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全國轉基因大米品嘗會京津站在北京湖北大廈舉行。80名網友“試吃”了3公斤轉基因大米。主辦方将三大袋轉基因大米交給飯店蒸煮。大米包裝袋上冠有“抗蟲轉基因大米”,“華中農業大學轉基因水稻團隊研制”的字樣,其包裝設計來自華農生物科學傳媒中心。
當日,西安、杭州等20多個城市也舉行了相關大米品嘗會。華中農大向上述城市一共提供了30公斤的轉基因大米。主辦方科學公園負責人吳興川說,一共有23個城市舉辦了品嘗會,人數多則幾十個,少則十幾個,目前統計一共不少于500名網友參加了品嘗會。圖為參加轉基因大米品嘗會。現場表示,轉基因品嘗會大約從2010年開始興起,自己已參加多次。他稱“參加的城市多了,科普的效果就有了”。
此次為品嘗會負責溝通提供大米的華中農大教授嚴建兵說,大米是此前所種,因為還需要進行試驗,所以轉基因大米本身就是“稀缺資源”。他說,此前,學院每年每個人可以分到一袋大米作為年貨,但今年沒有了,将福利提供給科普品嘗會。
報道稱,第一次參加品嘗會的網友翟學中說,自己從科學公園微博上看到該信息,提交了申請,交付200元費用後得知會議舉行的具體地址和時間。昨日現場前來的網友全部都是“挺轉”派,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老有少,也有家長帶着孩子一同前來。
在此之前,有反對轉基因人士質疑,此類活動違反了相關規定。博客名為“編劇趙華”的博文廣受傳播,其質疑,根據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單位和個人從事農作物生産、加工的,必須得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批準,未經許可将轉基因種子加工成大米的行為,應被責令禁止。華中農大教授嚴建兵表示,轉基因水稻獲得安全證書後,意味着它是安全的,但沒有進入推廣階段,意味着它還不能作為商品在市場上售賣。嚴建兵稱,“品嘗會是内部的科普行為,和商業化生産加工沒有關系。無需取得農業部批準。”
崔永元則認為此類科普品嘗或存在違反科學倫理的情況。 他說,雖然參加品嘗會的志願者都簽署了知情書,但不意味着一定完全了解情況,崔永元稱,“如果轉基因生米進入運輸等流通領域,則在基因漂移問題上無法得到完全保障。”崔永元說,在國外的轉基因研究室,不光所有的植物最後都要放火燒掉,用過的土壤都要高溫熏蒸後才能重複使用,防止基因漂移。”基因農業網主編方玄昌回應稱,大米基因漂移隻能通過花粉傳播,而已經制成大米的轉基因作物,根本不可能存在基因漂移的情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