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又到八月十五中秋了,三秋至此為半。中秋就是仲秋,一年四季,每季有孟、仲、季三個月,孟第一,仲第二,孔子字仲尼,排行老二,所以我們尊稱他為孔老。
古人在春分迎日,日是太陽之精。秋分迎月,月是太陰之精。萬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代表一個生長周期的循環。從秋分起,陰氣左右萬物,直到來年春分陽氣破土而出。異族在日壇膜拜古人月亮,于是就有了中秋。
最初中秋是沒有團圓的含義的,隻是迎月和賞月,傳統節日都是全家一起團聚嘛。《禮記》說月亮「三五而盈,三五而阙」,三五一十五,十五天變圓了十五天又缺了。圓滿的同時也是殘缺的開始。南宋《夢粱錄》記載:「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團栾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之人,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買賣直至五鼓,玩月遊人婆娑于市,至曉不絕。」從這裡開始中秋便有了合家團聚的意味。
中秋夜,一年中最有詩意的時節。天高月圓,松間朗照,良辰美景,思緒翩跹,最易抒發對明月的情愫。最早的吟月詩出自《詩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月光銀白,想你想得毛焦火辣,都是月亮惹的禍。去年中秋提到過孤篇蓋全唐的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這是李白的《把酒問月》,這些就不用解釋了,月亮亘古不變,人如月下浮雲易逝。
李白把酒問月,蘇轼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李白還《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随我身。暫伴月将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關于月的詩詞太多了,蘇轼也還有:「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在哪賞月呢?讀起來有一種哇涼哇涼的感覺。王建的:「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在大團圓的氛圍裡卻有一種淡淡的又入骨的憂傷。從技術的角度來看,不知秋思落誰家如果改成不知秋思在誰家,就顯得平淡了,落誰家的「落」和生明月的「生」,當時就使句子活起來了,這就是寫詩和讀詩的有趣之處罷。
中國搖滾樂的巅峰之作,唐朝樂隊的《夢回唐朝》:今宵杯中映着明月,男耕女織絲路繁忙。今宵杯中映着明月,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今宵杯中影着明月,紙香墨飛詞賦滿江。今宵杯中映着明月,豪傑英氣大千錦亮。《月夢》:月夢寂沈沈,銀霜茫茫。玉魂飄散落,幾多凄涼。獨步漫長宵,風過花零。遙望月空鳴,你在何方。珠碎點點清,玉水河塘,鱗鱗月破去,心泉搖晃。今宵對昨夜,明空浩蕩。殘思追穹方,月已西往。怎能忘記你在身旁,幾度歡樂幾度憂傷。怎能忘昔夜月影離合,幾多歡暢幾多迷茫。風吹過,雲影似夢。怎能忘記你在身旁,幾度歡樂幾度憂傷。怎能忘昔夜月影離合,幾多歡暢幾多迷茫,回目月高懸,箫訴流芳。怎能忘記你在身旁,幾度歡樂幾度憂傷,怎能忘記昔月影離合,幾多歡暢幾多迷茫。風吹過,雲影似夢。我要撫摸你,我要撫摸你。
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軒,天淨無片雲,地靜無纖塵。卻往往是,兩夜信難得,佳期杳無緣。清光萬裡,最是照見,孤獨時。明月易低人易散,相見時難别亦難。由此,更應珍惜此時的花好月圓夜。祝你們中秋愉快,給你們拜個早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