞,經絡受阻,即可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和-系列功能障礙,此時,艾灸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機能的作用,臨床上可用于瘡瘍疖腫、凍傷、扭挫傷等,尤以外科、傷科應用較多。

此外,艾灸有關穴位,能溫煦肌膚,疏散風寒,發汗解表,常用于治療外感風寒表證,如感受風寒引起的感冒、咳嗽等。

3.消瘀散結,拔毒洩熱

艾灸能以熱引熱,使熱外出。灸能散寒,也能清熱,對機體原來的功能狀态有雙向調節作用。臨床實踐證明,用艾灸既可治療急性乳腺炎、急性闌尾炎、急性結膜炎、骨髓炎、血栓性淺靜脈炎等外科炎症,又可治療療腫癰疽、急性胃腸炎、菌痢等疾病。實驗研究證明,不同的時間在局部艾熏,可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鍊球菌、大腸杆菌及銅綠假單胞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所以,灸療常用于治療外科瘡傷初期,如各種疖腫未化膿者、瘡癰未潰者、結核初起者等,灸之可消瘀散結,拔毒洩熱。

灸法的三大作用(你能知道灸法的作用和應用範圍嗎)2

4.預防保健

古人通過長期的醫療實踐,總結出“人于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也可保百年壽矣”的防病保健經驗。研究證實,艾灸可作用于機體的免疫系統,可提高免疫力,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有醫家應用灸法來預防麻疹、流感、腮腺炎等疾病,取得了較好效果。

調節胃腸功能:可治療腹瀉、便秘等消化系統疾病。臨床實踐中發現,艾灸天樞、足三裡等穴位,既可治療腹瀉,又能治療便秘,對消化性潰瘍也有一定療效。而對因胃部受寒引起的腹痛、嘔吐、洩瀉等疾病療效更佳。

8.改善微循環

(1)預防腦血栓發生:老年人灸足三裡、三陰交、曲池,可預防中風。艾灸之所以能預防腦血栓發生,是因為灸後可改善微循環,對血液凝聚有良性調整作用,故能夠預防腦血栓的發生。

(2)治療中風偏癱:艾灸能改善機體微循環,并有溫經通絡、活血化瘀之功,故對中風偏癱有一定效果。臨床實驗證實,灸百會可起到擴張血管,改善腦血管彈性,增加腦血流量的作用。腦循環的改善可促進病人大腦功能和腦細胞代謝的恢複,從而使臨床症狀得到明顯改善。

(3)活血化瘀止血:艾灸通過溫熱刺激,使施灸部位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起到活血化瘀、溫經通絡的作用。同時,艾灸還可增強機體的止血功能,使血液凝固時間縮短。艾灸法、藥物敷灸法對痔瘡出血、鼻出血、子宮出血、眼底出血等出血性疾病均有良效。

灸法的三大作用(你能知道灸法的作用和應用範圍嗎)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