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會思考這麼一個問題,人生到底有什麼價值?
“價值”二字,從我們懂事的那一刻開始,就印刻在我們的腦海當中。随着年紀的增長,我們會發現,這種“價值”的觀念,會越來越重。
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我們需要有“讀書價值”;大學畢業出來工作之後,我們需要有“勞動價值”;結婚生子的時候,我們需要有“家庭價值”。
說到底,人類的一生,就是物質化的一生,永遠都以價值為衡量的标準,誰都無法置身事外。
對此,有些人就會疑惑,我們為什麼要以價值為衡量的标準呢?
因為大自然存在“物競天擇,适者生存”的規律,所以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參與到競争當中。赢了,自然能增加自己的物質價值。而輸了,就隻能被淘汰了。
我們經常說的“職場淘汰”,其本質就是,一個人的職場價值,勞動價值被老闆看不上了,所以他就隻能被職場給抛棄了。
大多數人的人生價值,從35歲開始走下坡路了,到了55歲之後,就逐漸消失殆盡了。
02
從35歲開始,普通人的人生,就到了瓶頸了。
現如今,職場中出現了這麼一個定律——35歲職場定律。
大緻意思是,到了35歲之後,大部分普通人就會被職場抛棄,不論你怎麼投簡曆,基本都找不到工作。結果就是,生活陷入到了困境當中。
為什麼35歲是大多數人職場的瓶頸呢?也許,跟這三點有關。
第一點,35歲之後,人們的勞動效率,相較于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來說,呈現出下降的趨勢。這,對于老闆來說,是無法忍受的。
第二點,内卷加劇,剛畢業的大學生特别便宜。如此,到了35歲,還依舊想升職加薪的人,就隻能被老闆抛棄了。在老闆看來,便宜的,終究比貴的要好。
第三點,打工一輩子,在私企中是不現實的。網絡數據顯示,私企平均壽命才3年。這麼說來,也許你兜兜轉轉一圈之後,别人看到你老了,也就不要你了。
有太多的普通人,隻要他沒有編制,那他35歲的職場瓶頸是難以突破的。要想突破,就隻能通過人脈,以及背景來創業,選擇自己成為老闆。
當然,并非所有人都能成為老闆,所以35歲這個轉折點,才會讓人們苦惱。
03
從35歲開始,到55歲,價值會逐漸消失殆盡。
有一位互聯網大廠的員工,三十多歲的時候,就被辭退了。由于他有大廠工作的經驗,所以他可以找到中型的互聯網公司,繼續工作。
過了三四年,由于内卷加劇了,應屆高學曆畢業生增多,所以他也就被淘汰了。有過大廠和中廠經曆的他, 其實可以去其他的私人企業工作。
不幸的是,這兩年來,環境變得不太好,有很多私人企業倒閉,也有很多老闆破産。這個時候,他想找到一家要他的公司,都特别困難。
他自己也感慨,幸好自己工作多年,還有一筆存款,能夠暫時支撐自己生活下去。如果連這筆存款都沒有了,相信他也就走到了窮途末路了。
有些人幸運一點,到了45歲,才遇到這些問題。一般來說,哪怕你做保安,或者去送外賣,50歲之前是最合适的。可到了50歲之後,就真的競争不過别人了。
這裡所說的“普通人”,并非是有錢有資産的财主,而是隻能通過體力勞動賺錢的打工人。他們,逐漸活成了最為狼狽的自己。
價值,也随着年齡的增長,而在市場中逐漸被稀釋掉。
04
對于人生價值的不斷衰退,我們該如何應對呢?我想,需要做到這兩點。
第一點,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盡量跟上時代發展的節奏。
35歲之後,有些人的市場價值就消失了。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不懂得學習,隻會靠混資曆過日子。這一點,在編制外的私企當中,那是行不通的。
在編制外,你要想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那你就需要不斷挖掘自己的潛力,絕處逢生,給自己發掘出一條生路。
生路,那是自己發掘的,而不是别人給我們的。要知道,人世間的悲慘者太多了,唯有自救,方能有一線生機。
第二點,積累資産,實現财富自由,從而讓生活安穩下來。
如果人到中年的你,沒有繼續工作的想法了,而是希望幹點自己喜歡的事兒,那我勸你還是要在年輕的時候,積累一筆巨額的資産。
有些人,二三十歲的時候,就已經有房有車,存款百萬了。當然,路子不同,成就也就不同。到最後,有資産的你,做回自己喜歡的事兒,也許你的人生會更有意義。
說到底,“錢财”二字,影響了人之一生。默默發展,悶聲發财,方為王道。
文/舒山有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