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山河錦繡》的故事,起筆于陝西秦嶺腹地的一個偏遠村莊。時間已經走到上世紀90年代,這裡卻還是那麼貧窮,而且破敗。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村裡毫無生氣。村支書趙書和滿村吆喝“修水壩了,修水壩了”,應者寥寥。人心渙散,沒有人願意再去幹那種眼前見不到利益的活兒,隻有趙書和心心念念要修水壩。一場暴雨導緻泥石流,淹沒了半山村。半山村隻能與下遊的柳家坪合村,但半山村的趙姓與柳家坪的柳姓是世仇,世代不通婚。族群矛盾、小農意識和貧瘠的自然條件,像交織在一起的繩索捆住了這裡的村民,緻富無門,依舊過着窮巴巴的日子。
貧困是人類社會的頑疾,世代難以改變。中國共産黨向人民莊嚴承諾,要在建黨一百周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帶領人民徹底脫貧,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然而回到劇中,扶貧工作已經多年,半山村和柳家坪還是如此貧困,懸念由此産生:擺脫貧困的承諾是怎樣一步步實現的?
聚焦于脫貧攻堅全過程,《山河錦繡》與以往大多數脫貧劇的不同之處,即在于寫出了脫貧的艱難性。這種艱難性不僅僅在于貧困地區自然條件差和某些貧困人員的素質低(如柳滿倉柳滿囤兄弟倆的懶惰習性)形成的客觀困境,更在于某些領導幹部的重視程度不夠,敷衍了事,應付檢查,大搞面子工程,比如把市裡對國家撥付的專項扶貧資金挪做他用等等,揭露了某些政府部門的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省委書記說,真沒有想到,扶貧工作搞了這麼多年,可我們的老百姓怎麼還這麼困難?原因就在這裡。即使有副縣長國文這樣一心想改變泥河流域貧困面貌的幹部,心有餘而力不足,也很難推動工作,處處有掣肘推诿。
全劇時間跨度長,從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跨度30多年;行政級别跨度大,從一個山村到鄉、縣、市再到省委書記,再到中央督查組,都在脫貧攻堅的叙事線索中被納入鏡頭,可說是脫貧攻堅題材中行政級别跨度最大的電視劇。通過一個偏遠村莊折射出一幅上下連動的脫貧攻堅壯麗畫卷,為同類題材中内容含量豐富、輻射領域廣闊、戲劇沖突激烈的一部時代大劇。
扶貧難,難于上青天。要在千難萬險中闖出一片天,關鍵在于決心,關鍵在于真心。2015年,中央召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發出打赢脫貧攻堅戰的總攻令。2017年,黨的十九大把精準脫貧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進行全面部署,錨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标,聚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從《山河錦繡》可以看出,真正有效推動扶貧工作進展的,正是中央扶貧工作會議之後的幾年時間,加大力度,精準施策,克服官僚主義,深入基層,遇到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一步一步,紮紮實實向前推進。在劇中,扶貧工作隊三人和駐村第一書記,四個年輕人在柳家坪整整駐村六年時間,從摸排實情到建檔立卡,再到一戶戶落實幫扶計劃,發展适合的産業,最終實現全村脫貧。
整部劇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中央督查組來到山村看到真實的貧困現狀後對敷衍扶貧工作的官僚主義者的嚴厲批評,體現了黨中央對扶貧工作的堅強領導和堅定決心。最深刻的啟示是,隻要克服了官僚主義,隻要把老百姓的貧困放在心上,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攻不克的貧困堡壘。回到初心,就有決心,上下同心,無貧不克。
然而該劇的看點還不僅僅是從上到下的脫貧工作過程,更在于展現了富有濃郁人間煙火氣息和人情世故的農村社會,塑造了幾位性格鮮明的農民形象,獲得了令人信服的真實性,即落後地區農村的原始真實。村支書趙書和為人正派、堅韌固執,村委會主任柳大滿圓滑世故、靈活多變,這兩個人搭班子,一剛一柔,配合多年,他們也想帶領大家緻富,但能力有限,也抓不住主要矛盾,忙忙碌碌多年,成效不大,面貌依舊。引進的水泥廠,村民沒賺到錢,還污染了水土,莊稼也種不成了,農民的小農意識比較濃重,家家争當貧困戶,他倆一籌莫展,直到扶貧工作隊駐村之後才逐步打開局面。柳滿倉、柳滿囤,光棍倆兄弟,年紀輕輕,不務正業,好吃懶做,死皮賴臉,就等着領扶貧款。像這樣的貧困戶,也不能任其破罐子破摔,必須先幫其找回丢失了的羞恥心,知恥而後勇。另外,以趙剛子為代表的其他六七戶貧困農民,也都性格鮮明,故事生動,先放下族群矛盾,解開仇恨疙瘩,村風民情逐漸好轉,産業上才能合作互助,人有了奔頭,日子就紅火了。扶貧,說到底還是扶人心。人心正,大路通;人心齊,泰山移。人心都往一處想,窮山惡水也能變成錦繡河山,農民也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需要補充的是,《山河錦繡》裡的方言對話,強化了地域風土人情,泥土氣息撲面,極大地增強了人物與環境的一體性。一方人有一方腔,就像地方戲曲一樣,聲腔音調就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因此,影視劇創作中,适當融入一些方言元素,是一種聲音暈染,有助于藝術的整體呈現,這也是該劇鮮明的特點之一。
可以說,《山河錦繡》是一部把上下打通、接地氣、聚人氣、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時代大劇,為脫貧攻堅立傳,為共同富裕傳情,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存照,富有獨特藝術感染力。當然,該劇在人物塑造方面,對年輕一代人的塑造相對薄弱,沒有把他們放在矛盾沖突的一線,使他們發揮更大作用。實際上,真正在一線推動工作的是他們,還可以給他們更多的筆墨和戲份,就更有生氣了。
作者:張德祥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編輯:徐璐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