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上海時裝界黃埔軍校”之稱的上海大學-巴黎國際時裝藝術學院“新浪潮”畢業大秀暨2019流行趨勢發布會于7月18日在上海國際時尚中心激情上演。日前,上大巴黎學院把一組本屆畢業生作品試妝照發給紐約和巴黎的特約時尚評論員尋求專業意見。出人意料的創意設計,紮實穩健的制作工藝讓先睹為快的國際時尚評論員大為驚歎。
本屆畢業生李清的畢業設計, 就是讓這些看慣了大牌的火眼金睛眼前一亮的作品之一。 李清曾經學習中國古典舞十幾年,對舞蹈有難以割舍的熱愛,看過舞劇《昭君出塞》後,對演員優美的舞姿和昭君的故事感觸良多,于是以昭君為主題設計了自己的畢業作品,運用輕質材料和暖色調,結合立裁和斜裁的手法,整個系列既有強烈的現代感,又有舞蹈行雲流水的優雅和飄逸,把中國古典元素展現得靈動而又年輕自然。
這場發布會信息量極其豐富,多個2019年的流行元素都能在舞台上找到身影,比如對新材料的創新運用、誇張帽子的多重搭配、流行色的預測等等。上大巴黎學院一年一度的畢業大秀都會吸引大量時裝行業名企以及媒體關注,也讓我們對這所中法合辦的藝術院校産生了好奇。
上海大學-巴黎國際時裝藝術學院成立于2003年,是上海大學為引進法國時裝教育,聯合巴黎最大的高等教育集團之一GES (Réseau des Grandes Écoles Spécialisées)下的巴黎國際時裝藝術學院(MOD'ART International)創建的。
巴黎出版的《歐洲時報》曾報道該學院是“中國内地第一家全面引進法國服裝教育模式的高等學府”。同時該學院也是國内第一個引進奢侈品營銷與管理專業的學院;還是是法國外交部唯一指定的中法文化交流的時尚學院。2009年,上海大學- 巴黎國際時裝藝術學院被中國服裝協會與中央電視台列為全國十佳頂級服裝院校之一,這也是上海唯一入選的服裝學院。2016年,被新浪網評選為十所中國品牌知名度中外合作院校之一。該學院得到了全國四大紡織服裝行業協會的支持: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中國服裝協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和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均為其支持單位。
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在緻該學院辦學15周年的賀信中肯定了其“全面引進消化吸收法國時尚文化的成功經驗,探索中法時尚教育合作模式,多角度,多個領域深化融合”的教育實踐。中國服裝協會在緻學院15周年的賀信中稱贊該院“已成為中國服裝教育領域甚具影響力的中外合作辦學院校”。
上海大學-巴黎國際時裝藝術學院辦學15年取得的成績從學生獲獎記錄可見一斑。
2005級日本籍學生小野澤豐從全球3920名選手中脫穎而出,獲第十五屆中國真維斯休閑裝設計大賽金獎。2009年,該學院應屆畢業生郭顧凱和顔欣彤獲中國服裝創意設計大賽“中國十佳創意設計師”中的兩席。《解放日報》刊文稱他們“是滬上大學生首次成為中國時尚界的創意先鋒”。學院的學生每年要做30套左右的服裝,高強度的創意和制作練習,讓他們不僅技巧娴熟,更有令人驚歎的創造力,學生在國内外的服裝設計大賽如“Levi’s 牛仔創意大賽”、“Sonia Rykeil 時尚大賽”、“WOW世界穿着藝術大賽”中都屢獲佳績。
法國的時裝教育引進來, 如果生搬硬套,即使“原汁原味”,也難免水土不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學院在“法式主餐”前加了“開胃菜”,在原有的法國課程之上,加了一半的基礎課程,課程量由原來的每年600課時增加到每年1200課時。這樣就保證了即使學生零基礎入學,也能逐步吸收消化法方課程。不僅做到了“原汁原味”,而且還使學習“有滋有味”。
丁同學高考當年本已被一所二本學校錄取,但為了自己的設計師夢想,她選擇來到了上大巴黎。“如果當初我選擇的是去讀那所二本學校,也許我現在還是一事無成,而現在,收到一家意大利高級女裝公司向我發出的邀請時,我知道當初的選擇是正确的”。丁同學說:“其實剛來這裡時最擔心的就是繪畫,以前的生活除了語數英就是數理化,在這方面我完全是零基礎。來這之後才發現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上大巴黎的老師們不會千篇一律地讓我們反複畫時裝畫,他們注重的是美術教育的實用性。學校強調電腦繪畫的訓練,學生在電腦前作業的能力遠遠超過了手繪的能力,工作了才發現,這一點非常合企業胃口。”
盡管引進的是法國優質教育資源,但英語課在學院裡卻是主要授課語言,因為英語才是當今世界的通用語。所以即便是法式時裝教育,學院已經把培養人才的眼光放到了全世界,每年大量畢業生進入國際品牌工作也就不足為奇了。
