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諸葛亮欲擒故縱七擒孟獲

諸葛亮欲擒故縱七擒孟獲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16 07:15:21

孟獲,三國時期益州建甯郡人。蜀漢南方南中一帶豪強,曾加入雍闿的叛軍,後投降蜀漢,官至禦史中丞。《三國志》中并未有其記載,見于《華陽國志》、《漢晉春秋》、《襄陽記》、《資治通鑒》、《通典》等。

孟獲為南中豪強,深受當地人所信服。後益州郡大族雍闿因蜀主劉備逝世而反叛,孟獲亦被招攬。雍闿命孟獲到其他夷部煽動造反,成功令其他夷部加入。

公元225年,雍闿被高定部曲所殺,孟獲收集起雍闿的散兵,抵抗諸葛亮的讨伐軍。諸葛亮想令孟獲心服口服,便七擒七縱孟獲,孟獲決定投降,帶軍隊至滇池。蜀軍歸還,因諸葛亮“不留兵,不運糧”的政策,命孟獲負責管理南方,日後遷為禦史中丞。

諸葛亮欲擒故縱七擒孟獲(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1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對孟獲有豐富的劇情描述,如将孟獲奉為蠻王;雍闿、朱褒、高定三人是孟獲之下;而當中大多數南中人物,還有祝融夫人、孟優、鄂煥、楊鋒、木鹿大王、朵思大王、帶來洞主、金環三結、董荼那、阿會喃、兀突骨、忙牙長等。這些獨特的人物與故事情節,可視為小說所創作,曆史上幾無記載。清朝張澍《諸葛忠武侯文集》記載了孟獲妻祝融夫人及子孟虬,但史學界普遍不承認。

“七擒孟獲”一詞最早在《華陽國志》卷四《南中志》出現。

《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也有簡要的記載。雖然《三國志》正文并無其他紀錄,但裴松之的《三國志注》及司馬光的《資治通鑒》,都有将“七擒孟獲”載入書中,而且與《三國志》并無沖突或出現史料上的錯誤。

公元263年8月魏權臣司馬昭為了穩固自己在朝中的勢力發動了滅蜀之戰,派鐘會、鄧艾、諸葛緒兵分三路突襲成都,3個月後,景谷道偷渡陰平的鄧艾軍抵達成都,劉禅見狀終開城投降,蜀國宣告滅亡。

諸葛亮欲擒故縱七擒孟獲(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2

令人奇怪的是,過去曾臣服蜀漢的孟獲,怎沒有支援成都呢?其實是因為他所屬的南中之地,未曾真的被蜀漢收服。

過去劉備平定漢中稱帝時,南中地區(南中四郡)礙于蜀漢的實力,還是不敢作亂,直到劉備夷陵兵敗,南中人心就開始浮動了,劉備死後更是明目張膽的造反,據《三國志》記載,“先主薨,高定恣睢于越巂,雍闿跋扈于建甯,朱褒反叛于牂柯”,諸葛亮才會決定在225年南征,以絕對的實力收服南蠻王孟獲。

這時南中人心就歸順蜀漢了嗎?其實沒有,更可以從這四件事中,看出南中人心仍再伺機造反:

首先,諸葛亮建議劉備入蜀後,在南中設立“庲降都督”,這是當地最高軍、政機構,就是為了穩定南中的局勢。

其次,劉備死後南中蠻族造反,諸葛亮南征平叛後,遷移上萬戶人家到成都平原,并選拔他們作為精銳部隊,建立“無當飛軍”,又過了幾年,233年、諸葛亮尚在,南夷豪帥劉胄卻決定再次造反,蜀軍不得不再次鎮壓南中,240年,南中漢嘉地區蠻族發生叛亂,向寵率軍平亂,卻不幸戰死。

諸葛亮欲擒故縱七擒孟獲(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3

再者,在三國亂世中,沒有絕對的實力,又無法徹底收服人心,就算是諸葛亮對南中一直采取“攻心為上,收服人心”的策略,但南中人心始終沒有臣服蜀漢政權,更不用說在蜀漢滅亡時,南方蠻族會出兵援助。

最後,至于臣服蜀漢的孟獲怎沒出兵,如果他有見證蜀漢滅亡時,年紀已經超過70歲,可能當時南蠻王的位子已經換人當,亦或他已經過世。

所以,孟獲根本沒有機會出兵救蜀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