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這才是東北最好的春餅

這才是東北最好的春餅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22:21:05

小時候,每逢立春,家裡都會做一種卷餅。記憶中覺得特别好吃,而且倍受親友誇贊。那時在我的叫嚷下,每年立春以外的日子家裡也會做幾次。親友來家,如果被祖父賦予選擇餐食的權利,大多會說:“吃卷餅吧。”幾十年過去了,偶爾還會有人提起:“你家的春餅真好吃。”現在想來,當時四合院院裡院外的老鄰居及現在的親朋,似乎除了我家之外,極少有人家做過這種卷餅。也許我家是滿族的緣故吧,也許這種卷餅是滿族的傳統餐食吧。

這才是東北最好的春餅(哈爾濱民間的滿族傳統春餅)1

母親做這種卷餅的手藝來源于祖父。祖父從哪裡學來的我就不知道了。隻記得那時祖母吃卷餅是特别講究的,要把豆芽長長的根須一根根摘掉。坐在炕上,一摘就是小半天,以緻我小時候在很長一段時間内是不吃帶根須的炒豆芽的,後來不知道怎麼又吃上了。

這才是東北最好的春餅(哈爾濱民間的滿族傳統春餅)2

這種卷餅有兩個特色,一是菜品是固定的,一是烙出的餅薄如蟬翼。

從我有記憶到上大學離家,每年立春家裡都會做卷餅。而這十多年間的卷餅菜品幾乎是一緻的,有炒酸菜絲,炒粉絲,炒豆芽,韭菜炒雞蛋和炒肉絲,還有自家做的焖醬和細蔥絲。每年菜品不同的是,炒肉絲随條件變化而變化。印象中最奢華的一次有好多盤炒肉絲:豬肉絲、羊肉絲、牛肉絲、狍子肉絲、野雞肉絲、鹿肉絲,而更多的時候隻有豬肉絲或牛羊肉絲。

這才是東北最好的春餅(哈爾濱民間的滿族傳統春餅)3

這才是東北最好的春餅(哈爾濱民間的滿族傳統春餅)4

這才是東北最好的春餅(哈爾濱民間的滿族傳統春餅)5

成長的歲月裡,吃過好多家春餅店。卷餅菜品也嘗試過各種搭配,總是感覺不如記憶味道來得舒暢。忽然覺得,那幾種菜品似乎是曆經歲月、千淘萬漉精選出來的:酸菜粉絲是北方人冬季的最愛;炒豆芽給軟糯的卷餅增添了爽脆的口感;黃黃綠綠的韭菜炒雞蛋既活躍了卷餅的顔色,又能應“吃卷餅咬春”之景,沒有綠色哪裡像春天來臨?

這才是東北最好的春餅(哈爾濱民間的滿族傳統春餅)6

這才是東北最好的春餅(哈爾濱民間的滿族傳統春餅)7

卷餅離不開配菜,但最重要的是餅。無論哈爾濱的老昌春餅還是榆林鎮筋餅或橫道河子春餅,烙出來的餅都沒有我記憶中的薄而筋道。

小時候,每次做春餅,母親隻負責烙,祖父負責和面、擀餅。耳濡目染,我也學到了些要領。偶爾興起,給家人做一頓,也常“遭表揚”。

這才是東北最好的春餅(哈爾濱民間的滿族傳統春餅)8

要領一是要用滾開的水和面。用開水燙面揉好放涼待用。如果水不夠溫度,後面所有步驟“徒勞無功”。

要領二是用少許油讓餅更薄。小時候,祖父做春餅都會讓我用小碗裝兩勺“葷油”(就是肥豬肉熬的油,凝固後呈雪白色。古人叫凝脂,常用“膚如凝脂”來形容女子長得白)放到火爐上。“葷油”遇熱會變成液體。涼透的面揪成劑子,擀成比餃子皮稍大的面皮。用小匙子在面皮的一面均勻地、薄薄地塗上一層“液體葷油”,把兩個面皮有油的一面合在一起。然後再把這個面皮擀成餅。你可以擀成超乎相象的“薄”,完全不用擔心分不開。現在人家多沒有“葷油”,也可用豆油代替,隻是不要把面皮擀太薄,否則分不開。

這才是東北最好的春餅(哈爾濱民間的滿族傳統春餅)9

這才是東北最好的春餅(哈爾濱民間的滿族傳統春餅)10

要領三是烙餅時隻要能分成兩張即熟。鍋燒熱直接放擀成型的薄餅。看到鍋裡的餅鼓起來,迅速翻過來烙另一面,再看到鼓起來就可以抓起來分成兩張了。一張薄餅就這樣變成了兩張更薄的餅。

這才是東北最好的春餅(哈爾濱民間的滿族傳統春餅)11

這樣烙成的餅,既薄又筋道,即便放到第二天早晨依舊柔軟。在“工匠精神”日益缺失的城市飯店中,這樣的餅是見不到的。春餅店中,蒸出來的薄筋餅缺少淡淡的麥香味,機器做出來的薄餅象從油裡撈出來似的,備受诟病;而烙出來的成對春餅總是厚到沒有分不開的風險。

這才是東北最好的春餅(哈爾濱民間的滿族傳統春餅)12

春餅的吃法也是有講究的。把春餅平放于托盤中,抹上薄薄一層醬、放勻蔥絲後才能放其他菜品,否則醬就不會均勻,影響口感。其他菜品比例可随自己口味調配,但傳統上多是以酸菜粉絲為主。放好菜後,折起其中一頭再卷起來。這樣卷餅,能從頭吃到尾,應和立春伊始“有頭有尾”之意。

這才是東北最好的春餅(哈爾濱民間的滿族傳統春餅)13

春餅的曆史極為久遠,最早的文獻記載可追溯到晉朝。起于晉朝,興于唐宋,傳承于元明清。雖和春卷同源,但不能混為一談。不管哪個朝代,立春時節吃春餅都有“咬春”之意,祈盼人壽年豐。祖父不在了,祖父的春餅手藝也沒有完全傳承,但每逢立春我還是會給家人做一次“炫耀”一番。中華民族節日的儀式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來源之一。立春在即,你也何妨動手做一次春餅,嘗一嘗北方滿族傳統春餅的味道,迎一迎即将吹遍每一個角落的春風!

【作者簡介】窺谷客者,龍江人氏。幼頑劣,幸得祖父嚴教。承家學淵源,蒙名師點化,學成于師範大學。杏壇執教廿載,芬芳桃李無數。不惑之年,厭世俗名利之擾,慕山水田園之樂。縱馬龍冮,遍尋桃源之趣,懷家鄉揚名宿願;信筆華夏,盡享舌尖之味,抱文化傳承宏志。含英咀華,會文字之妙;樂山悅水,見愚庸之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