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吳曉鈴 向宇
剛剛過去的清明小長假,三星堆博物館迎來4萬餘位慕名而來的觀衆。體量高大的青銅神樹、造型神秘的縱目面具等國寶文物,讓人流連忘返。
鮮為人知的是,1986年對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的發掘中,出土神樹并非隻有一件,而是估略有6至8件之多。記者6日從三星堆博物館獲悉,經國家文物局立項批複,三星堆3号神樹的修複已經啟動并初具成效。35年前出土時的70多截青銅殘件,經文物修複專家預拼接,已經重新勃勃“生長”,初露神樹神秘美麗的風采。
據介紹,這株神樹在完全修複完成後,将在博物館公開展出,與三星堆鎮館之寶——1号青銅神樹一起,共同展示三星堆人神樹崇拜的宗教信仰以及傑出的藝術創造力。
3号神樹造型奇特
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保護中心,預拼在一起的3号神樹,已經初露芳顔。
青銅樹座上,神樹主幹兩兩纏繞、向天際蔓延生長;神樹樹枝分兩層,枝蔓上猶有密集挂孔,顯示曾經挂有飾件;樹頂上,神秘的人首鳥身像展開雙翅、尾翎高高豎起……
盡管整件神樹看上去僅有1米左右,但與1号、2号神樹截然不同的優美造型,仍然令見多識廣的博物館工作人員們贊歎不已。
1986年,三星堆祭祀坑因當地村民燒磚取土意外發現,随即開始搶救性發掘。在二号祭祀坑,出土了多件國寶級文物,其中就包括了修複後高達396厘米的1号青銅神樹。而在随後的發掘整理中,考古人員發現被砍砸埋入祭祀坑的青銅殘件中,還有6至8件神樹。它們有的看上去似乎造型接近,但以3号神樹為代表的殘件,則風格頗為獨特。
3号神樹三維複原效果
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介紹,1号青銅神樹最大的特點就是體量巨大,尤其枝幹一側有一條龍援樹而下,似乎借此表達神樹連接天地、溝通人神的世界觀。2号神樹目前僅留一米多高的下半段,底部是山形底座,與1号神樹相似,卻多了跪坐人像,且樹幹上伸出的枝條上翹,與1号神樹下垂的樹枝截然不同。
在考古人員整理這些殘件時,他們發現了有一批神樹的樹幹頗為不同。它們并非光滑的一根,而是鑄成了兩兩纏繞的麻花造型。這批殘件多達70餘件,标注為3号神樹。
時隔祭祀坑出土30餘年,當一批又一批文物經過修複送入博物館展廳之後,3号神樹的修複也提上議事日程。這既是因為3号神樹的殘件相對較多,可以修複出相對完整的神樹,更重要的是,神樹樹枝形态、樹頂的人首鳥身像相比1号神樹,都十分特别,這說明它是三星堆青銅神樹的另一種造型。
考古“拼圖”讓神樹重新“生長”
2019年,3号神樹的修複獲得了國家文物局劃撥的修複專項資金,修複正式啟動。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館派出了文物保護團隊保駕護航,文物拼接修複的工作,則主要由三星堆博物館的文物修複專家郭漢中領銜。
他首先要完成的任務就是文物“預拼接”,也就是把70多段殘件,拼出大概的神樹形狀。再用絲線纏繞捆紮、鋼架支撐的方式,暫時“站”起來。
預拼接時,郭漢中根據樹枝斷截口細微的區别,找出兩兩相連的殘枝。主樹幹就這樣漸漸長在了一起,掉落的6根枝桠也分别進行了拼接。
在神樹拼接過程中,郭漢中不僅讓兩件獨立的人首鳥身像重新飛上了樹頂,還為它們找到了散落多年的精美尾翎,成為修複過程中的一大驚喜。
三星堆人首鳥身像,當年出土時有兩件已經從神樹上脫落。文物定級時,它們也單獨評為了國家一級文物。然而,它們和3号神樹樹頂上另一件殘留的人首鳥身像造型非常相似,被學術界一緻認為是3号神樹殘件。因此當分别保存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及三星堆博物館的3号神樹殘件終于重新聚首時,郭漢中把兩件人首鳥身像也分别放到了樹頂。毫無意外,它們頓時形成了3個人頭鳥身像身體向外、展翅欲飛、威風凜凜站在神樹花蕊上的造型。
這時郭漢中發現,神樹上已有的人首鳥身像尾翎殘斷,缺失部分不知什麼造型。他想起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報告裡線描了一件鳥形飾,造型和大小與人首鳥身像頗為匹配,于是興沖沖地來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一大堆鳥形飾殘件中,郭漢中找到了兩根完整的尾翎。拿回來一拼,果然就可以插在兩件人首鳥身像後面。“原來那件尾翎殘斷的,如今找到參照物,以後也可以照此複原了。”他興奮地說。
這是上古神話《山海經》中的扶桑樹?
3号神樹漸漸完整,最期待的當屬學術界的專家學者。雖然現在神樹還未完全複原,當年祭祀坑發掘的兩位領隊陳德安與陳顯丹已經有了初步論斷,認為“這株神樹,刻畫的應該就是上古神話《山海經》裡的扶桑樹。”
陳德安說,《山海經·海外東經》曾記載“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居水中。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扶桑樹的形狀是什麼樣子呢?漢代文學家東方朔在他的《海内十洲記》中這樣記載:“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扶桑。”讓人沒想到的是,原以為是神話傳說中的扶桑造型,三星堆的先民們竟然充分發揮藝術想象制作了出來。
“這充分體現了三星堆人對神樹、對太陽的崇拜。”陳顯丹說,3号神樹的大小、造型和1号神樹大不相同,“同時也可以說明三星堆人的神樹不止一種。1号神樹體量巨大,可能放置于固定場所,小的青銅神樹或許就可以靈活移動,在不同的祭祀場所使用。”
那站立在神樹頂端的人首鳥身像又是誰呢?兩位考古專家均認為應該是古代民間神話中的木神句芒(gōu máng)。在神話傳說中,句芒正是人首鳥身,太陽升起的地方和神樹扶桑都歸他管。因此3号神樹上,他站在扶桑之上似乎就順理成章了。
作為當年祭祀坑發掘的親曆者,陳顯丹期待着3号神樹最終的複原。他說,3号神樹的樹幹上,殘留着包裹的金箔;祭祀坑出土的殘件中,有一些三個一組的小果實也包有金箔,此外還有一些金牙璋、金魚之類的小件。3号神樹的樹枝上殘留有一排排挂孔,還有一個殘留挂鈎,那麼,這些金飾是否就是神樹上散落的裝飾物?如果是,那麼3号神樹相比1号神樹的氣勢,則将以精緻精美取勝。
在沒有确切信息前,文物修複專家當然不可能随便把這些金飾挂到神樹上。但在三維電腦模型上,他們計劃嘗試把這些配飾“挂”上去。三星堆博物館陳列保管部主任餘健表示,“我們希望通過更直觀、鮮活的方式吸引公衆對文物的了解,最終走進博物館。”
神秘的三星堆不斷給我們驚喜,
期待三星堆更多文物完成修複!
來源: 四川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