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玄感的父親楊素,原是隋炀帝的親信,幫助炀帝奪取皇位。後來受到炀帝猜忌,郁郁不樂地死去。楊玄感為這個對隋炀帝早就不滿,這一回看到局勢混亂,就想利用這個時機推翻隋炀帝。
楊玄感用督運糧草的名義,征發了年青力壯的民伕、船工八千多人,要他們運糧到遼東前線。那些年青人怨透了勞役,聽說叫他們遠離家鄉去幹苦差使,更加氣憤。
有一天,楊玄感把民伕集合在一起,說:“當今皇上不顧百姓的死活,讓成千上萬的父老兄弟死在遼東,這種情況不能再忍受下去。我也是被逼來幹這件事的。現在我決心跟大夥一起,推翻暴君。你們看怎麼樣?”
大夥兒一聽有人帶頭反對朝廷,怎麼不願意,頓時響起一片歡呼聲。
楊玄感把八千民伕編成隊伍,發給武器,準備進攻隋軍。他發現他身邊缺少一個謀士幫他出謀劃策,不禁想起了正在長安的好朋友李密。
李密的上代是北周和隋朝的貴族。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宮廷裡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炀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
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挂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正好宰相楊素坐着馬車在後面趕上來,看到前面有個少年在牛背上讀書,暗暗奇怪。
楊素在車上招呼說:“哪個書生,這麼用功啊?”
李密回過頭來一看,認得是宰相,慌忙跳下牛背,向楊素作了一個揖,報了自己的名字。
楊素問他說:“你在看什麼?”
李密回答說:“我在讀項羽的傳記。”
楊素跟李密親切地談了一陣,覺得這個少年人很有抱負。回家以後,楊素跟他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這孩子的學識、才能,比你們幾個兄弟強得多。将來你們有什麼緊要的事,可以找他商量。”
打那以後,楊玄感就跟李密交上了朋友。
這回楊玄感要找謀士,想起他父親的叮囑,就派人到長安,把李密接到黎陽來。
李密到了黎陽,楊玄感向他請教:要推翻隋炀帝,這個仗該怎麼打法。
李密說:“要打敗官軍,有三種辦法。第一,皇上現在在遼東,我們帶兵北上,截斷昏君退路。他前有高麗,後無退路,不出十天,軍糧接濟不上,我們不用打也能取勝,這是上策。第二是向西奪取長安,抄他們的老巢。官軍如果想退軍,我們就拿關中地區做根據地,憑險堅守,這是中策。第三是就近攻東都洛陽。不過這可是一條下策。因為朝廷在東都還留着一部分守兵,不一定能很快攻得下來。”
楊玄感急于求成,聽完這三條計策,覺得前兩條都太費時間,說:“我看你說的下策,倒是個好計策。現在朝廷官員家屬,都在東都。我們攻下東都,把家屬都俘虜起來。官軍軍心動搖,保管能取勝。”
楊玄感立刻從黎陽出兵攻打東都,一路上,有許多農民踴躍參加起義軍,隊伍擴大到十萬人,接連打了幾個勝仗。隋炀帝正在帶領大軍猛攻遼陽,得到告急文書,連夜退兵,派大将宇文述等帶領大軍分路攻楊玄感。楊玄感抵擋不住,想往西退到長安去。宇文述帶兵跟蹤追擊,最後,把楊玄感的人馬圍住。楊玄感沒路可走,終于被殺。
李密從混亂中逃了出來,想偷偷地逃回長安。但是隋軍搜捕得很緊,李密還是被抓住了。
隋将派兵把李密押送到隋炀帝的行營去。半路上,李密跟十幾個犯人一商量,把他們随身帶的錢财都送給押送的隋兵,供他們吃喝。
隋兵受了他們的賄賂,喝酒作樂,防備松懈下來。李密他們就趁隋兵酒醉糊塗的時候,瞅個機會跳牆逃跑了。
李密脫離危險以後,想另找機會,反抗隋朝。他想找個起義軍的首領作靠山,但是有的起義軍首領看他是個文弱書生,不大重視他。李密沒辦法,隻好改姓換名,東躲西藏,幾次險點兒被官府抓去。
最後,他聽說東郡(今河南滑縣東)瓦崗寨有一支起義軍,兵力很強。帶頭的叫做翟讓,為人厚道,又喜歡結交英雄,就決定上東郡去投奔瓦崗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