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金融科技創新産品服務

金融科技創新産品服務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9-29 23:59:34

金融科技創新産品服務?作者|葉大清「融360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金融科技創新産品服務?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金融科技創新産品服務(金融科技精準服務新市民)1

金融科技創新産品服務

作者|葉大清「融360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

文章|《中國金融》2022年第11期

縱觀近現代曆史,科技與金融可以說是推動人類文明向前邁進的兩個關鍵因素。金融高效配置資源,為科技進步提供了新動能;科技則提高了金融乃至人類文明發展的效率。金融與科技的融合,呈現出超乎前人想象的變革能力與普惠能力。在數字經濟大潮中,金融科技将促進經濟向綠色、包容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在這一時代背景之下,金融科技企業正在助力金融機構精準、智能服務新市民,讓金融服務更高效、更便捷。

新市民是一個龐大群體的統稱,他們是城市的直接建設者,是城市家庭的後勤保障者,為城市的發展直接或間接地貢獻着全部力量,卻在融入城市時面臨着各種各樣的門檻。他們擁有創造一定經濟價值的能力,也有較強的消費需求與金融服務需求,但是身處城市的“邊緣”,因而很長時間以來難以成為各類金融機構的服務對象。

2022年3月,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于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新市民的範圍進行了明确。“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創業就業、子女上學、投靠子女等原因來到城鎮常住但未獲得當地戶籍或獲得當地戶籍不滿三年的各類群體,包括但不限于進城務工人員、新就業大中專畢業生等。《通知》提出要“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務可得性和便利性,切實增強新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且從“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角度指明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務的重大意義。各地監管機構紛紛出台細則,新市民從城市的“邊緣”被拉到了金融服務的“中心”。

新市民金融服務面臨挑戰

首先,新市民這一群體呈現出差異性的特征,要求金融服務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調研顯示,從地域上來說,新市民在不同地區、不同規模的城市分布不均;從行業上來說,新市民的分布呈現“兩頭集中”的特點,“一頭”集中于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等新興産業,“一頭”集中于物流、家政等服務類行業;從場景上來說,新市民的主要金融服務需求集中于創業就業融資、車房購置、技能培訓、子女教育、健康及養老保險等。

新市民中的高校畢業生、異地經營的小微企業主、新興行業的自由職業者等群體具備極強的成長性,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也相對較高。這一群體金融需求旺盛、還款能力強,對于金融機構來說屬于優質客戶。

新市民中的進城務工人員,特别是物流行業、家政行業的從業者金融服務的需求較大,可獲得性卻極低。這類人員往往積蓄較少甚至沒有積蓄,卻有較大的融資、消費和保險需求。此外,他們一般具有“跨地區”的顯著特征,在城市(現屬地)需要進行創業、就業融資、支付技能培訓費用、購買健康保險和意外保險;在縣鄉(原屬地)需要購置房産、支付教育子女費用、購買養老保險等。這一“跨地區”的特征也為新市民獲得金融服務增加了困難。

其次,新市民往往是征信“白戶”,同時缺乏收入證明和有效抵押物。例如,新市民要貸款,需要向銀行出示收入證明,但由于他們沒有穩定的工作崗位,平均在一個崗位的工作時長往往隻有半年,很難提供有效力的收入證明。而缺乏收入證明和有效抵押物,則導緻新市民的信用等級難以被金融機構識别,因此其很難獲得信貸服務。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關鍵在于打破新市民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這既需要金融機構的努力,也需要征信體系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還需要金融科技企業的技術賦能。一方面,征信機構可同金融機構和其他生态合作夥伴共同建設更加完善的新市民征信數據庫;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企業可促進金融機構做好數字化轉型,借助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完善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風控,提供個性化的風控決策,協助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将政策的活水向這一群體精準滴灌。

最後,大部分新市民缺乏金融知識,特别是缺乏權利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在得到金融機構更多關注的同時,新市民這一群體也進入了一些不法分子的視野。因此,加強對新市民的金融消費者教育保護也迫在眉睫。

進一步完善新市民相關金融産品的布局,不僅是新市民群體的迫切需求,也是監管機構的切實要求,更是普惠金融大勢所趨。

加快金融機構産品和服務創新

在政策引領下,金融機構已經陸續出台各項有針對性的服務新市民的措施。以郵儲銀行為例,該行推出新市民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将為新市民客戶制定專屬特色信貸産品和服務方案,提供小額貸款快速受理和審批通道;針對進城就業創業的新市民,優先為其申請再就業擔保小額貸款。此外,其他銀行也開展了産品創新,如平安銀行推出“宅抵貸全國通”等系列小微貸款産品;廈門國際銀行推出“新市民貸”;一些地方農商行推出“安居貸”“創業貸”“就業貸”等。

然而,相對于新市民的金融需求,目前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産品和金融服務還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滿足新市民多樣化的金融需求,需要銀行業、消費金融行業、保險行業以及金融科技行業等合力探索。以信用卡業務為例,受限于資産不足或缺少信用記錄,新市民信用卡金融服務方面還存在很大的缺口。金融機構應充分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包括運用智能營銷和運營科技、智能信貸科技、定制化服務科技等,加強對新市民群體的識别、細分,建立用戶畫像,打造針對新市民實際需求的創新信貸産品和服務。

與此同時,銀行、保險等各類金融機構應進一步增強服務新市民的意識,加強與金融科技機構合作,部署智能化解決方案,在推出适新産品和服務的同時,做好精準風控,從而持續地為新市民提供更可得、更優質的金融服務,在商業利益和社會責任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

數字化轉型精準破題

在發達國家的金融發展進程中,也有着類似新市民金融服務的場景,如加拿大的一些金融機構就對新移民提供低息房貸。在這些國家,金融機構也同樣面臨收入證明等傳統風控要求下的“門檻”。如何建立更有效的風險決策模型,如何開發更有針對性的多樣化産品,是全球共同的問題。在這一探索過程中,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和平台給出了全球領先的技術答案。

在數字經濟浪潮下,中國的金融科技企業憑借其場景特質與平台屬性,滲入了新市民的日常生活,也為新市民獲得金融服務提供了更便利的接口。

一方面,金融科技企業幫助金融機構在既有用戶及新客戶中清晰地甄别出新市民群體,對這一群體開展充分的用戶調研,深刻了解他們的金融需求、痛點,進而為新市民群體建立專屬的用戶畫像及定制模型;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企業可以根據新市民的融資需求、融資用途、償還能力為金融機構定制相應的獲客、風控、貸後管理等技術解決方案。這個過程也将加快推動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進一步優化相應的産品,提升服務質量,滿足新市民群體的金融需求。

随着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新市民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必将不斷提高。作為世界銀行中小微企業會員,融360将持續踐行綠色、包容及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利用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手段,幫助金融機構不斷提升運營能力、加速數字化轉型,使新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本文源自中國金融雜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