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情》剛上映時爸媽很喜歡看,我則瘋狂吐槽他們的審美和品位。
如今8年過去了,經曆過愛情和一些世事的我,開始一遍一遍不耐其煩地觀看此劇。
這部劇的導演和演員都很專業,把夫妻兩人的家長裡短拍得溫馨感人,讓觀衆看得津津有味。
現在這部劇在豆瓣上有着9.5的高分,28萬人熱評。
其中對此劇最好也最準确的一條評價是“總會引起人們反複看反複誇”。
我也刷了好幾遍這個作品,并且常溫常新,每回都會感慨,人世間最美好的愛情不過就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互融入到對方的生活中,攜手白頭到老”。
劇中江德福和安傑就是這樣的表率。
他們的身份和成長背景都大相徑庭,三觀也不是很相合,在外人無論誰看來,都是很不般配的兩人。
可他們結婚後磨合得很好,彼此都在潛移默化中将對方的習慣慢慢變成了自己的習慣。
雖然生活中常有吵鬧,但更多的是理解和包容。
他們恩愛地過完了這一生。
在如今的現代年輕人天天嚷着“再也不相信愛情”的時候,多刷刷這部劇,一定能學到很多愛情的真谛和婚姻的智慧。
01不要被門當戶對的觀念束縛《父母愛情》原著的作者劉靜,也就是劇中安傑的小女兒江亞甯原型,她在與原著中用一句話作為開場白。
簡單明了的一句話,就闡明城市和農村因為地位不同,分工不同,是有着很大差異的。
這種巨大的差異,淋漓盡緻地體現在江德福和安傑的身上。
江德福是農村出身的一個大老粗,反觀安傑是資本家出身,向往愛情的大小姐。
怎麼看都像八竿子打不着的兩個人。
機緣巧合下兩人開始談起了戀愛,安傑喜歡看書、跳舞和喝咖啡。
安傑的愛好,在江德福的生活中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
江德福為了追求安傑,也是大費周折。
他和安傑一起去跳舞,品嘗自己并不習慣的咖啡,沒想到剛喝一口就吐了出來。
跳舞更是頻繁踩安傑的腳,不停地出着洋相。
最後把安傑都踩傷了,安傑隻好一瘸一拐地走回了家。
看到這裡,觀衆都替劇中的兩人擔心。
這倆人門不當,戶不對,出身差異大、文化程度的懸殊,能是最佳人選嗎?
将來在一起能幸福嗎?
看完整部電視劇,會發現安傑和江德福過得很幸福,他們攜手共度了50個春秋。
或許這時才會恍然大悟,真正的幸福不能被門當戶對的觀念束縛住。
就像英雄不論出身一樣,愛情也是如此,是需要智慧經營和用心付出的。
02一見鐘情,不會是愛情永久的保鮮劑江德福和安傑的相親,真的是非常失敗。
安傑對坐車坐過站的江德福嗤之以鼻,“這不是笨蛋嗎?在這個城市裡,除了沒來過的鄉下人,誰會過站不下車”?
安傑的一句話,足以表明對江德福的印象有多差。
差到連江德福上衣口袋裡特意插的鋼筆和指甲縫裡沒洗幹淨的污垢,都成了安傑嘲笑的對象。
而江德福看到年輕漂亮的安傑,心生愛慕,滿意的不得了。
由于心中歡喜,在喜歡的人的面前就很緊張,以至于給安傑倒水時,不小心把滾燙的熱水弄濕了安傑的褲子。
安傑自然知道對方對自己的滿意和真心。
但面對江德福的追求,安傑并沒有接受。
她向往愛情、幻想着白馬王子的出現。
所以在周圍人都勸說自己的情況下,安傑依然堅持着她的主見。
因為安傑家庭成分的原因,全家人屢次受到江德福的幫助。
在兩人的相處中,安傑發現了外貌憨厚粗犷的江德福,其實是非常細心和機智的。
她被江德福的人品打動,慢慢接受了江德福的感情,最終兩人結為了夫妻。
看到這裡,排斥相親的人和相信一見鐘情的觀衆,一定會停下來思考一下。
曾幾何時,年輕人把相親當成了一種恐怖的民間組織,面對七大姑、八大姨的關心,也是避之不及。
對于第一眼不喜歡的,大多都不會有下文,即使有眼緣的,在交往中一旦發現三觀不合,也就很難再去繼續。
這也是現在為什麼大齡單身男女越來越多,離婚率也一路高升的原因的原因。
此劇給人最大的感悟,就是會發現一見鐘情往往不一定是愛情的保鮮劑。
不論什麼時候,都不要過于相信眼緣和自己的感受,要多給彼此一個機會去了解去相處。
就像安傑和江德福的結合那樣,沒準真愛就在轉角處。
03愛是久處不厭,要互相理解和珍惜彼此婚後的兩人由于生活習慣不同,總是有着或大或小的矛盾。
早飯安傑喜歡吃雞蛋牛奶,江德福看到這些就沒有一點胃口,他認為隻有稀飯饅頭才是飯。
在西餐廳吃牛排,江德福直接喊來服務員要筷子。
吃飯的時候江德福吧唧嘴,也常說不文明的話,安傑指出這些不足,江德福認為安傑的事兒太多了。
江德福去安傑家吃飯,更是渾身不自在。
江德福受不了保姆孫大姐忙前忙後,還不能上桌吃飯,在他眼裡勞動人民最光榮,就應該和大家一起吃飯。
種種生活中的矛盾,很難說誰對誰錯。
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兩人的成長背景和思維方式不同,所以視角不同,看法和理解便不同。
要說起來他們怎麼解決這些矛盾呢?
