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全職媽媽比較少

為什麼全職媽媽比較少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2:33:04

前段時間,随着綜藝《做家務的男人》熱播,張歆藝袁弘夫婦又給大家撒了一波狗糧。

但同時,許多觀衆也注意到,即使老公貼心、公婆關系良好,張歆藝也因為自己“沒工作、沒事業”而顯得昏昏沉沉的。全職媽媽這一話題,也再次被帶上了微博熱搜。

為什麼全職媽媽比較少(全職媽媽真的很輕松嗎)1

全職媽媽這一群體,在各個階層都存在。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将一起探讨“全職媽媽”這一社會現象。

女性會因為什麼原因成為全職媽媽?她的生活是怎樣的?身為女性,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适合成為全職媽媽呢?

為什麼全職媽媽比較少(全職媽媽真的很輕松嗎)2

01.“女性需要為家庭做出犧牲——社會把它作為了一種道德要求”

為了了解大家如何看待全職媽媽,KY在粉絲群中發起了一項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29份,其中92.14%的被訪是女性。在受訪人群中,未婚者占比75.98%,已婚或離異者占比24.02%。

在所有的受訪女性中,89.10%目前不是全職媽媽,但在這部分受訪女性當中,有39.89%的人表示自己未來或可能成為全職媽媽。

在已婚或離異的受訪女性中,13.21%曾經做過全職媽媽,30.19%現在是全職媽媽。也就是說,全職媽媽,在已婚女性這個人群中的比例并不低(本次調查體現為接近一半)。

為什麼全職媽媽比較少(全職媽媽真的很輕松嗎)3

當被問到打算成為全職媽媽的原因時,68%的受訪女性表示,會因為“孩子成長的特殊階段(如嬰幼兒時期、青春期)需要密切關注”而成為全職媽媽。

61%的受訪女性在工作和照顧孩子中做了權衡,認為“必須舍棄一樣”,或考慮到“工作比照顧孩子性價比低(比如育兒嫂支出過高,即使工作也無法承擔)”而成為全職媽媽。

另外,有50%的受訪女性選擇成為全職媽媽,是因為家裡沒有人照顧孩子,或雖然有旁人照顧,但自己不放心。

為什麼全職媽媽比較少(全職媽媽真的很輕松嗎)4

社會上一直流傳着,全職媽媽會對下一代的成長帶來積極的影響。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真的。

多項研究表明,全職媽媽有更高的可能性幫助孩子形成安全的依戀關系。長大後,這些孩子的抗壓能力更強、學習成績也更出色

部分女性自願選擇做全職媽媽,可能是因為在她們的權衡下,這是一種更好的資源配置方式。這部分女性通常處于社會的中上層階級,為了下一代在教養方面獲得優勢,她們将家庭的進化看作自己的職業目标。

亦有數據佐證了這一現象:近年來,高學曆女性主動選擇成為全職媽媽的比例有顯著提高。2005年,耶魯大學曾對138名在校女學生進行調查,其中有85人(約60%)明确表示,在生育過後會選擇成為全職媽媽。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應忽視,許多女性做全職媽媽并非出于自願,而是無奈之舉。許多全職媽媽看似是出于沒人帶孩子、育兒嫂支出過高等因素而主動留在家中,其實則是受到社會賦予女性的深層價值所驅動。

首先,在傳統文化中,女性最重要的價值之一,就是成為一個全心全意教養子女的“好母親”。相對應地,女性作為個體的發展則不值一提。認同自己必要實現母職的女性,往往感到自己“不應該”将太多精力放在個人發展上。

除此之外,許多女性還會受到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壓力。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把女性為家庭的付出看作理所當然——家裡沒人看小孩,就應該媽媽犧牲事業;小孩有需求,媽媽就應該忽略自己去滿足ta——在刻闆的認知裡,家裡有困難,母親就應該犧牲自己、沖鋒陷陣。

而屢次登上微博熱搜的#爸爸帶娃#,則為我們揭示了故事的反面:爸爸養不好孩子、甚至懶得養孩子,都是情有可原的。如果一位爸爸能得心應手地幫孩子沖奶粉、甚至隻是記住孩子的喜好,就稱得上是“顧家的好爸爸”了。