王同學現在已經是國内某知名品牌的簽約設計師,當初是卻是一個高考的失意者。 “我以前是一名名副其實的差生,對于我們來說,那時候每天的生活就是上課睡覺,下課遊戲,網吧一待就是幾天,逃課打架是家常便飯。但心裡畢竟還是自卑的,特别是看見爸媽恨鐵不成鋼的樣子時” 。談到自己來上大巴黎後最大的改變,他說起了自己的英語學習經曆。“真不敢想象,現在的我也能說着一口流利英語,可以輕松自如地應付工作的要求和日常的交流需要。記得剛來這裡時,我的啞巴英文幾乎無法交流,學校每周會針對我們這些英語水平薄弱的學生進行免費的補課,外教尤其注重英語口語和發音的練習,這極大調動了我的積極性。而且學校每周至少開設六節英文課,加上專業課有60%的課程都是外教任課,每天都是直接與外教交流,我們的發音也就特别準确。自己學習英語的熱情也被極大調動了起來。所掌握的東西越來越多,也就對未來越來越自信。以前那些一起‘遊戲人生’的同學要不就是成了名副其實的‘啃老一族’,要麼就是拿着兩三千的工資勉強糊口度日,他們怎麼會想到我竟成了一名服裝設計師?可以說,我的夢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張慶輝曾這樣分析國内的服裝設計高等教育: 中國開設服裝設計專業的高等院校主要分為兩類,一類以藝術院系為代表,重視學生的藝術性表達和創意,設計欠缺實用性,走向市場化困難,另一類則是輕工領域的院校,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藝術創意方面則有欠缺。但是在上大巴黎學院,藝術和技術不再泾渭分明。學院采用法國傳統的工作室形式的教學模式,設計老師和制版老師同堂授課。考查方式采用以作品為中心的項目綜合考查制度,從調研,到設計,到成衣,學生每個環節按老師的要求完成,然後由設計,制版,時裝畫,面料,縫紉和營銷老師從各個維度進行考評。整套工作流程和品牌企業項目工作并無二緻,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不斷得到強化,也獲得了實際工作的臨場體驗。每年該院的畢業秀更被多家媒體評價是“堪比國際時裝周”。
2009屆畢業生顔同學,回想起在上大巴黎的三年學習曾說:“我永遠都記得在學校那些挑燈夜戰的日子,每個學生的工作量其實都很大,經常需要熬夜加班完成作業。因為我們是“小衆”化學校,每班編制不會超過25名學生,控制數量就确保了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質量。而且我覺得讓‘時尚’這個理念深入人心,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我們學校可以說就是一個時尚信息的前沿陣地,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很好的氛圍,我們無需走出國門可以接收到充沛的國際時尚信息”。走出校門的她,現在已經是公司的副董事長兼總設計師,公司生産的産品遠銷美國、歐洲、加拿大、澳大利亞等30個國家和地區,全年生産各類服裝近3000萬件套。
該學院還非常注重與企業的合作,将産業内的先進技術引入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了解行業内的動态。比如學院與美國百年縫紉機品牌——勝家(Singer)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勝家公司數次來校開課,贈送其最新産品,讓學生了解最先進的縫紉和繡花技術;學院與德國擁有600年悠久曆史的知名服裝工具品牌公司,普利姆(Prym Consumer),建立了合作關系。另外,該學院引進了美國先進的3D個性化服裝解決系統,可以在15秒内掃描測量人體數據,在數分鐘内就可以得到數字模拟的不同角度的穿着效果,并能提供紙樣。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大學-巴黎國際時裝藝術學院是國内首開高起本層次的奢侈品營銷與管理專業的學院,在這一産業前沿領域深耕十幾年,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由學院專業師資隊伍編寫的奢侈品系列叢書也即将出版。學院在奢侈品教育上也取得了不少成就和形成了一定的教學特色。
奢侈品營銷與管理專業的老師鼓勵學生研究自己感興趣的細分奢侈品,學生喜歡跑車,就可以做有關跑車的課題,有學生喜歡雪茄,老師就聯系自己雪茄領域的朋友答疑解惑。有學生在學習期間就已經開始了商業實踐,有十幾年企業戰略咨詢經驗的老師免費做起了商業顧問,不管是開咖啡店還是工作室,都能把做課堂項目的思維方式和分析策略用起來。
該專業的霍同學已被著名奢侈品品牌Prada公司“預定”畢業之後成為專職員工。談到在學院的學習經曆,她說:“ 随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在奢侈品市場的消費比重也越來越大。當初因為好奇選擇了這門專業,在學校的學習和探索中,我學到了很多特殊的有别于一般的市場營銷,使我能更進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在金字塔頂端——奢侈品的營銷管理策略。學校在課程安排上也很實際且有趣,比如像品牌營銷、奢侈品品牌案例分析、消費心理學等,我們學的就是職場上要用的,這也是我們在求職中自信的來源。”
