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童謠伴童年
邢少山
老之将至,不覺時光流逝,總喜歡回憶往事。特别對于童年時的人和事,揮之不去,童心未泯。甚至,對于幼時的童謠還記憶猶新,且感到趣味無窮。
幼時,開始連數也不識,大人開始教小孩數數,讓孩子扮着指頭骨,同時唱兒歌,“一脶好,二脶巧;三脶四脶騎馬跑;五脶六脶讨不到;七脶八脶,讨籮潑不籮;九脶十脶,讨飯沒路。”這首《數脶謠》是在教兒童數數,聲形并用,效果很好。後來我才發現,然而它的意義不隻如此,它還能培養兒童對人體基因密碼的興趣。我們知道,人手指上長有缧紋,而這些缧紋有不同的形狀:有圓圈型的,有封閉型的。圓圈型的叫脶(音騾luó);不封閉型的叫畚箕。而據說,一個人脶的多少與自己的命運有關,所以《數脶謠》中有“一脶好,二脶巧;三脶四脶騎馬跑。”“騎馬跑”,指做官,因古時官員出行皆騎馬。而五至十脶則不好了,“九脶十脶,讨飯沒路”,連讨飯都沒路了,差到什麼程度。這隐喻着人身體的密碼與人命運的神秘關系,這像“兒子像娘,金磚砌牆”一樣,給兒童埋下探索人體秘密潛能的興趣,這些無形中影響人的一生。
“拉家磨,牽家磨,拉個粑粑做團團。團團不好吃,髒了老娘二升雪(面粉似雪)。拉家磨,牽家磨,拉個粑粑篩篩籮。 篩籮網,通小洞,拿到舅舅家補窟窿。拉家磨,牽家磨,拉個粑粑做團團。團子放到蒸籠裡蒸,熱氣冒,香噴噴,饞得弟弟坐車裡蹦。”這首兒歌,把家裡當時逢年過節做粑粑、做團團的過程、場景描繪得活龍活現。兒時,偎依在母親的懷抱裡,對面坐在媽媽的大腿上,與媽媽手拉着手,一仰一合,邊做動作邊唱着這首童謠,崩都高興了,吃着粑粑,唱着童謠,在母親的懷抱裡成長。
我們家住在石臼湖畔,要是到了夏天晚上乘涼,臨湖的圩堤上總是擺滿了涼床與椅凳。那時我們還小,與父母及弟妹們在一起乘涼,涼風習習,水中跳動着滢滢的波光。此時,大人會教給我們如此的童謠:“月亮耙耙亮堂堂,照見家婆洗衣裳。衣裳洗得白苔苔,送小哥,上學堂;學堂高,打把刀;刀又快,切根菜;菜又長,換點糖;糖又甜,換點鹽;鹽又鹹,殺個雞;雞又叫,急得家婆雙腳跳!”(《月亮耙耙亮堂堂》)這童謠内容上并沒有什麼必然聯系,它似乎“随意而為、随韻接合”,甚至有點“信口開河”,然而,融添孩子的心靈雞湯,伴着我們快樂地成長。
“黃泥巴搓搓,裡口蹲個哥哥;哥哥出來耍耍,裡口蹲個姐姐(方言音假ji );姐姐出來唱唱,裡口蹲個杠杠(蜻蜓);杠杠出來飛飛,裡口蹲個烏龜;烏龜出來爬爬,裡口蹲個爺爺(方言音芽yá );爺爺出來買菜,裡口蹲個老太;老太頭上三面鼓,一打打到太平府。”這是我們小時候唱的《黃泥巴搓搓》的童謠。小時在玩泥巴、搭房子時,邊搓邊唱。當時想,搭成的房子要蹲人,蹲誰呢,于是引出一大批對象:哥哥、姐姐、杠杠、烏龜等,接着還讓這些對象出來。兩句一組,用修辭學的話來說,用的是頂針格,押韻又換韻,随心所欲,随口所唱,突發奇想。最後用“老太頭上三面鼓,一打打到太平府”結尾。太平府當塗是人們向往的地方,這似乎是受大人影響而無意發出的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更深地顯出人們濃濃的鄉戀鄉情。
做遊戲,能給兒童帶來身心愉悅,激發童兒的智力,也是兒童進一步了解世界的開始。幼時鄰家的孩子聚在一起,總喜歡做遊戲。我記得有一首《荷花荷花幾月開 》的童謠,說:“荷花荷花幾月開,一月不開二月開。 荷花荷花幾月開,二月不開三月開。 荷花荷花幾月開,三月不開四月開。 荷花荷花幾月開,四月不開五月開。荷花荷花幾月開,五月不開六月開。 荷花荷花幾月開,六月不開七月開。”那時,在家門口的稻場上,小朋友們會做這種“老鷹抓小雞”的遊戲,并唱這首兒歌。首先,大家不分男女、按個子大小排成一條長龍,後面的人要牽着前面人的衣裳。領頭的算是老雞了,護着後面的一群小雞。有一人面對隊伍扮“老鷹”,他要抓小雞。遊戲開始了,老雞兩邊擺動,小雞們随着一字兒擺開,老鷹伺機沖到一邊去抓小雞,而小雞們不讓他抓到,向相反方向直線奔跑擺動。抓不到,隊伍繼續左右擺動;抓到了,算是老鷹嬴了。此時,被抓到的那隻小雞,被衆人團團圍住,齊唱上面的兒歌。唱完,遊戲繼續進行,三番五次,月亮照着稻場上滿是銀光,小朋友們盡情玩耍,熱鬧噴天。這時,江南約夏天湖裡已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了,與之相映成趣,小朋友們崩多快樂。
當孩子漸漸成長,為幫助兒童認知身邊的事物,還有諸如《花生歌》這樣的童謠:“麻屋子,紅帳子,裡面蹲個白胖子”,比喻非常生動有趣。又如《龍骨車筒》:“一條巷,仄打仄,裡面蹲個百把百。”龍骨車是我們家鄉車水的工具,它的車筒安有用以擋水排列整齊的薄闆片,我們幼時看過這東西。這首童謠把這種東西描繪得生動形象,加深我們對它的了解。又如:“兄弟七八個,圍着柱子坐。偌要分開來,衣裳拉稀破。”這首《大蒜頭》的童謠,讓我們形象地看到大蒜頭的結構特性。所以說,童謠不僅能幫助兒童感情體驗,還能幫助兒童認識各種事物,啟迪心智,喚起兒童對各種事物的注意,長知識。
可以說,我們的童年是伴着童謠成長的。它豐富多彩,頗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貼近生活與自然,音節和諧,結構精巧,又常諧幽默,誦讀起來,朗朗上口,終身難忘。春夏秋冬年複年,總憶童真歲月閑。兒時水鄉唱童謠,萦萦趣事百般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