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氣血不足是怎樣引起的怎麼調理好

氣血不足是怎樣引起的怎麼調理好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6-16 20:53:30

25歲的吳女士最近感覺頭昏乏力、健忘困倦,而且月經長時間沒來,吓得她趕緊去醫院進行檢查,到醫院也沒查出什麼。後看了老中醫,經詳細的望聞問切後發現,是氣血不足。

氣血不足是怎樣引起的怎麼調理好(女人氣血不足從早衰開始)1

中醫經常會提到“氣血不足”這個概念,一般而言,氣血不足都是針對女性群體。氣血指的是人體内氣和血的統稱,是人體兩大基本物質,在生命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女性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導緻氣血不足,那接下來就帶大家看看:氣血不足的6大表現,你到底中了幾條。

第一、眼珠渾濁發黃

很多女性群體明明還正處于大好年紀,卻常常被人吐槽“人老珠黃”,可能是因為氣血不足的關系。如果你的眼珠渾濁,發黃發暗,一看上去就沒有光澤,那就表示你的肝髒有問題。除了眼睛渾濁之外,眼白紅血絲較多,而且眼袋很大,眼睛幹澀難忍,這些都是氣血不足的表現。

第二、皮膚粗糙暗沉

很多氣血不足的女性群體,她們的皮膚都比較粗糙,而且缺少光澤,更有甚者皮膚出現斑點、發青發白等症狀。健康的皮膚白皙細膩有光澤,并且皺紋很少,站在中醫角度,很有可能是肺功能出現問題。

氣血不足是怎樣引起的怎麼調理好(女人氣血不足從早衰開始)2

第三、頭發幹枯,掉發

一些女性朋友由于工作繁忙,晚上下班回家還要照看老人小孩,沒有充足的睡眠,導緻頭發經常掉落,而且幹枯毛躁難打理,這些都與你的腎功能息息相關。而且因為脾肺功能不協調,容易導緻頭發油分泌過多,而且頭發生長還慢。

第四、睡覺多夢容易驚醒

氣血正常的人睡覺一般入睡時間都很快,而且呼吸均勻,往往一覺到天亮。而氣血不足的人通常夜晚失眠多夢,夜尿較多,而且經常被一些小動靜吵醒,之後難以入睡。

氣血不足是怎樣引起的怎麼調理好(女人氣血不足從早衰開始)3

第五、牙龈萎縮

人的牙齒一般與腎功能的影響關系最大。氣血正常的人的牙齒一般都是整齊漂亮的大白牙,而氣血不足的人的牙齒則很容易引發牙周炎,牙龈萎縮,以及牙齒脫松等問題。如果你的牙齒縫越變越大,而且用舌頭碰一碰還能感覺牙齒脫落,那還是趕緊去醫院看看是不是氣血不足的原因。

第六、手掌紅潤有彈力

手溫是最能檢查人體氣血盈虧的一種表現。一般氣血充足的人手掌溫度适宜,而且手指紅潤有彈力,連手指甲都是鮮亮光澤。而氣血不足的人手掌扁平粗糙,手掌溫度明顯過高或是過低,都是因為氣血不足的緣故。

既然氣血不足會引發這麼多問題,那到底該如何補氣呢?

飲食療效

飲食是最直觀補足氣血的一種方法。針對氣血不足的人,可以多吃一些牛肉、羊肉、紅棗、銀耳、豆漿等,這些食材都有助于人體補血益氣,像是牛羊這類肉制品,因為牛羊肉含有大量蛋白質、脂肪、礦物質以及其他人體所需的礦物質,長期服用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而且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而豆漿是用豆子磨制而成,豆子含有豐富的粗纖維,不僅有利于腸道蠕動助消化,而且還有益于增強人體免疫能力。

經常運動

俗話說:“生命在于運動!”對于氣血不足的人來說,經常參加運動是一種很不錯的養護方式。如果是長期沒有運動過的女性,還是建議先以低中強度為主,比如慢跑、健步走、遊泳、太極等等。對于工作繁忙而且家庭壓力過大的女性朋友,這裡推薦大家可以采取飯後健步走,一般時間控制在30-40分鐘,每分鐘100步。等到身體逐漸适應當前的運動強度,可以嘗試增加路程和時長。每天日行八千步,長久堅持下來,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而且還能降低死亡風險。

氣血不足是怎樣引起的怎麼調理好(女人氣血不足從早衰開始)4

運動得講究節奏和技巧,不能想當然随自己心意,任意而行,不正規的鍛煉姿勢很可能會損傷身體。步行時要目視前方,肩部放松、擡頭挺胸、頸部和身體練成一條直線,萬不能含胸駝背。

充足睡眠

很多人貪圖中午休息時間,常常以午睡做代價躺在桌子上玩手機,對于這種情形,她們認為中午一小時的午睡并不能讓她們進入睡眠,反正也睡不着,還不如玩一會兒手機。這種想法大錯特錯,午睡的目的并不在于睡着,而是讓你在這段時間精神得到良好的放松,就算躺在那什麼都不做,純閉目養神也能夠讓你在下午的工作中獲得足夠能量。

氣血不足應當及時調理,除了飲食、運動、睡眠之外,保持心情愉悅也是很重要的調理方式,同時也希望各位女性朋友都能保持身體健康,永葆靓麗風采。

參考文獻:

1. 吃什麼補氣血效果最好.醫學論壇網.2017-03-03

2. 身體8處異常 揭示氣血不足.醫學論壇網.2012-09-21

3. 12招判斷女人氣血水平.醫學論壇網.2012-10-1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