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播種期分為冬小麥和春小麥兩種。我國以冬小麥為主。
冬小麥在生長過程中抗寒的能力極強,其幼苗能夠過冬,在春天來臨時,幼苗分孽很快,紮蹲長大,冬小麥磨出的粉很好吃。
春小麥的抗旱能力極強,株矮穗大,生長期短,适于春天播種,但不如冬小麥粉好吃。
春小麥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種的,因為冬季太冷,不能播種,所以在開春後才種,稱為春小麥;冬小麥是稍暖的地方種的,冬季播種夏季收,比如我國東北就是春小麥,華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麥。
冬小麥應是秋播春末收獲的。在我國一般以長城為界,以北大體為春小麥,以南則為冬小麥。
我國小麥三大産區:
1.北方冬小麥區,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北,長城以南,這裡冬小麥産量約占全國小麥總産量的56%左右。其中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東、陝西、山西諸省區;
2.南方冬麥區,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這裡是我國水稻主産區,種植冬小麥有利提高複種指數,增加糧食産量。其特點是商品率高。主産區集中在江蘇、四川、安徽、湖北各省。
3.春小麥區,主要分布在長城以北。該區氣溫普遍較低,生産季節短,故以一年一熟為主,主産省區有黑龍江、新疆、甘肅和内蒙古。
搞好小麥播種是小麥高産穩産的基礎。這幾年氣候條件和生産條件發生了一些變化,今年小麥播種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耕作整地耕作整地的目的是使麥田達到耕層深厚,土壤中水、肥、氣、熱協調,土壤松緊适度,保水、保肥能力強,地面平整狀況好,符合小麥播種要求,為全苗、壯苗及植株良好生長創造條件。這幾年不深耕隻旋耕的面積很大,連續多年隻旋耕不耕翻的麥田,在旋耕的15厘米以下形成堅實的犁底層,影響根系下紮、水分下滲,土壤蓄水少,小麥後期容易早衰。應旋耕2~3年後耕翻1年,破除犁底層。另外,旋耕的麥田表層土壤疏松,如果不耙耢以後再播種會發生播種過深的現象,形成深播弱苗,影響小麥分蘖的發生,造成穗數不足,降低産量,所以應該注意旋耕後先耙耢,再播種。另外,播後鎮壓也很重要,通過調查,在去年幹旱的情況下,播後鎮壓的麥田抗旱性強,因此提倡播後鎮壓。
二、适期播種近幾年來,随着全球氣候變暖,在過去認定的播期播種,常常出現小麥冬前旺長,冬季和早春凍害時有發生,為應對氣候變暖的形勢,冬小麥的播種适期應該比過去的适宜播種期适當推遲,根據計算和試驗,冀中南麥區适宜播種期應在10月5~15日,冀東麥區适宜播種期為9月底。旱地小麥要注意适墒播種,如果9月下旬降雨需要搶墒播種,應注意适當降低播種量,避免形成旺苗。
三、适量播種冬小麥麥田許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播種量偏大的問題,造成群體偏大、冬前和春季旺長,莖稈細弱,易于倒伏,穗多穗小,易于早衰,産量不高等問題。
确定合理的播種量掌握的原則:
一、品種特性。主要指分蘖力、分蘖成穗率的高低和适宜畝穗數的多少;
二、播種期早晚;冬小麥,一般在9月中下旬~10月上旬适時播種。若播種過晚,由于氣溫下降會影響種子萌發,不利于小麥越冬。中國小麥産區,一般以長城為界,以北大體為春小麥,以南則為冬小麥。
冬小麥生育期較長,且不同地區生長期差異較大,中國南方冬麥區為120天,北方冬麥區為270天以上,西南部高海拔地區可達330天以上。
春小麥,一般春季播種,當年夏、秋收獲。春小麥生育期短,通常為80~120天,多分布在緯度較高的寒冷地區。
三、土壤的肥力水平。水澆地條件下,一般分蘖力強、成穗力高的品種,播期适宜和土壤肥力較高的條件下,基本苗宜稀,播種量宜少些,适期播種每畝8萬~12萬基本苗;分蘖成穗率低的品種,每畝13萬~18萬基本苗;中肥地力基本苗适當多一點;晚播小麥要适當增加基本苗。旱地條件下,适期播種每畝15萬基本苗。
四、防治苗期地下害蟲和根病提倡用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沒有用種衣劑包衣的種子要用藥劑拌種。一是根病發生較重的地塊,可選用2%立克莠按種子量的0.1%~0.15%拌種,或20%粉鏽甯按種子量的0.15%拌種。二是地下害蟲發生較重的地塊,可選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環磷乳油,按種子量的0.2%拌種。三是病、蟲混發地塊可選用以上藥劑(殺菌劑 殺蟲劑)混合拌種。由于拌種對小麥出苗有影響,播種量應适當加大10%~15%。
五、播種後出苗不全小麥播種後要及時檢查出苗情況,一旦發生缺苗,應及時補齊。主要方法包括:
1.補種。選擇與缺苗地塊相同的品種,先在适宜的溫度條件下浸種、催芽,或用2.5萬倍的萘乙酸溶液或磷酸二氫鉀500倍液浸泡12小時,晾幹後播種,以利于出苗和生長。
2.移栽。對于來不及補種和補種後仍有缺苗的地塊,可在小麥分蘖期選用同一品種壯苗進行移栽,移栽的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白”為宜,移栽後及時澆水和松土,移栽的時間最遲不能晚于小雪,以利小麥緩苗和越冬。
種子檢驗技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