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0月25日,在第26屆聯合國大會的會議上,我國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性優勢下,恢複了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席位,從此,名正言順的成為了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那投了35票反對的國家都有哪些呢?他們的領導人又是誰?
日本昭和天皇 裕仁
一、東亞地區(日本)
日本昭和天皇 裕仁,生于1901年,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是日本在位時期最長的天皇,執政長達63年。
日本首相 佐藤榮作,生于1901年,日本政治家,日本第61任、62任、63任首相。首相任内,簽訂《日韓基本條約》,自行延長《日美安全條約》,推行親美反華方針,還因提出無核三原則而獲得197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獲得過此獎的日本首相。
菲律賓總統 費迪南德·馬科斯
二、東南亞地區(菲律賓、柬埔寨)
菲律賓總統 費迪南德·馬科斯,生于1917年,菲律賓獨裁者,因主張經濟和社會改革而上台,在任期間以腐敗的裙帶資本主義和政治打壓的威權主義統治而聞名于世。
高棉共和國總統 朗諾,生于1913年,柬埔寨華裔政治家,原為柬埔寨王國内閣首相兼國防和新聞大臣,1970年趁西哈努克親王出國訪問時發動政變,并宣布成立高棉共和國。
沙特阿拉伯國王 費薩爾·本·阿蔔杜勒-阿齊茲·阿勒沙特
三、西亞地區(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國王 費薩爾·本·阿蔔杜勒-阿齊茲·阿勒沙特,生于1906年,沙特阿拉伯第三任國王。他将一個保守而充滿清規戒律的國家帶入現代世界,外交上奉行親美反以,1973年指使親信艾哈邁德·紮基·亞馬尼發動石油戰争,重創以美國為首的整個西方世界,成為阿拉伯世界的标志性人物。
中非共和國總統 讓·貝德爾·博卡薩
四、中非地區(中非、乍得、剛果民主共和國)
中非共和國總統 讓·貝德爾·博卡薩,生于1921年,非洲著名獨裁者,自诩為“中非的拿破侖”。
乍得總統 恩加爾塔·弗朗索瓦·托姆巴巴耶,生于1918年,乍得首任總統和總理。
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 約瑟夫·德西雷·蒙博托,生于1930年,統治剛果民主共和國(紮伊爾)前後長達32年之久,是黑非洲國家典型的個人專制和個人崇拜者,也是現代非洲三大食人魔王之一。
馬達加斯加總統 菲利貝爾·齊拉納納
五、南非地區(南非、萊索托、馬達加斯加、馬拉維、斯威士蘭)
南非總統 雅各布斯·約翰尼斯·福歇,生于1898年,他是唯一滿7年任期的南非國家元首。
南非總理 巴爾薩澤·約翰内斯·沃斯特,生于1915年,南非國民黨右翼政治家,執政期間着力推行種族隔離政策,在黑人學校強行推行“班圖教育法”,并批準了許多鎮壓黑人的法令。
萊索托攝政王後 馬莫哈托王後
萊索托首相 約瑟夫·萊布阿·喬納森,生于1914年,1970年1月大選時巴蘇陀蘭大會黨取得多數選票,他立即宣布選舉無效,中止實行憲法,奪取全國權力。
馬達加斯加總統 菲利貝爾·齊拉納納,生于1912年,馬達加斯加政治家,首任總統,被稱為馬達加斯加獨立之父。其治下的馬達加斯加實行稱之為“馬爾加什社會主義”的制度。
馬拉維總統 海斯廷斯·卡穆祖·班達,生于1902年,馬拉維政治家,非洲獨立運動領導人之一,1966年至1994年間任馬拉維總統,被稱為馬拉維“國父”。
斯威士蘭王國首相 馬科西尼·德拉米尼親王
達荷美共和國總統執行委員會主席 于貝爾·馬加
六、西非地區(貝甯、加蓬、岡比亞、科特迪瓦、布基納法索、利比裡亞、尼日爾)
達荷美共和國總統執行委員會主席 于貝爾·馬加,生于1916年,達荷美(今貝甯)政治家、首任總統。
加蓬總統 哈吉·奧馬爾·邦戈·翁丁巴,生于1935年,非洲傑出政治家、外交家、國務活動家。他統治加蓬四十多年,是非洲國家中執政時間最長的總統。執政以來,對内強調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重視發展民族經濟和改善人民生活;對外奉行開放、不結盟和國際合作政策。由于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的顯著成就,邦戈被加蓬人民稱為“革新之父”。
岡比亞總統 達烏達·凱拉巴·賈瓦拉,生于1924年,岡比亞國父、政治家、外交家、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人之一。其對内緻力于維護民族團結,發展國家經濟;對外奉行民族獨立和不結盟政策,重視非洲團結和區域合作,并積極參與國際事務。