該學院還頻繁邀請行業内的資深人士,為學生開設講座,講述他們在奢侈品行業内的經曆,與學生分享他們的實戰經驗。如世界頂級品牌愛馬仕、皇家禮炮等策劃大型活動的的公司經理,香港半島酒店的總經理,著名奢侈品雜志雜志編輯,以及Louis Vuitton的人力資源和培訓部負責人等。
中國社科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等共同發布了2017年中國社會藍皮書,該報告顯示,中國高校畢業生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為65%左右。上海大學-巴黎國際時裝藝術學院畢業生的平均專業對口率高達90%,這跟強調與社會和市場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分不開的。實戰化的教學模式,加上對英語交流能力的培養,學院的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形勢是令人欣喜的。據統計,學院年就業率100%;畢業5年以上學生的平均年薪21.2萬元。68%的畢業生就業于外企,其中33%為國際知名品牌公司,包括 Prada,Adidas, LV,Armani, Dunhill, Ralph Lauren等。
該學院的畢業生練就了全面的技能和成熟的設計理念,也有不少人選擇自立山頭。學院的年平均畢業生創業率為25%,創業典型事例不勝枚舉。
學院優秀畢業生王展華,在2008年9月滬上時尚傳媒推出的一檔時裝設計競技類節目“魔法天裁”中脫穎而出,獲得“最佳人氣獎”的殊榮。畢業之後成立天裁國際時裝上海有限公司,吸引到了風投。她在積極打造自己的品牌TT.Talent之外,還身兼一家服裝公司的設計總監。
2010屆畢業生Angelina赴法國巴黎國際時裝藝術學院深造後,于2014年在法國創立時尚品牌Le Parisien,并把品牌引入了上海、北京、杭州、重慶、吉林、成都等城市。由于學院的畢業生既懂技術,又對時尚行業有專業的理解,打造品牌就如魚得水。
該學院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出色的辦學成果也吸引了廣大國際學生的慕名求學,其國際生源比例達到10%,超過國内大多數的高等教育院校。
2005級日本學生小野澤豐随家人來到上海,對藝術頗感興趣的他,剛開始學的是藝術畫。美校畢業後,由于不想從事純藝術創作,他放棄了前往清華美院就讀的機會,選擇了上海大學-巴黎國際時裝藝術學院學習時裝設計。剛剛邁入大學校園的小野澤豐,和所有的大學生一樣,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不知道自己今後要做什麼,對時裝設計更是沒有一點概念。然而,正是在校園裡,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老師,面對的是更豐富的藝術世界和更廣闊的機會,也正是在這裡,他在時裝設計上的天分得到充分挖掘,同他早年在藝術上的造詣碰撞出漂亮的火花,幫助他找尋到未來的發展方向。畢業後他又前往英國聖馬丁設計學院讀研,其後又在上海創立其個人品牌Silent Voice。
來自意大利的Ginevra,自14歲起就在各大時尚秀場嶄露頭角,曾給Armani、Versace等品牌走過秀,她在學校各大活動中表現活躍,還在2016年學院畢業秀上擔任模特。《新聞晨報》曾對她作出整版的采訪報道。畢業後Ginevra創辦了自己的泳裝品牌BLÙ INÈS。
2010級的法國籍學生Aude,曾在巴黎國際時裝藝術學院總校學習過一段時間,後來到上海考察上大巴黎學院,認為這裡的教學和巴黎總校是一緻的,而且加入了更多新的東西,同時上海國際化的環境,促使她留在上大巴黎學院學習。她不僅學習出色,還積極參加畢業秀的表演等活動。現在在紐約從事服裝設計工作。一位法國人不遠萬裡來到上海學習法國服裝設計,這充分說明上大巴黎學院的教學和課程體系有了廣泛的接受度和認可度。
十五載越雄關漫道,一片心育桃李芬芳。在上海大學的政策,硬件設施和教學資源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大學巴黎國際時裝藝術學院已經成長為立足于中國、放眼于世界的知名時尚教育專業學院,讓每一位有志于投身時尚的中國學子不出國門就能享受到高水準的國際化時裝教育,也讓世界看到中國服裝設計更多的可能。正如學院這場畢業秀名字的寓意,時尚設計的“新浪潮”正席卷而來,他們年輕、生猛,欲在中國乃至世界的時尚界一展抱負,而培養了他們的上海大學-巴黎國際時裝藝術學院也将迎來其辦學的新紀年。
想了解更多?
那就趕緊來關注我們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
微信号 : fzfzzk
新浪微博:紡織服裝周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