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對《三國殺》被侵犯著作權一案作出一審判決:兩被告公司賠償原告經濟損失50萬元,并停止侵權、刊登聲明、消除影響。
原告杭州遊卡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是《三國殺》遊戲及其衍生品的著作權人,該公司訴稱,兩被告使用了與原告遊戲人物名稱相同的角色姓名、技能名稱,在說明文字上大量雷同,與原告的作品構成實質性相似,侵犯了原告《三國殺》遊戲的著作權。
兩被告通過多種渠道,對被控侵權遊戲《三國KILL》進行推廣、宣傳和提供下載服務,并通過遊戲運營獲得了巨大商業利益,同時也使衆多遊戲玩家對權利遊戲與被控侵權遊戲之間的關系産生混淆誤認。
而兩被告廣州常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廣州大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三國KILL》(後更名為《極略三國》)的遊戲的著作權人和運營方,他們辯稱:權利遊戲的文字内容不具有獨創性,不構成文字作品;《極略三國》遊戲有單獨的軟件著作權,卡牌中各類形象的美術并不相同,與權利遊戲存在較大差别,不會造成混淆,不構成著作權侵權;兩被告無侵權的故意也未共同實施侵權行為,不應當承擔共同侵權責任。無證據證明被告的遊戲給原告造成了巨大損失,且兩被告均未通過被控侵權遊戲獲利。
那麼,《三國殺》卡牌遊戲的文字内容是否構成作品?被告的行為又是否構成著作權侵權呢?
經法院審理後認為,該卡牌遊戲對錦囊、裝備、武将技能、戰功系統的名稱設計和内容描述,包括對武将的角色選取和特征歸納等均體現了創作者對三國故事抽象化的解讀和個性化的編排,特别是在遊戲聯動中的體系化設計使得各類卡牌中的文字描述形成了密切結合的有機整體。
涉案遊戲各類卡牌對錦囊、裝備、武将及其技能、戰功系統的描述雖然散落在各張卡牌中,不像普通說明書那樣以一篇連貫的文章展現在讀者面前,但這并不影響前述散落的描述在整體上作為類似遊戲說明書的文字作品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同時,可以認定被控侵權遊戲侵害了原告對權利遊戲享有的著作權,被控侵權遊戲權利人的行為使上述文字内容處于公衆在選定的時間和地點可以獲得的狀态,侵犯了原告對權利遊戲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
最終,浦東法院判決兩被告停止侵權、刊登聲明、消除影響、連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開支64,600元。兩被告上訴至上海知識産權法院,後又撤回上訴,一審判決已發生效力。
法院認為,本案系一起“換皮”類卡牌遊戲的著作權侵權訴訟,涉案卡牌文字說明系“作者基于史料、民間故事而對某些三國人物的藝術化再加工”,對卡牌遊戲所依據的曆史素材和建立在素材基礎上的表達進行了區分。本案為遊戲規則說明的著作權保護拓展了思路,對桌面遊戲的知識産權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