為什麼全職媽媽比較少(全職媽媽真的很輕松嗎)5

相比之下,社會對媽媽們在育兒方面的要求卻高得多。每個媽媽都要對孩子的狀态時刻保持警惕。如果孩子受傷或犯錯,大家第一個就會怪媽媽“沒帶好”。

女性應該為照顧孩子做出自我犧牲——是這個社會約定俗成的一種道德約束。而這必然影響了個體女性的選擇與心境。

02.全職媽媽的生活有哪些挑戰?

許多人對于全職媽媽的态度都會偏向兩個極端:輕視或羨慕。事實上,無論是哪一種态度,ta們背後的意思往往都是:全職媽媽多輕松啊,每天帶着孩子逛街逛公園就行了。

然而,全職媽媽的一天真的那麼舒服嗎?

2008年,美國一項針對2000個全職媽媽的調查顯示,每位全職媽媽平均的周工作時長達到98個小時——比我國互聯網行業的996人群還要高出26小時。高壓低薪或無薪,缺少家人及社會認可,使得全職媽媽成為了一項滿意度極低的工作。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全職媽媽的日常。

Grace是兩個孩子的母親(8歲、2歲),同時,也是一名全職媽媽。前些日子,她與我們分享了她的日常生活。

我通常會在早上6:30起床,7:30送女兒上學,9:30陪兒子去早教,然後11:00回家開始做午飯(爸爸也回來吃飯)。

下午1:30左右我會陪孩子午睡一會,3:30開始準備女兒放學回來吃的飯菜,4:00左右去接女兒放學。5:00的時候家教老師會來家裡輔導女兒做作業,我就趁這個時候帶兒子出去散散步。六點半回家以後開始準備全家的晚飯。

晚上8:30招呼兩個孩子洗漱之後,9:00哄他們睡覺。每天晚上10:00到0:00左右才是我的個人時間。

—— Grace,兩個孩子的母親(8歲、2歲)

為什麼全職媽媽比較少(全職媽媽真的很輕松嗎)6

*全職媽媽還要面臨許多獨特的挑戰,例如:

• 反複地陷入自我否定

許多全職媽媽在放棄職業和個人發展後,會反複地陷入自我否定——懷疑自己是否既失去了社會價值、也沒有實現女性在家庭中的價值。

孩子很小的時候,因為要喂奶,我隻能穿寬松的衣服,後來因為抱孩子、收拾家務這些經常渾身是汗,我就幹脆一直穿睡衣,因為方便,多洗幾次也不心疼。

可是有一次,我無意間看見鏡子裡的自己,邋遢、憔悴、不修邊幅,一瞬間滿心委屈,以前那個精緻靓麗的自己去哪兒了?現在鏡子裡這個女人,還是我嗎?

而且醫藥費确實很貴,我也會覺得自己“隻出不進”,質疑自己對家庭的貢獻。

即使我心裡知道,帶孩子的貢獻也很大,但這不是一個能直接看得到的貢獻。出于這種心态,我不敢讓自己輕松、也不敢享受。

——小鳳,33歲,家有兩個孩子(7歲、5歲)

• 社會角色狹窄,也無法受到社會及家庭的認可

全職媽媽們可能經常感覺自己在孤軍奮戰,同時,她們也很難在這份工作中得到家人、朋友的認可。

我以前做會計,生了兩個孩子以後就辭職在家。孩子斷奶以後,我不放心把他們交給婆婆,所以沒有立刻重回職場。可是我能明顯感覺到,家人對我的态度比以前苛刻了。

比如:我老公回家來,看見衣服還沒洗,或者晚飯沒有準備好,就會唠叨我,有時說話很難聽,比如“一天天在家不知道幹什麼,孩子睡覺你也睡覺,都不收拾家。”

