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段時間,一個名為“高校女神手勢舞”的話題,在各大短視頻平台上悄悄走紅。
幾乎所有高校,都不敢錯過這個熱點,派出了最漂亮的女生出來。
在一模一樣的背景音樂下,跳着一模一樣的手勢舞。
比如說,上海海洋大學的治愈系小姐姐,甜美可愛的笑容令人賞心悅目。
比如說,河南工業大學的“純欲系”女神,清純亮麗的風格赢得了很多人的好感。
比如說,清華大學的金發美女,打破了大家對學霸的刻闆印象。
人氣最高的,還得是閩江學院的校花,和張雨绮幾乎一模一樣的長相,瞬間登頂高校女神熱度榜。
所有的新聞标題,都把這些美女跳手勢舞,和“招生簡章”聯系到了一起:
“行走的招生簡章”、“這不比招生簡章管用?”
更有媒體讓即将參加高考的同學,“趁着這次機會,好好選擇一番,明确自己未來的大學目标”。
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生選擇學校,看的不是師資力量,不是學術氛圍,不是硬件設備,而是哪個學校的校花最美了?
恕我直言,一個學校的校花再美,和你又有什麼關系呢?你在現實中能遇見她的概率,很可能為0。
“美女跳舞,比招生簡章好使”這種論調,真的沒問題嗎?
02
之前,南京大學的一組招生宣傳照,也是用了“美女 露骨文案”的流量密碼,引起争議。
讓顔值超高的校花,舉着這樣的牌子:“你想不想,讓我成為你的青春?”
“你想不想和我一起,泡在杜廈圖書館,從早晨到夜晚?”
這樣的文案,無疑是在打“擦邊球”,屬實是把流量密碼玩得妥妥的。
一所知名高校,用這種方式來宣傳、招生,不免讓人感覺有些輕浮,招來了很多人的反感:
“你這種名校,不這樣也會有一堆人想去讀,搞這種東西幹嗎?”
“為什麼招生簡章這個梗那麼不好,因為我希望當一個人看到我,不是先關注我的容貌,而是我做出的成績。
換句話說長得不美,為社會做出貢獻的那些人,不值得被歌頌嗎?”
“這不比招生簡章有用的梗,不值得啥時候火起來的,有一說一這種文案真的很低俗。
與我而言,寬敞舒适的寝室,好吃的食堂,期末也有位置的圖書館,優質的教學資源與知名校友,這不比所謂的美女招生簡章有用?”
但可悲的是,事實證明:美女确實比其他正兒八經的宣傳好使。
“南京大學本科招生”的官微,平時發微博,往往是無人問津,數據慘淡。
而因為那幾張美女舉牌的招生宣傳,一下子沖上了熱搜,閱讀量和讨論度都高到爆表。
不光是高校,越來越多的大品牌,在做自己的新媒體賬号的時候,選擇了“美女跳舞 絲襪”這種搭配。
而各大直播界的網紅,更是明白“萬物皆可腿”的道理:
教科目一,可以穿黑絲 高跟鞋,時不時地擡個腳;
賣漁具,可以穿緊身裙 黑絲;
賣車,更是可以讓人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美女主播身上。
這就是當下社會最可悲的潛規則:勤勤懇懇做内容,永遠不及博眼球的流量密碼好用。
03
作者“黃一刀”,曾用一篇漫畫諷刺過當下的流量密碼現象:
原本數據平平的直播間,當鏡頭往下移,對準女主播的腿,瞬間觀看人數就多了起來;
才藝區的各個領域去逛一遍,有彈鋼琴的、跳舞的、數碼開箱的、生活vlog的,共同特點就是藝術 露腿;
标題更是要出格,比如《女生的第一次VS第五次》,《解密女生的第一次,速看!》。
然而實際内容是:第一次看牙、第一次打工、第一次旅遊、第一次參加極限運動等等......
某嚴肅的科普類公衆号,發了一篇标題為《人體的這樣東西為什麼歲數越大越軟》的文章,點進去一看是膝蓋。
總結下來就是:密碼1:販賣焦慮;密碼2:留個扣子;密碼3:曬點酥肉;密碼4:文字遊戲;密碼5:擦邊封面。
這種現象其實也是一種内卷,騙取的點擊,導緻觀衆們之後點擊門檻更高,然後你不得不用更勁爆的标題,惡性循環。
最期初做内容的時候,大家還都是一個正常的狀态,後來有些人的“流量密碼”掌握得很透徹,導緻這個生态都不好了。
你好好做内容,沒有人看;别人擦邊,火得一批。
蔣方舟說過一句話:“在這個時代,文化變成了一個看似非常喧嚣,但其實非常沉默的事情。”
博眼球的、出格的、無聊的、沒有任何營養的信息,占據了我們大部分時間和注意力。
所有嚴肅的話題、深度的思考,都被娛樂化。
确實演變成了《娛樂至死》中可悲的預言:“我們将毀于我們所熱愛的東西。
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為何發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
一切公衆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
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
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04
活在感官轟炸中的人,往往上瘾般地看着一條又一條的娛樂信息。
感受那種瞬間的推背興奮感,以及結束後的深深失落感。
你變得更暴躁易怒,更喜歡追求簡單粗暴的感官刺激。
一部時長2小時的電影,如果開頭1分鐘沒意思的話,你就不會再有耐心去看它;
一本制作精良的好書,如果開頭枯燥乏味的話,你會直接失去了興緻;
當你的大腦吃慣了街邊麻辣燙,就再也無法感受到食物樸素細緻的原味了。
《淺薄》一書就這樣描述被感官轟炸的人:
你時常覺得耳鳴、目澀、注意力無法集中;你懶于記憶,習慣張口就問;
你不喜歡冗長的陳述和表達,喜歡直奔主題和搜尋答案。
互聯網發出各種刺激性雜音,既造成了有意識思維的短路,也造成了潛意識思維的短路。
既阻礙了我們進行深入思考,也阻礙我們進行創造性思考。
在人人都追求“流量密碼”的時代,我們更應該謹慎一點,把節奏放慢一點。
把阈值降低一點,這樣才能獲取真正有價值的知識,避免自己淪為腦袋空空、淺薄膚淺的物種。
共勉。
作者:小椰子,個人成長領域作家,用獨特的視角解讀熱點事件,陪你一起每天認知升級。暢銷書《你的自律,給你自由》、《自律的人生更自由》熱賣中。歡迎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