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學而思的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

學而思的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7-22 17:17:35

低段語文課上,學生能成為學習的中心嗎?這是我們要思考的。答案很肯定:能,必須成為中心。從低年級開始成為中心,才能讓這一中心延續下去,使其學習能力越來越強。

學而思的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每日一研何捷)1

福建省閩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教師何捷

之所以思考這個問題,是聽了青年教師執教統編版一年級下冊第12課《古詩二首》的《池上》。這一節課,教師從認識課題中的生字“首”字說起,随文識寫之後,連串出現:小娃、小艇、白蓮、蹤迹、浮萍等,表示事物的詞;再來一組:撐、采、開,表示動作的詞。從讀字、讀詞,到讀詩。

之後更妙的是,把這首詩讀成一個故事:故事發生的季節是陽光燦爛的夏季午後;故事發生的地點是白居易新居後的小池塘,其間長滿了白蓮;故事中的人是個可愛的小朋友,人小鬼大,獨自撐船采蓮;故事的結局,小孩偷采白蓮,滿載而歸。

特别值得稱道的是,教師對“偷”字的解釋,有非常獨到的三“心”推進:

開心。教師補充資料,讓學生了解詩人的開心——小池是白居易新近所購,之後精心養護,栽植白蓮,如今滿池盛開,自然感到特别開心。

愛心。詩人偶然回來,看到一個小孩撐着小艇,采着詩人家的白蓮滿載而歸,白居易心裡泛起濃濃的愛意,面對小娃“偷采”,不但不怒,還産生濃濃愛心。要知道這池塘、這白蓮,也算是天地間的寵物,誰都喜歡,更不要說一個小娃能獨自駕船而來,可見輕車熟路,之前常來。

童心。詩人見小娃毫不避諱,而是自然撐船前行,姿态自然,充滿童趣。于是欣然提筆寫下經典佳句“偷采白蓮回”。一個“偷”字,配合“不解藏蹤迹”,活脫脫表現詩人的童心。

開心、愛心、童心,三心解讀,讓一年級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不斷邁向深度。學生不僅感受到古詩詞的韻律之美,還體驗了詩人的情懷之妙,品味了學習之趣。

繼續追問:低年級學習語文,學生真的能成為學習的中心嗎?答案依然是肯定的。

在華中師範大學陳佑清教授所著的《學習中心教學論》中,概括介紹了中外教育領域中,對“學習中心”的研究成果。其中,陳教授推薦了美國學者韋默對“學習中心”教學深入系統的研究成果。韋默的研究表明,要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學實踐需要在五個方面進行改變:其一,權力的平衡;其二,内容的定位;其三,教師角色轉變;其四,學習者責任認定;其五,評價的目的與過程設計。

從這五方面評估,本節課都體現了學生的中心位置,教師的教學設計,也确保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中心地位。一一對應叙述,難免有穿靴戴帽之嫌。列舉三點為證:

例證1:關于教與學的權力平衡

權力平衡是指由過去的教師全面控制教學過程,向教師與學生分享權力轉變。在低年級教學中,師生在教與學的權力分配上的平衡,可以體現為決策權的釋放。當教師控制學生學習的過程時,學生的動機、自信心和對學習的熱情都會受到負面的影響。

平衡的核心就是——教師要讓學生自己決定怎麼學。低年級學生要怎樣自由朗讀,要怎麼自主理解,要如何自覺發現,都成為學習中心确保的要素。結合上文課例思考:《池上》這首五言詩,該怎麼讀才更有助于學生理解,更讓學生感到開心;“偷”字應該如何講述才能體會到其中趣味;“不解藏蹤迹,浮萍一道開”又是怎樣一幅動态的畫面……教師的權力分享導緻學習出現了很多變化,學生融入了課程學習中,課堂有了活力,有了一種參與的熱情。

韋默認為,教師放權或授權給學生的目的是,将學生培養成為自主和負責任的學習者。為了培養積極、自信、負責任的學習者,教師應該自願地和負責任地放棄某些控制權。在學習中心區域中的學生,可以用各種方法來完成學習任務,低年級處于學習的起始階段,在這一方面有着更自由、更自然、更自主的優勢。

例證2:關于教學内容的确定

低年級教學中,我們總覺得“沒什麼内容可教”,所以,課堂上基本呈現:讓學生不停朗讀,檢查片段的即興背誦,講述生字詞書寫要點,之後現場書寫……我們習慣用“紮紮實實”四個字,來為我們簡陋的教學設計做遮掩。

語文學習的内容,難道就是這樣?可以從學生的年齡角度思考,讓學習的體驗感更豐富些嗎?以學習為中心,學習的内容不是接受的結果,而是培養學習技能的途徑與工具;學習内容,不是搞訓練,而是提升學生在學習中的自我意識,使學生成為能夠自我調控的學習者;所學的知識不是記憶背誦,而是對生活有所啟發和輔助。

之前的課例中,教師對學習内容的選取,充分體現了這一中心感的建立。例如,将對古詩詞的理解設計成一個故事,帶來非常美妙适合學生的學習體驗;又如,學習“浮萍一道開”時,在采蓮的情境中聯系生活見聞來理解,完成了古詩詞與生活的關聯,為課堂與生活做了對接。這些都是低段學習豐富多彩,不斷邁向深度的表現。

例證3:關于教師的角色及承擔的任務

低年級語文課上,學習為中心促進教師的角色轉變。教師不僅是指導學生怎麼讀,也不僅是帶着學生這樣讀、那樣讀,更多的是一種學習的陪伴和引導,激發學生去學習。

這樣的轉變,讓教師的活動應遵循必要的原則:

原則一:教師少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原則二:教師少講,學生多發現,教師要改變“想把什麼都告訴學生的嗜好”,而将精力放到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

原則三:教師做更多的設計工作。即設計能引導和促進學生學習的任務和活動。

原則四:教師做更多的示範。

原則五:教師應該給學生創造更多的互相學習、共同學習的機會。

原則六:教師創造和維持有助于學習的氛圍。

原則七:教師做更多的反饋工作。

在《池上》案例中,教師在角色轉變中做了不少努力。其中印象深刻的是——“更多的設計”。以講故事的方式學習古詩詞,以三“心”遞進讓學生理解詩眼,讓古詩詞學習有趣、有料,深受學生喜歡。學習為中心更加仰仗優質的設計。


編輯:關中小夥

學而思的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每日一研何捷)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