科特迪瓦總統 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生于1905年,科特迪瓦國父、政治家、外交家、國務活動家、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先驅。他被稱為“非洲聖人”或“非洲象王” ,與“非洲賢人”朱利葉斯·坎巴拉吉·尼雷爾齊名。為非洲曆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領導人,也是當時世界上第三位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
上沃爾特共和國總統 阿布巴卡爾·桑古爾·拉米紮納,生于1916年,上沃爾特(今布基納法索)軍事和政治領袖、政治家、軍事家、國務活動家、獨裁者。
利比裡亞總統 威廉·理查德·托爾伯特,生于1913年,利比裡亞政治家。其執政期間,在政治上實行高壓政策,經濟上繼續推行“門戶開放”政策,重視農村地區發展;對外實行多元化外交政策,保持同非洲國家間的友好關系,與中國、蘇聯、東德、羅馬尼亞和古巴等社會主義國家建交。
尼日爾總統 哈馬尼·迪奧裡,生于1916年,尼日爾國父、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國務活動家、非洲民族解放運動領導人。其長期推行親法政策,積極活躍于非洲和國際政治舞台,以非洲代言人和仲裁者的姿态參與斡旋和調解非洲國家和地區間的沖突,因而在國際上享有相當高的贊譽和評價。
美國總統 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
七、北美地區(美國)
美國總統 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生于1913年,美國共和黨政治家,律師。其對内抑制通貨膨脹,重振美國經濟;對外結束越南戰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直接接觸,實現訪華,打開了兩國關系的大門。
哥斯達黎加總統 何塞·馬裡亞·伊波利托·菲格雷斯·費雷爾
八、中美地區(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薩爾瓦多)
危地馬拉總統 卡洛斯·曼努埃爾·阿拉納·奧索裡奧
洪都拉斯總統 拉蒙·埃内斯托·克魯斯,生于1903年。
尼加拉瓜總統 安納斯塔西奧·索摩查·德瓦伊萊,生于1925年,索摩查家族第三任總統,武裝部隊總司令。
哥斯達黎加總統 何塞·馬裡亞·伊波利托·菲格雷斯·費雷爾,生于1906年,哥斯達黎加農場主、經濟學家、工程師、哲學家、政治家、作家、哥斯達黎加民族解放黨創始人、曾三次擔任哥斯達黎加總統,是哥斯達黎加當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薩爾瓦多總統 菲德爾·桑切斯·埃爾南德斯,生于1917年,薩爾瓦多政治家、軍人,其在任期間國家面臨着戰争和經濟的動蕩與不穩。
海地總統 讓-克洛德·杜瓦利埃
九、西印度群島地區(多美尼加、海底)
多美尼加總統 布埃納文圖拉·巴埃斯,生于1812年,多米尼加政治家,曾5次出任總統,一直被國民視為十足腐敗,置人民生命财産而不顧的暴君。
海地總統 讓-克洛德·杜瓦利埃,生于1951年,海地獨裁者。其執政期間海地是西半球最黑暗的國家和拉美最窮的國家。
巴拉圭總統 阿爾弗雷多·斯特羅斯納·馬蒂奧達
十、南美地區(委内瑞拉、巴西、玻利維亞、巴拉圭、烏拉圭)
委内瑞拉總統 拉斐爾·卡爾德拉·羅德裡格斯,生于1916年。其任内采取了一系列民族主義和緩和國内矛盾的措施,如提高石油價格,廢除美委不平等的通商條約,積極推動拉美經濟一體化運動,繼續進行土地改革等。
巴西總統 埃米利奧·加拉斯塔蘇·梅迪西,生于1905年,巴西軍事領袖及政治家。梅迪西統領軍事政府期間雖實施極權統治,扼制言論及出版自由,但在任内卻令巴西每年經濟增長達百分之十,多項基建工程亦在他任内開始施工。
玻利維亞總統 烏戈·班塞爾·蘇亞雷斯,生于1926年, 綽号“矮子”,玻利維亞軍人,政治家及總統(1971年-1978年,1997年-2001年)。
巴拉圭總統 阿爾弗雷多·斯特羅斯納·馬蒂奧達,生于1912年,巴拉圭獨裁者,為拉丁美洲獨裁政治的“标本式人物”。
烏拉圭總統 豪爾赫·帕切科·阿雷科
澳大利亞總理 愛德華·高夫·惠特拉姆
十一、大洋洲地區(澳大利亞、新西蘭)
澳大利亞總督 保羅·卡德瓦拉·哈斯勒克
澳大利亞總理 愛德華·高夫·惠特拉姆,生于1916年,工黨領袖,二戰後澳大利亞政治舞台上最有影響的兩個政治家之一,被稱為“中澳建交之父”。
新西蘭總督 亞瑟·波裡特
新西蘭總理 基思·霍利約克,生于1904年。1970年6月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封為爵士,為第一位得到這一榮譽的新西蘭總理。
十二、歐洲地區(馬耳他)
馬耳他總理 多姆·明托夫,生于1916年,馬耳他工黨領袖,曾兩次任馬耳他總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