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祖出生的時候,是萬曆十五年。在那個年頭,要想出人頭地,青史留名,隻有一條路——考試。徐宏祖不想考試,不想出人頭地,不想青史留名,他隻想玩。不扔沙包,不滾鐵環,四處轉悠,遇山就爬,遇河就下,人極小,膽極大。他極其讨厭考試,長大後,讓他去考科舉,死都不去。這号人的下場(按照正常劇情),被拉回家打一半死不活,絕無幸免。然而徐宏祖父母非但沒有打他,還告訴他,你要想玩,就玩吧,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行。
于是,家境并不十分富裕的徐宏祖,穿着儉樸的衣服,沒有随從,沒有護衛,帶着幹糧,獨自前往名山大川,風餐露宿,不怕吃苦,不怕挨餓,一年隻回一次家,隻為攀登。從俗世的角度,徐宏祖是個怪人,這人不考功名,不求做官,不成家立業,按很多人的說法,是毀了。我知道,很多人還會說,這種生活荒謬,是不符合常規的,是不正常的,是缺根弦的,是精神有問題的。我認為,說這些話的人,是吃飽了撐的。人隻活一輩子,如何生活,都是自己的事,自己這輩子渾渾噩噩沒活好,厚着臉皮還來指責别人,有多遠,滾多遠。
在旅行過程中,他還記筆記,每天的經曆,他都詳細記錄下來,鑒于他本人除姓名外,還有個号,叫霞客(不是俠客,雖然他比絕大多數俠客的經曆要傳奇的多),所以他的這本筆記,就被稱為《徐霞客遊記》。這本書記載了祖國山川的詳細情況,涉及地理、水利、地貌等情況,被譽為十七世紀最偉大的地理學著作,翻譯成幾十國語言,流傳世界。
講述這人的故事,隻想探讨一個問題,他為何要這樣做?
沒有資助,沒有承認(至少生前沒有),沒有利益,沒有前途,放棄一切,用一生時間,隻為了遊曆?
其實這個世上很多事,本不需要理由。正如徐霞客臨終前所說的那句話:“漢代的張骞,唐代的玄奘,元代的耶律楚材,他們都曾遊曆天下,然而,他們都是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受命前往四方。”“我隻是個平民,沒有受命,隻是穿着布衣,拿着拐杖,穿着草鞋,憑借自己,遊曆天下,故雖死,無憾。”
我想說的,就是我想通過徐霞客所表達的,足以藐視所有王侯将相,最完美的結束語:成功隻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摘自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大結局》,有改動。)
1979年,石悅生于湖北武漢,父母工作忙,常把他一個人丢在家裡,在那個沒有互聯網與電子遊戲的時代,他唯一的消遣就是看書。不過和别的孩子不同的是,石悅不喜歡那些花花綠綠的小人書,他喜歡看厚重的曆史。别人眼中枯燥無味的曆史故事,他看得興趣盎然。10歲以後,石悅已經能看文言文的《史記》與《二十四史》,以及很多艱深晦澀的曆史文獻著作,正史讀完了,就讀野史、翻傳記。看曆史甚至成了他減壓的方式,學習累了倦了,就抄起一本史書,在蕩氣回腸的前朝往事中放松一下,偷來浮世半日閑。
大學畢業後,他以出色的成績考為公務員。有了這份四平八穩的工作,他的生活很平靜,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但因獨處異鄉,又沒什麼朋友,晩上回來便靠上網打發時間。有一天,石悅逛到一個論壇,裡面有個“煮酒論史”版塊,特别對他胃口,看着看着,他想到:我也可以寫啊!這個念頭一起,石悅内心的創作欲望再也無法遏制,他最喜歡研究明史,便以“當年明月”的筆名開了個《明朝的那些事兒-曆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的帖子。
石悅以每天兩千字的速度更文,下班後拒絕任何應酬,一個人步行回住處。路上構思,到家就拉開架勢寫作,因為要斟詞酌句、布局謀篇,他常常寫到深夜,兩眼充滿血絲,精神卻十分亢奮。
石悅的曆史功底十分紮實,文筆生動诙諧,他的文章立于客觀史實,卻又别有風味,他對帝王心術、官場沉浮、名人雅士、經濟文化無不涉獵,将三百多年的明朝風雲付于笑談中。這種新穎生動的網絡語言颠覆了人們對曆史的印象,原來,曆史并不是刻闆與枯燥,曆史也可以很好看。(來源知乎,作者:浮世人物志。)
徐霞客的“行萬裡路,寫百萬字”便是當年明月的“讀萬卷書,寫百萬字。”當年明月之所以以徐霞客結局,其實也是作者自況,那便是“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度過一生。”
珠玉在前,小編說說我的讀書生涯。雖然我跟明月的差距宛如螢蟲之于皓月,但是燭微之光,也能照人,供大家一樂。
小編也出生在1979年,與明月同齡。明月10歲能看文言文的《史記》,小編十歲也能看文言文的《楊家将》,還是豎排版的。雖然絕大多數字都認不全,但是也能看出個大概意思。我生活在一個偏遠小縣城,又是農家子弟,文氣很弱,唯一能夠接觸到的就是租書攤,五毛一本。那時候的五毛錢對我而言可是一筆巨款,不是經常會有。偶爾有了,舍不得買方便面吃(一袋方便面五毛錢),跑去租書。但是書攤也沒啥好書,大多數為武俠小說和言情小說。武俠小說也沒有金古梁溫,而是一些亂七八糟的卧龍生柳殘陽等等(并無貶低兩位武俠宗師的意思,後來才知道這些書都是盜版書,根本不是兩位大佬寫的)。馮唐曾經說,他在讀大學時候,就靠寫盜版武俠小說掙錢給女友買裙子穿。估計我那時候看的就是馮唐寫的盜版書。由于讀書太多,加上不識時務,同學們親切的稱呼我為“老孔”,孔即孔乙己的孔。