其實也并沒有誰向誰妥協,而是互相包容和理解。
江德福為了擺脫“三洗丈夫”的外号,也曾經試圖反抗過,開始不洗臉,不洗腳,更不洗澡。
結果他還沒堅持幾天,就發現自己早已經被安傑“改造”好了,不講究衛生反而不自在。
從此江德福不再用安傑監督,開始自覺地講衛生。
安傑曾受不了小姑子的粗俗,兩人大鬧一場,在江德福的調和下,終用愛包容了小姑子的小毛病。
是日久的陪伴,互相的包容,成就了幸福的婚姻。
遇到矛盾,你退一步,我也退一步,終會磨合出默契。
現在人的婚姻觀總是很極端,要不就是秉信單身主義,要不就是閃婚閃離,貌似大家都很灑脫。
其實細細想起來,可能大家對待感情不夠清醒和珍惜,看看劇中父母那一輩的婚姻觀,能懂得很多樸素的道理。
網上看到有一個問答很有意思,說和三觀不合的人在一起是什麼感覺?
有一個回答點贊最高,答:和“他”一起去旅行,還不如帶條狗。
好像和三觀不合地在一起生活,餘生都是一片黯淡,看不到任何光芒。
就像年輕人常跟父母說,想找個有共同語言的,父母不懈回問:“都是中國人,怎麼就沒共同語言了?”
這兩個問答,暫且不論誰多誰錯。
可人的三觀,本來就是在不停地打破和重造,随着日月的更叠,沒有誰會一成不變。
看看《父母愛情》裡的安傑和江德福,
他們從一開始明明是三觀不合的兩路人,硬是慢慢活成了對方的樣子,這就是愛情的極緻。
江德福從不識幾個大字的大老粗,通過日常生活中的讀書學習,後來成為極其優秀的老首長。
安傑也同樣如此,她雖然大小姐出身,但在日後克服了特殊時期的生存困擾和生活環境的惡劣,逐漸變得可以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其實用八個字就能闡述,三觀不合的人怎麼來經營婚姻。
這是一個爛大街的道理,俗到我們所有人都明白,但是卻做不到。
因為知行合一太難了,我們懂很多道理,但是常常過不好這一生。
所以劇中的大學教授王海洋稱安傑和江德福是:最讓人羨慕的愛情典範。
《父母愛情》中安傑常常自責:因為自己的身份,耽誤了江德福的前程。
她心中明白江德福為自己放棄了很多機會、犧牲了大好前程。
所以每一次吵架生氣後,安傑都會自己把自己哄好,很快地和江德福和好如初。
江德福知道妻子為了自己,生了5個調皮搗蛋的孩子,非常艱辛,他更是對安傑百般珍惜、萬般愛護。
矛盾百出的他們都努力包容對方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努力理解對方的精神世界,把生活過成了最美的樣子。
三觀不合的夫妻,要學會換位思考,體諒對方,應該培養共同愛好減小彼此的差距。
家更不是争個你輸我赢的地方,隻要互相體諒,婚姻就會趨于完美。
真愛從來都不是以愛的名義互相折磨和綁架彼此,而是互相體諒彼此陪伴,成為對方生活中的一束光。
05結論《父母愛情》大結局中,已是花甲之年的江德福和安傑回首往事,他們覺得能攜手度過此一生是最大的幸運。
《父母愛情》跨度半個世紀,演繹了安傑和江德福從相識、相愛到相守50年的愛情生活。
《父母愛情》,讓年輕的我們看懂了上一輩的愛情故事。
這個電視劇完美地诠釋了愛情最的樣子。
就像大張偉說的那樣:“愛情是一塊布,縫縫補補之後就是一張畫了”。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删除)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點關注哦,您的關注和小愛心,是小編創作的動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