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菜以擅長烹制海鮮而聞名遐迩,這是因為潮汕地區盛産海鮮。而其中最具地方風味,又最為大衆化的海鮮菜肴,恐怕就得數魚飯了。
何為魚飯?
魚飯者,潮汕人之常食也,然魚飯非飯,食客隻見魚不見飯。
鮮魚不經打鱗劏肚去腮,洗淨後用鹽水浸泡,裝于小竹筐中再放入大鍋裡用高濃度鹽水煮熟,晾涼後即成魚飯。
魚飯最大限度保留了魚的原味,佐以普甯豆醬,鮮美無比。
為什麼要叫“魚飯”?
據《潮陽縣志》記載:“東晉隆安元年已有人家渡海至達濠,以煮鹽捕魚為生。”漁民出海捕魚,以魚當飯而食,“魚飯”由此得名。
魚飯是怎麼制作出來的?
制作魚飯的第一步是清洗和腌制,這道工序隻要加入一定比例的鹽水就可以完成。
接着,按魚的品種分門别類進行處理,大魚需要開膛去肚,斬成小塊,小魚則可以直接裝入竹簍。竹簍選用的是秋、冬季砍取的青竹,手工編制而成,可祛魚腥、增甜味,而且不粘魚皮。
一個竹簍一般可裝上7、8斤魚,看起來密實而整齊。在每個魚簍上放上鐵篩,一次可疊裝十幾簍,然後放入鹽水鍋中制煮。起鍋之後,用沸鹽水淋灑魚身,沖洗幹淨。再将魚簍放在架子上晾涼,随着溫度的下降,魚的肉質變得更加緊實,鮮美的魚飯即告制成。
魚飯的制作程序雖不複雜,但魚類選擇、鹽的比例、蒸魚的火候等細節都直接影響其質量和口感。所以制作人員須憑豐富的實操經驗去把控。
魚飯有哪些種類?
巴浪魚
學名藍圓鲹,别名刺巴魚、棍子魚、池魚、黃占、池仔。體紡錘形,稍側扁。
暖水性中上層魚類,分布于中國海南省到日本南部;在東海主要分布于中國福建沿岸。南海密集區在中國台灣淺灘南部、粵東碣石灣外近海、珠江口、海陵島及海南省東北部近海。
烏魚
潮汕烏魚學名鲻魚。體延長,前部近圓筒形,後部側扁,一般體長 20~40厘米,體重500~1500克。
鲻魚外型與梭魚相似,主要區别是鲻魚肥短,梭魚細長;鲻魚眼圈大而内膜與中間帶黑色,梭魚眼圈小而眼晶液體呈紅色。鲻魚是溫熱帶淺海中上層優質經濟魚類,廣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黃牆魚
黃牆魚又名黃鳍鲷、黃腳立。黃鳍鲷是上等魚,其肉質細嫩、鮮美。
紅魚
紅魚學名紅鳍笛鲷。
若盤底出現少量魚湯,冷卻後就會變成美味的玻璃凍,鮮甜可口,入口即溶。
貝殼類
魚飯的種類除了各類魚之外,還包括了蝦蟹和貝類。在汕頭夜糜檔上常見的其他魚飯品種還有:紅蟹飯(凍紅蟹)、龍蝦飯(凍小龍蝦)、爾(小鱿魚)飯、薄殼米(短齒蛤肉)和紅肉米(藍蛤肉)等。
過去,魚飯隻是作為潮汕地區一道家常菜,而現在随着潮菜熱的興起,這一極富地方風味,潮菜魚類菜肴中唯一一道冷菜的魚飯,往往也成高檔潮州菜館席上佳肴,它的醬碟,便是兩小碟普甯豆醬。
來源:汕頭市文化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