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爾古力(左)與耿明陽(中)、王豔君(右)3人的合照。圖/受訪者提供
天山網訊(記者劉一鳴報道)近日,在克拉瑪依市和平小區,巴哈爾古力 · 熱結甫擡頭看了看牆上的鐘表,見已是13時30分,于是她走向廚房。
還有半小時,她上初二的“女兒”耿明陽就放學回家了。巴哈爾古力開始為“女兒”準備午飯——這件事她已做了3年。
今年62歲的巴哈爾古力已退休。她17歲的“女兒”耿明陽就住隔壁單元。“我們是2014年成為鄰居的。陽陽的媽媽一直在克拉瑪依市農業綜合開發區搞養殖,所以家裡通常隻有姥姥和陽陽兩個人。”巴哈爾古力說,陽陽的姥姥和自己一樣是個熱心人,一來二去,她們成了好朋友。
不幸的是,2016年3月,陽陽的姥姥因病去世了。“我和陽陽特受打擊,所以媽媽去世的消息沒對外說。”陽陽的媽媽王豔君說。
王豔君欣慰的是,女兒很堅強,開始自己照顧自己。
許久不見陽陽的姥姥,巴哈爾古力就在一天中午敲開了陽陽家的門,眼前的場景讓她一陣心酸。“孩子一個人吃着涼剩飯。我問她‘姥姥呢’,孩子眼睛紅了,我明白了。”巴哈爾古力說,那天中午,她帶着陽陽回家吃了頓熱乎飯,并叮囑陽陽說:“你每天中午就來這裡吃飯。”
懂事的耿明陽害怕麻煩别人,還是自己在家吃午飯,但巴哈爾古力中午會去家中喊她。“我被‘古力媽媽’的真誠和熱情打動了。”耿明陽說。
就這樣,鄰居慢慢變成了一家人。“‘古力媽媽’每天中午都會給我準備好午飯,中午有事也會給我準備好午餐再出門,實在時間緊,就留錢讓我出去吃。”耿明陽說。
耿明陽怕增加“古力媽媽”的負擔,盡量自己準備早飯和晚飯,有空就幫巴哈爾古力分擔家務,但“古力媽媽”總讓她把時間多放在學習上。
2018年12月,巴哈爾古力因病住院,耿明陽再次感受到了“古力媽媽”濃濃的愛。“‘古力媽媽’住院的半個月裡,總讓‘阿木提江爸爸’回來給我做午飯。”耿明陽說。
巴哈爾古力則說,自己住院期間,“女兒”的陪伴更加珍貴。“陽陽每天中午隻有一個小時的休息時間,但她中午吃完飯都會來看看我再去上學。放學後,她就在醫院寫作業陪我。”巴哈爾古力說。
此後,這對“母女”的感情愈發濃厚。
王豔君說,她曾提出給巴哈爾古力一些錢作為陽陽的夥食費,都被拒絕了。
因為在巴哈爾古力心中,陽陽就是她的小女兒。
在小區裡,巴哈爾古力與陽陽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
“她們的故事很感人,這就是我們身邊的民族團結一家親。”克拉瑪依市和平小區居民劉桂芳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