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和雲南廣播電視台合拍的反映怒江州福貢縣匹河鄉沙瓦村精準扶貧、脫貧攻堅的紀錄電影《落地生根》,今晚21:25在雲南衛視播出,敬請期待!
《落地生根》
雲南省 西北部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中國深度貧困地區之一,西鄰緬甸、北接中國西藏,怒江自北向南穿越全境,形成了狹長的高山深切割地貌,可耕地面積極少。福貢縣沙瓦村坐落在怒江大峽谷山間,囿于交通不便,進出不易,村民們仍沿襲着傳統的生産、生活方式,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
《落地生根》
本片以雲南省怒江州福貢縣匹河鄉沙瓦村的故事為主體,紀錄講述了福貢縣縣委、縣政府為沙瓦村民精準扶貧的故事。沙瓦村目前具備多種産業發展的條件,村民們通過勤勞的雙手可以實現“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脫貧夢想,同時依托沙瓦村獨有的地理位置,唯一完整保留怒族民居的原始村落,發展鄉村旅遊從而脫貧緻富。
《落地生根》
然而,如何讓沙瓦村的民衆真正脫貧緻富?當地黨委、政府們抓住兩點,首先要促使村民們轉變思想,要有緻富的動力,不能等靠要,建立他們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其次,扶貧先扶“志”和“智”,解放思想,打開智慧之門,才有可能找到緻富之路,幫助他們在艱苦的自然條件下找到緻富的辦法,讓沙瓦村依托特有的自然優勢,解決脫貧持續發展的問題。
《落地生根》
精準扶貧在山村“落地生根”
《落地生根》
《落地生根》是一部聚焦“精準扶貧 脫貧攻堅”的紀錄電影,是國家廣電總局、雲南省委宣傳部指導創作的重點紀錄片之一,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雲南廣播電視台聯合攝制。
《落地生根》
整整一年前,2017年的5月15日,天下着雨,一隊攝制組帶着各種拍攝器材,在高黎貢上的山脊上默默前行,從早上9:40出發,經過了5個小時的攀登,早已過了吃飯時間,大家人背馬馱攀登了近6公裡的陡峭山路,到了下午3點,年近50的女導演柴紅芳帶領着攝制組正式進駐沙瓦村。當天夜裡,柴紅芳對全體隊員說:“就是這樣的環境和條件,不願意的可以現在離開,如果不走,以後不能對我說要走,攻堅戰需要勇士的堅守,我們就是号召的扶貧攻堅戰場上的勇士,是代表我們新聞戰線的勇士。”接下來5個月的拍攝,整個團隊沒有任何人員變動。
《落地生根》
這裡有“中國農民的精氣神”
《落地生根》
真實記錄、見人見事,在《落地生根》的鏡頭呈現中,每個故事、每個人物都格外有血有肉。回想起當時多處實地考察,最終選擇沙瓦村作為拍攝點是因為那兒的老百姓深深觸動了柴紅芳,“他們身上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能夠體現中國農民的精氣神,雖然貧窮,但有尊嚴,熱愛土地,信任黨和政府”。
《落地生根》
作為紀錄電影的主要人物,阿鄧言是村子裡的村民代表和村醫,他愛看新聞,了解國家政策。為解決沙瓦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問題,老阿多次代表村民向政府反映問題,“對我們種地的人來說,土地是我們的母親,黨和政府是我們的父親。一個農民沒有土地不行,但是沒有黨和國家更是不行。”阿鄧言質樸的言語中有着中國農民對于土地、家國的思考。
《落地生根》
李建華,代表了沙瓦村的青年群體,他養雞的故事是村裡産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沙瓦村放養的野雞,兩年才能吃,李建華背到山下去賣,一次最多背二十隻,要是賣不完還得再背着雞爬6公裡的山路回家。他想擴大養殖,嘗試用機器孵化小雞,存活率卻極低。在朱雲的幫助下,李建華到縣裡的養雞場學習如何規模化養雞,最終和其他村民一同成立了沙瓦土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落地生根》
沙瓦村有29戶村民,雖然大多數都是建檔立卡戶,但他們勤勞、樂觀,希望通過自己雙手來改變貧窮的現狀。清晨6點起床去田間幹活,晚上9點回家吃飯,為了配合攝制組,村民們常常淩晨才休息,第二天依舊起早去勞作。“有中國農民的精氣神”,柴紅芳說她一定要将《落地生根》拿到國際上,“讓世界看到此時此刻中國農村的這場變革,看到中國共産黨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落地生根》
更多精彩 敬請收看
今晚21:25播出
紀錄電影《落地生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