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自然》課本是我們了解自然界常識的第一扇窗戶。當年使用的小學《自然》課本,每一幅插畫都在童年記憶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溫馨的畫風,簡潔明了的實例,引導我們走向美好的未知世界。
已記不清全套《自然》課本有多少冊,其中小學一二年級為全彩畫冊,歲月流逝,翻遍屋子隻找到了其中的九冊。
一年級上冊是全書的開端,教我們用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去認知這個世界。
之所以喜歡《自然》課本,最重要的原因是課本的内容鮮活有趣。教我們觀察身邊極不起眼的螞蟻,探尋樹叢中蝸牛的足迹,記得那時我們會對縮到殼裡的蝸牛喊“蝸牛蝸牛快出來,有人偷你的爛皮鞋(方言‘孩’字音)”。
課本對四季有濃墨重彩的描繪,第一冊介紹了秋季、冬季的特點,火紅的秋葉、南飛的大雁、銀裝素裹的冰天雪地都是南方孩子不曾見過又極其向往的景色。
在課本中第一次關注到了不同植物葉子的千姿百态,會學着采集植物制作标本,嘗試用葉子制作葉畫。
當年還熱衷于學着課本制作紙風車,用雞蛋殼做小醜不倒翁,用筷子做彈弓,翻箱倒櫃找出各種瓶瓶罐罐看誰裝的水多……
就這樣,《自然》課本帶着我們在童年的遊戲中打開了自然知識的盒子。#童年##80後的回憶##懷舊##治愈##小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