有了孩子以後,朋友聚會也是能推就推。朋友圈全是母嬰相關的東西,好多微信群也都是媽媽群,好像我除了是個媽媽,什麼都不是。

後來,兩個孩子上幼兒園了,我正好遇見一個還不錯的代賬工作,就決定出去上班,把家務和孩子都交給婆婆。她試了兩個月,才知道自己根本忙不過來,反過來請我回去。可她講的話也很難聽,指責我“哪有媽媽不管孩子的”。

——小鳳,33歲,家有兩個孩子(7歲、5歲)

• 全職媽媽也是“高危”職業

除此之外,還令許多全職媽媽們倍感壓力的,則是這個職業天然的風險——“一旦發生婚變,我一個人帶着孩子,沒有收入,要怎麼生活?”

前些年大熱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由馬伊琍飾演的羅子君,婚育後就成為了一名全職媽媽。在經曆丈夫出軌、離婚後,她在很長一段時間内陷入茫然無措的狀态。如果沒有朋友和家人的支持,甚至很可能一蹶不振。

為什麼全職媽媽比較少(全職媽媽真的很輕松嗎)7

這種将自己的生存和價值完全依附于家庭的狀态,以及其背後的風險,也令很多全職媽媽感到不安。

03.生育之後,我是否也要成為全職媽媽?

是否成為全職媽媽,一直是女性獨有的兩難抉擇。

如果不做全職媽媽,她們會自責于沒有履行好母親的職責;而若是成為全職媽媽,她們又會由于無法經濟獨立、缺少更高的社會價值而感到壓抑。

對于很多女性來講,這個選擇是一個雙輸困境——無論怎麼選,都有理由感到沮喪不快。

但我們經常會忘記,孩子的培養不僅是女性的責任,更是一個家庭職責,它需要整個家庭共同的努力。

不僅如此,孩子是否能夠得到足夠好的養育,也受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母親單方面帶來的影響,其實并沒有我們所以為的這麼大。孩子有ta自己的精神胚胎和人生際遇,你的所作所為,并無法注定ta的人生。

也許,隻有當我們接受了自己身為母親的這份“不重要”,我們才能夠放下對于“必須做全職媽媽”的執念,真正地探索出自己适合成為什麼樣的母親、并有餘力繼續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為什麼全職媽媽比較少(全職媽媽真的很輕松嗎)8

我們整理了以下tips,希望可以幫助你找出屬于自己的選擇:

1. 問問自己:哪種生活方式更适合你?

美國著名劇作家、影視制作人Terri Minsky在Mommy Wars一書中提到,由于在孩子的成長期經常出差,她曾長期感到自責。直到多年後的一天,她突發奇想,問兒子道:“如果你可以決定,你會希望我做全職媽媽還是保持工作?”

兒子的回答令她感動落淚,他答到:“我希望你做那個能令自己開心的媽媽。”

一個開心的母親,往往才是孩子最需要的。而這首先需要我們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活出自己的樣子。

我們要誠實地對自己進行評估,綜合考量自己的理想、目标、性格傾向、愛好、經濟資源、技能以及天賦,最終,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2. 抛卻“别人家”的範式,在實際行動中尋找方向

不僅每個媽媽是不同的,每個家庭也是不同的。唯有通過不斷的溝通、嘗試與調整,我們才可以在自己的需求、孩子的需求與整個家庭的需求中找到平衡,并逐漸發展出一系列适合自己家庭的運作方式

其實,要成為哪一種母親,并非是一個獨特的決定。它像我們在生活中必須面對的其它重大決定一樣,會受到我們情感、經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母親。

但同時,這個決定應該是自由的,它不應受到所謂“道德”的挾制。實際上,無論是拎育兒袋還是公文包,我們都是有價值的、值得被尊重的;無論是否全職在家,我們都有可能成為“足夠好”的母親。

在生活中,我們不會時時刻刻有的選,但我們應當努力争取選擇的自由。因為唯有如此,我們才有可能去過一種更符合自身理想的好生活。

願我們都能活出自己真正的樣子。

為什麼全職媽媽比較少(全職媽媽真的很輕松嗎)9

歡迎關注頭條号“知我心理學”——2018年度健康頭條号。

7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