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從小學開始就是孩子最重要的科目,是學習其他文科的基礎。語文能力的高低不僅僅關乎語文成績的高低,中學階段後,要學習好曆史和政治,語文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着這兩科的分數。
複旦大學有位校長說過:“如果允許複旦大學單獨招生考試,我希望第一堂課考語文,不合格者其他科目就不用考了。語文都學不好,别的學科就更不用說了。”
語文是學好其他科目的基礎,得語文者得天下。同時語文又是拉分王,得語文得天下。
語文的很多東西是需要積累、融合的。對于低年齡的孩子的來講,學好語文要注重三點:練字、讀書、積累!
一、練習字迹如何提高語文成績,很多家長想到給孩子報補習班、作文班,但是卻忽視了語文的基礎——字迹。
很多時候其實我們自己也能發現,,明明自己的孩子寫的作文并不比其他孩子差,但是在分數上總是低别人一籌,這不是老師偏心。其實是字迹問題。
有的家長覺得,字迹潦草沒有關系,答案對不就行了。
然而并不是這樣,平時給孩子批改作業的是自己的老師,看習慣了孩子寫的字迹。能夠認得出寫了什麼。
但是大型考試的時候,有專門的判卷老師,一個老師一天要批改幾百、幾千份試卷。甚至有的地區已經引進了電子化的批卷設備,孩子的卷子首先要掃描到電腦上。這個時候老師就不會那麼有耐心,字迹好看卷面工整就可以多拿分,相反字迹潦草,及時答案寫對了老師也沒有耐心看,自然分數就低。
甚至有的時候幾科算下來,自己潦草就會被多扣20分左右。
所以能寫一筆孩子是提分投入最低一個方法。
練字這件事,越是從小開始就越好,孩子年紀小字迹還沒有定型,這個時候家長多花點時間讓孩子練好字,孩子可以受益一生。
二、讀書
蘇霍姆林斯基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學習上的差生。”
研究發現當課外閱讀量是課本的五倍時,才能形成語文能力。北大資深教授錢理群先生說過:“學好語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閱讀。”
由此可見,閱讀就是學習語文的根本。
所以多看一些好看的“閑書”是提高語文成績最好的方法。如果把這個根丢了,那麼再參加多少的補習班也會吸收不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麼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呢?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挑書籍或者讓孩子自己挑。這樣不用家長督促,孩子也能自己閱讀。
三、積累素材語文考試裡的作文往往是很多孩子的難題,但是作文在考試中占據的分數又比較重。很多孩子一提起作文就頭疼,好不容易字數寫夠了,内容幹巴巴的,這樣的作文在考試中是不具有得高分的潛質的。
說到底孩子不會寫作文是因為腦子裡沒有材料。所以要寫出好作文首先要做到心裡有素材。
因此要想寫出好的文章,就要重視素材的積累。
要積累的素材有名人名言、古詩詞、成語故事等。
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摘抄本,優美的辭藻可以記錄下來,每天拿出一點時間來看一下自己的摘抄本。積累的多了自己心裡就有貨了。
語文成績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積累和融合。把基礎打牢,按部就班地往前走,心裡就有了踏實感。
本文由學習方法寶典原創首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