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那些年》梁晨
公元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然而,當了皇帝的趙匡胤卻無法高枕無憂。
一個大雪紛飛的深夜,睡不着覺的趙匡胤來到大臣趙普家中。皇帝冒着嚴寒突然造訪,讓趙普大吃一驚。這時趙匡胤說出了内心的焦慮:“我睡不着覺,因為卧榻以外都是人家的地盤,來找你商量一下對策。”
趙匡胤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大宋建國初期,領土隻有黃河、淮河流域一帶,天下割據勢力林立,北漢和契丹還時常聯手對大宋虎視眈眈。于是,在這樣一個風雪之夜,君臣二人計定天下:“先南後北、先易後難”,以荊南、湖南為突破口,開始統一戰争。
先南後北 先易後難
(一)一箭雙雕 襲占荊湖
荊南、湖南地處長江中遊要沖,南北相鄰,又東臨南唐,西接後蜀,南靠南漢。占領荊、湖,就可割裂江南諸國,為各個擊破創造條件。
當然,要出兵,最好有個名正言順的理由。
公元962年,割據湖南的武平節度使周保權向趙匡胤上書,請求宋軍出兵援助,平定兵變。這可讓趙匡胤樂壞了,他打着平定湖南叛亂的旗号,先以借道為名,順手牽羊拿下了荊南;雖然此時周保權已經平息了内亂,但請神容易送神難,趙匡胤仍以救援為名奪取了湖南。
就這樣,宋軍一箭雙雕,成功收複荊、湖,也在後蜀和南唐兩大割據政權間插了一把尖刀,切斷了他們之間的聯系。
(二)知己知彼 攻滅後蜀
緊接着,趙匡胤盯上了後蜀。後蜀皇帝孟昶也不是吃素的,他知道消息後,想憑借川陝的險要地勢嚴兵拒守,同時派人去跟北漢相約共同反宋。但孟昶栽到了自己人手裡。趙匡胤獲後蜀叛将趙彥韬後,對蜀軍的兵力部署一清二楚,于是立即下令兵分兩路,直逼成都。僅用了66天,孟昶就舉城投降,後蜀滅亡。
(三)運籌帷幄 平定江南
荊湖、後蜀滅亡後,趙匡胤又将目标對準了南唐。
南唐後主李煜早就知道會有這一天,但南唐君臣都有一些僥幸心理,因為在南唐和宋朝之間有長江天險阻隔,宋軍不可能輕易渡河,南唐不會輕易亡國。但他們不知道的是,趙匡胤為了能順利滅掉南唐,早在幾年前,就開始尋找可以幫宋軍順利渡過長江的能人志士。最終,南唐人樊若冰肩負起這個重任。樊若冰因為屢次科舉落第,背叛南唐、投奔了趙匡胤。他每天坐船在長江中遊蕩,尋找長江兩岸最窄、又有巨石的地方,以方便搭建能讓大軍通過的浮橋。功夫不負有心人,他還真在采石矶找到了合适的位置,并把最終方案和圖紙交給了趙匡胤。
趙匡胤根據樊若冰提供的數據下令建造合适的船艦。經過兩年準備,公元974年,趙匡胤命曹彬和潘美統領十萬大軍出荊南,準備渡江東進。
宋軍出發前,趙匡胤定了個總原則:勿暴略,廣威信。并且授以曹彬尚方寶劍,說:“副将以下,不用命者斬之。”違抗命令的人可以臨時處決,不用上報。
南唐一戰,對平定江南至關重要。按照部署,宋朝大軍直接進攻南唐國都江甯。因為南唐是江河縱橫的地帶,腹地深,如果逐一攻城,會師勞兵疲。所以隻用打國都,打下這裡,南唐就滅了。
宋軍按這個部署打得非常順利。曹彬率軍順長江東下,水陸并進。同時,工程兵在懷甯石牌口搭了浮橋,曹彬迅速攻破池州、占領采石後,下令将石牌口的浮橋挪到了采石橋,用3天建成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座長江浮橋,宋軍得以迅速過江。公元975年,宋軍與十萬南唐軍在秦淮河激戰,大敗南唐軍,直逼江甯城。十一月二十七日,江甯城破,李煜投降,南唐滅亡。
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趙匡胤出兵征讨南唐之時,李煜曾數次派使臣徐铉出使大宋,乞求緩兵以全一邦之命。趙匡胤“按劍謂铉曰:‘不須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乎。’”趙匡胤的霸氣回複讓他稱霸天下的野心一覽無遺,而這句話放到商戰當中的诠釋就是:所謂的競争,就是消滅所有的競争對手。
盡管有人認為競争的最高境界是合作,但是放眼BATJ,他們大肆的收購其實就是在消滅或明或暗的競争對手。科幻小說《三體》被很多企業家喜歡,其中一個因素就是書中文明之間的競争完全可以轉換為當下各種公司的競争。
比如說書中提到的宇宙社會學基本公理: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基本保持不變
回到商業界,微觀到企業層面來看:
1、生存是企業的第一需要
2、企業不斷增長和擴張,但是市場需求就那麼多,消費者口袋裡面的錢就那麼多。
企業都強調增長,而在恒定的天花闆之下,全力以赴消滅競争對手是增長的路徑之一。
所以,長大,或者被消滅。競争就是如此殘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