我為什麼這麼喜歡讀書?孟子曰,豈吾所好哉?不得已也。看書枯燥無味,呆若木雞,沒有交際,百無聊賴,事實上沒有一個人喜歡宛若苦行僧一樣埋頭讀書。古人對讀書有個美好願景,便是“紅袖添香夜讀書”。但一個連蠟燭都買不起住出租屋需要鑿壁見光的窮酸那個紅袖願意給你添香?即使願意添,請問你有香嗎?所以古人又說,“窮文富武”。讀書是成本最小的提升自己素質或者說消遣時間的娛樂項目,沒有之一。交朋友需要花錢,吃吃喝喝需要花錢,維持人際關系需要花錢,相比這些開銷,讀書的開銷簡直不值一提。買上一本書,側卧南窗之下,涼風習習,誠為人生一大樂事。
當年明月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領導評價“很一般”,一個人寂寞無聊,讀書寫字成為唯一的消遣。魯迅在北京幹公務員的時候,境況跟當年明月差不多,一個人住在紹興會館,沒有朋友,即使有幾個,也不常來。百無聊賴,便靠抄古碑打發時間。我看過好多人的自叙,成名的或者不成名的,他們之所以讀書寫字,唯一的動力便是:寂寞無聊,不讀書寫字打發不了漫長幽遠的時光。誠如魯迅所言:有病不求藥,無聊才讀書。當然我也感同身受。
寫作是痛苦的修行,更痛苦的在于,孤身一人在寫作。既沒有“紅顔”陪伴,也沒有同道交流。這種孤獨和寂寞的煎熬,隻有經曆過的人才會懂。還有就是,會被身邊人指指點點。當面明月是幸運的,他火了,成功了,人以文暢。還有千千萬萬人跟他一樣努力,一樣孤獨寂寞的讀書寫字,可是沒火,是個生活中的失敗者,過得凄慘無比。這時候拿“用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一生”給自己打氣,就毫無說服力。你都過成這副慫樣了,還死鴨子嘴硬。你用自己的方式過得幸福嗎,快樂嗎,值得嗎?
徐霞客一生遊曆,幾經生死,孤獨而寂寞,比唐玄奘還孤獨寂寞。唐玄奘起碼還有同行交流,在學術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得到了李世民和李治兩代帝王的親切關懷,可謂倍極殊榮。徐霞客一生得到了什麼?隻得到了“親身的旅遊體驗”。跟許多人讀書寫字一樣,或者文運不暢,或者才氣不佳,最終一事無成,過得很悲催。當年明月曾經跟人分享他的成功心得:比我努力的人,沒我有才。比我有才的人,沒我能熬。
一個熬字,痛徹心扉。
事實上人生天地間,不論做什麼事,無非一個“熬”字。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多天的海水熬成鹽。但是并非“熬”了,便能守得雲開見月明。熬有兩種結局,或者熬成了,或者沒熬成。當年明月熬成了,絕大多數人沒熬成。
但是不管熬成熬不成,該熬還得熬,因為别無選擇。當年明月最初下筆寫字的時候,并不會知道自己能成。但是不寫字,他也沒事幹,想找個一起喝酒撸串都沒有。
這都是命。
徐霞客選擇了遊曆大江大河,當面明月選擇了埋頭碼字,這些都是“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即使一輩子像徐霞客一樣“碌碌無成”,也算不枉此生。這就是當年明月選擇用徐霞客作為《明朝那些事兒》結局的緣由。
“當年明月”這個筆名出自宋代詞人晏幾道名作《臨江仙》: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據天涯網友爆料,當年明月開帖時“剛吹了女朋友”(不知真假,但他當時的确沒結婚。)。如果此料屬實,結合晏幾道這首詞,那麼“當年明月”這個筆名的來曆便清晰可見了。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當年明月開帖時間為2006年3月10日,剛過完年不久(3月1日為二月初二,龍擡頭)。節日氣氛餘燼未消,當年明月獨自一人,身在異鄉為異客,喝點空肚酒,睡醒了,發現夜幕低垂,天地間萬籁俱寂。
“去年春恨卻來時”,往事湧上心頭,欲語無言。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一個人寂寞的站在窗前遠眺,看到兩隻燕子出雙入對,更添新愁。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想起跟前女友最初相見,花前月下,海誓山盟,一腔相思無處訴。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佳人雖然不在,但當年明月還在,往事如雲,随風飄散,又是一年好景色。
讀《明朝那些事兒》,曆史不再是塵封的往事。一本有靈魂的書,講述一個有靈魂的朝代。當年明月全新勘校,修正改進近百處,原價336,現價隻需231。趣得徹底,真得感人,值得擁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