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已經播完一段時間了,昨天閑來無事又翻看了一遍最後一集,淚奔~
且不說,結局跟陳忠實老先生所設想的結局是否契合,着實被劇版的結局狠狠的虐了一下心。
這部将二十世界初,渭河平原近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搬到在熒幕上的77集的影視巨著,終于落下了帷幕,然而他所産生的巨大影響在一衆追随的劇迷的内心中久久盤踞,一再回味與追憶,小編向所有的參演者緻敬。
直到現在劇中最後一幕的畫面,還感觸頗深:
兩個耄耋老人,站在秋千兩旁,慢慢推動着小女孩,秋千上的小女孩時而變成幼年的白靈,時而變成白靈女兒天明,銀鈴般的笑聲,穿過時空,将觀衆的一顆心牽動起來,拉回到數十年前的白鹿原,回到白靈的小時候,回到那片天字号的水田,回憶像奔騰的洪流從兩位老人的眼前劃過……
導演将這一幕作為最後的定格,一定有他特殊的意義,也是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正如白靈女兒“天明”的名字一樣,寓意着經過幾十年的動亂與黑暗,解放戰争後,被黑暗籠罩的白鹿原乃至全中國終于要“撥開濃霧見天明了”,“天明”所代表是新社會,新力量,是在千瘡百孔社會變革下存留下來的新希望,而兩位從舊社會走出來的老人,推動着秋千,正一步一步的推動着新希望的成長,眼前這個無憂無慮的女娃娃是鹿兆鵬和白靈的後代,也是白鹿兩家最後的希望,是消除白鹿兩家世代之争的存在。
嘉軒親手将兒子孝文交給了鹿兆鵬
這一幕讓我想起了餘華的《活着》,最後也是通過富貴老夫婦,圍着一個孩子的一幕結束。
即使,結局與原著不同,我想編導也是想表達一種情緒,一種陳老先生想表達卻無望表達的情緒。
在《白鹿原》大結局中,有很多畫面都非常的讓人心痛!
朱先生與夫人一生相敬如賓,整理好最後的儀容,雙雙依偎在一起,閉目在漫天風雪中,送朱先生的靈柩的人,拉長了整個白鹿原的天際線,足以證明了先生之名,與嘉軒相比,同樣是上個世界走過來的人,而朱先生卻是一個與時俱進的人,大有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的力量。
還有,嘉軒和鹿子霖走出白鹿原去接天明的時候,二豆跑到原上去送他們,唱起了陝北調子。一直覺得二豆演的真好,有木有覺得二豆才是整個劇情的貫穿者與旁觀者,他看起來傻傻的樣子,确是整個白鹿原溫情的存在 ,因為有他存在,才知道這座原上,即使有紛争,更多的是包容,這份包容與溫情讓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傻子,經曆了50年的變遷,依然安好無損的活在這座白鹿原。
原還是那片原
原還是那片原,世事卻已經滄海桑田。
最後的結局,白嘉軒撫摸着莊稼,站在自己的土地上,頂天立地。
我看過很多有關跨年代的作品,王安憶的《長恨歌》,賈平凹的《浮躁》 古華《芙蓉鎮》路遙的《平凡世界》,這些書都像是一軸斑斓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為我們這一代人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活劇。
演一部這樣電視劇,比那些網絡劇好很多,我覺得每一個參演者一定也為此感到自豪
希望以後可以看到,更多這樣的好劇,《白鹿原》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