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社會實踐蓋章要做多久?春節前夕,随着各大高校紛紛放假,在社區組織的各項活動中,小志願者的身影多了起來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暑假社會實踐蓋章要做多久?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春節前夕,随着各大高校紛紛放假,在社區組織的各項活動中,小志願者的身影多了起來。
“您真有福氣,第一次就掃到了敬業福!”春節前夕,夕陽再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花園路街道舉行了一場科技助老春節專場活動,教社區老人“集五福”、發紅包。在這場活動中,有16名孩子穿上了志願者的藍馬甲,他們都是來自周邊學校的中小學生。
許多活動形式大于内容
10歲的小志願者薛米兒是前進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負責志願者簽到和發放獎品。她的母親薛莉為了陪女兒,也成了一名“大志願者”。她介紹,女兒已經是第三次當小志願者了。在她看來,小朋友們的表現都還不錯,整場活動就像一場家庭聚會,氣氛輕松而溫馨。
這群小志願者當中,最小的剛上小學一年級,最大的也不過是初中三年級。中小學生擔任志願者,似乎并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實際上,中小學生能夠獲得的社會實踐機會并不多。和大學生比起來,中小學生因為年齡的原因,在參加活動時并不占優勢。隻有在臨近春節時,各大高校都放了寒假,這些小志願者們才有了上場的機會。
據了解,這種社會實踐機會可謂“可遇不可求”。由于中小學生的社會實踐也算學分,去國外念書也需要有社會實踐經曆,一到假期,家長便四處為孩子尋找社會實踐的機會。但即便如此,仍然有整班整班的孩子找不到合适的社會實踐機會。
李紫瑩是夕陽再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全職社工。她介紹,在活動報名的微信群裡,家長們都非常積極。一旦有家長為孩子争取到了當志願者的機會,其他的家長也會在群裡表示祝賀。
在李紫瑩看來,中小學生找不到合适的社會實踐機會,很大原因是在于活動本身。她表示,許多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參與社區的社會實踐活動,但是社區工作人員因為工作繁忙,這樣的活動往往缺少設計和策劃。“很多情況下是組織孩子們在社區裡撿撿垃圾,然後在社會實踐證明上蓋個章了事。”她認為,這種形式大于内容的活動并沒有體現出社會實踐的教育價值。
同樣,部分家長在這一問題上也需要正确的引導。李紫瑩說,在校外補習班火爆的背景下,一些家長功利心很強,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隻是為了蓋章。這樣的觀念,也讓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失去了它原本的教育意義。
教育引導至關重要
所以,中小學生在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之前的培訓至關重要。“至少要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公益,什麼是志願者。”
今年1月,夕陽再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曾在學院路街道二裡莊社區組織過一次公益冬令營。活動面向8到14歲的中小學生,從學習志願服務理念開始,以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結束,培養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
李紫瑩介紹,這次公益冬令營是免費參加,要求報名者至少參加三天。她說,冬令營上講的内容都比較淺顯,主要是一個概念引導的過程。比如,他們會請資深志願者向孩子們闡釋“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以及志願者在服務中的一些禮儀等等。
這種引導很有必要。李紫瑩說,很多孩子理解的公益隻是捐書,他們認為捐了書就是在做公益,卻不知道這到底是為什麼。她告訴孩子們,捐書并不是這些書不想要了才捐出去,而是自己覺得這些書很好,要分享給别人。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的她希望通過這樣的表述,能夠引導孩子們理解社會實踐的意義。
在“夕陽再晨”組織的一系列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崗前培訓都被放到了重要的位置。李紫瑩表示,哪怕沒有時間事前“上課”,她也會在活動前一個小時做一個分工表,明确每個孩子的職責。“如果沒有這個環節,社會實踐活動就變成了添亂。”
好的規則保證效果
“隻要告訴孩子們規則,讓他們按照規則去執行,他們就會像螺絲釘一樣,能夠出色地完成工作。”培訓的效果如何,在實踐中可以得到最直觀的驗證。
前不久,在二裡莊社區舉行的新春文化節活動中,90%的志願者都是中小學生。不過,活動的效果卻有些出人意料。在小志願者的努力下,活動井然有序,這種“老少同樂”的形式也得到了老人的認可。
李紫瑩說,在許多社區活動中,老人有些被“慣壞”了。“老人都知道參加社區活動有小禮品,所以有的老人來了隻領禮品,不參加活動。”而且,因為老人年紀大了,社區工作人員礙于面子不好約束,結果就導緻活動效果大打折扣。
于是,在崗前培訓中,李紫瑩專門就小志願者的職責和活動規則作了說明。小志願者負責給老人的門票上蓋印花,最後領取禮品也是根據印花數量來定。她定了一條規則:老人必須參加活動,才能在門票上蓋上印花。在活動中,小志願者們都特别有原則,一絲不苟,老人們也不好意思找孩子“走後門”,保證了活動的參與度。
成功的秘訣似乎很簡單。但就孩子而言,參加社會實踐最重要的是自身态度的端正。“必須要告訴孩子們,參加社會實踐要有責任心,不是來玩的,不能吃零食。”李紫瑩說,許多孩子在參加社會實踐後,身上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通過這種變化,許多家長對社會實踐也改變了看法。在一些社會實踐活動中,經常能夠看到家長的身影。在這些家長看來,這是難得的親子互動的機會,其意義遠遠超過“蓋章”。
社會實踐不能脫離社會
林琳就是這樣一位家長。她的女兒熊可是一名初三學生,在“夕陽再晨”舉行的科技助老課堂春節專場活動中,母女倆作為志願者為老人們寫福字。林琳表示,女兒4歲就開始學書法,正好可以利用專長為大家服務。她認為,通過參加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不但可以培養女兒的“服務意識”,還能讓她更深刻地感悟社會。
“媽媽說做什麼都脫離不了生活,無論做社會實踐還是做志願者,都是接觸社會的一種方式。”熊可說,當志願者讓她有一種成就感。
中小學生的社會實踐并不僅限于當志願者。李紫瑩介紹,夕陽再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根據各個地區的特點,設計了一系列活動,收獲了大批的年輕“粉絲”。他們“孵化”了一些中小學生社會實踐社團,如東城區的“綠色未來”、花園路街道的“花之蕾部落”、東升地區的“橙小子部落”等。通過各種活動,讓中小學生參與到垃圾分類、社區營造中來,從而讓社會實踐變得更加充實。在這些社團中,一些家長還成了“帶頭人”。
高質量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能夠讓中小學生真正學到東西,還減輕了社區的負擔,也是幫助家長在做社區教育。對社會服務組織而言,也促進了其專業能力的提升。
“我們在夕陽再晨已有的基礎上,着眼于解決青少年社會實踐需求的痛點,正是因為需求越來越多,我們的步伐才會越走越快。”李紫瑩介紹,未來,他們也在考慮将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品牌化、規範化、常态化,從而讓更多的青少年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
本報記者 王琪鵬文并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