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劇中右相李林甫,左相李适之,那左相和右相誰的權力更大?又是何時設立的?
左相和右相設立的曆史很悠久,春秋末齊景公就置左、右相各一人。戰國時秦武王始置左、右丞相各一人。
秦統一後,仍以丞相為百官之長,有兩人時,分為左右,以右為上。
西漢惠帝時亦有左右丞相,文帝後隻置丞相一人。
南北朝時期,北齊、北周也有左右丞相。唐武周時期,曾改尚書左右仆射為文昌左右相。玄宗開元時又改左右仆射為左右丞相,但不理政事,并不是宰相。天寶時仍恢複仆射原名。而改侍中為左相,中書令為右相,後亦複舊。南宋、元及明洪武十三年(1380)前,都有左右丞相,為執政的真宰相。
萃于左丞相府。——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右丞相,丞相之一。南宋孝宗時改左右仆射為左右丞相左丞相和右丞相的區别:右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右手站立的丞相,也稱主相左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左手站立的丞相,也稱副相基本上右丞相的官職大于左丞相。
不過左相和右相哪個更有權?每個朝代都是不同的,秦時左相大,漢朝右相大,北宋左相大,南宋時右相大,明初左相大,清朝也是以左為尊,比如左督禦史比右督大。
隋朝左相權力更大,高颎就是左仆射,也就是左相就是當時的首相,唐朝初期左相更大,像房玄齡就是左仆射,首相,但是武則天開始中書令為右相,侍中為左相,右相更大,身為右相的張九齡,李林甫,楊國忠,姚崇都是以中書令之尊控制朝政。
北宋時期,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為太宰,右仆射兼中書侍郎為少宰,明清都是左大,左都禦史位列右都禦史之上。但是漢朝,唐後、玄宗時期、南宋和元朝等肯定右相更大,秦朝不确定,主要是李斯和馮去疾誰大不好說,有人說馮去疾大,因為李斯更出名,所以覺得左相李斯更大,但也有人認為左相李斯大。
唐朝中央為"三省六部制",有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下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實際三省為丞相,對皇帝負責,相權實際上有所分散。但因李世民(即後來的秦王、唐太宗)擔任過尚書令。在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成為皇帝後,部屬無人敢擔任尚書令,尚書令一職空缺。此後,尚書省由兩位副長官尚書仆射領導。
中書省長官中書令和門下省長官侍中都是三品,這些宰相是"實質宰相"。神龍元年(705年),尚書仆射不再被視為宰相,除非被授實質宰相銜。
宰相們定期在政事堂相聚,政事堂最初在門下省。永淳二年(683年)侍中裴炎改任中書令後,政事堂移到中書省。玄宗開元年間,張說為相,又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為雙關語。又列吏房、樞機房、兵房、戶房、刑禮房于中書門下後。唐肅宗年間,宰相們開始輪流休假,确保至少一個宰相總能當值;當表文被上奏給皇帝時,署所有宰相之名,無論是否當值。中書門下也被改回政事堂。
從政事堂從門下省轉移到中書省可看出,這是權力的轉移,權力的重心轉移到中書省,中書令為右相。劇中的林九郎也就是李林甫正是任職中書令,兼尚書左仆射,李林甫是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把持宰相之位十九年,大權獨攬,蔽塞言路,排斥賢才,導緻綱紀紊亂,還建議重用胡将,使得安祿山做大,被認為是使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