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長治市各個縣排名

長治市各個縣排名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1:48:30

長治市各個縣排名(話說山西人文長治之三)1

上海世博那年,和同事老常等候在中國館外,望着長長的隊伍在無聊中有一句無一句的聊着。忽然背後一老者問:“山西過來的?” “嗯,山西長治的”我回道。 “長治的?知道針漳不?我是長治縣針漳的”。老者忽然興奮的說。“針漳?現在是郊區啊”。交談中了解到老人已經八十多歲,年輕時候在跟着解放長治後的部隊南下打到長江後一直在武漢生活。隻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回來過一次,由于村中再沒有什麼親戚,就沒有再回來過。和老人一路攀談到進入中國館後,才各自道别。

多年後,不時想起老者那時而興奮時而黯然的眼神,可能碰到家鄉人勾起老人對村中那大廟或兒時夥伴的記憶,或對由于歲月消失的一些人和物的傷神。

老人記的沒錯,針漳曾經屬于長治縣管轄,曾經的長治市區也屬于長治縣的一部分。也許,之所以能叫長治市,也可能與駐地長治縣的割舍和人文傳承有關吧。

長治市各個縣排名(話說山西人文長治之三)2

明嘉靖1529年,潞州升格為潞安府,從壺關縣邑分設了長治縣治,長治縣和潞安府就開始了長達将近五百年的府縣同治。直到解放後的1972年,長治縣才南遷韓店,開始作為一個獨立的縣城存在。

長治縣和潞安府誰先于誰不好評說,畢竟,上黨門那塊石碑記載了置府設縣的經過。長治,寓意長治久安,在風波劫後潞州更需要那份府縣治下的長久與安甯。

盡管縣名始稱于明朝,但這塊土地的人文曆史底蘊深厚。從上郝無影岡女娲補天的傳說和新石器時代的遺留,可以追溯到遠古母氏社會就有人類在此活動;從羊頭嶺古黎的傳說和典籍記載的呼應,可以知道商周時候先民就在此的涉足。

長治市各個縣排名(話說山西人文長治之三)3

曾經順着長治城南的古潞澤驿道,沿路南下,經司馬、過黎嶺走韓店穿過狗灣官道村,在八義村駐留,最後來到南宋村看上黨南界一路風光;人文潞澤。也曾經從五龍山經那車輾深入石闆的賈掌古商路,前往寺峪最後在那老雄山上追憶那雄山書院的歲月滄桑,尋找上黨松煙的蛛絲馬迹。人文潞澤。

長治縣曆來南部山區比北部平原發達富裕。由于地處咽喉,坐守豐富的黑金,當蘇店、韓店還隻是商賈路上的一個個車馬店的時候,蔭城的鐵貨已經行銷海内,八義鎮的瓷器遍布天下。無論是恢宏如排雲的五鳳樓、還是雕梁畫柱的天下都城隍,都地處于南部山區。追本溯源,都得益于得天獨厚的煤鐵資源,财力的雄厚讓那座座古建的氣勢張揚而不低調。

長治市各個縣排名(話說山西人文長治之三)4

上黨重鎮八義老街的斑駁,兩邊林立的店鋪的痕迹透露着往日的繁華,街中長巷還似有駝鈴順官道穿村而來。無論是信差傳遞還是商旅往來,都從豫西西上太行由澤州曲折而來,風餐雨露穿山過嶺一路勞頓,到八義鎮後方能心如石頭落地停留休憩向北一馬平川進入潞安府。

“千裡蔭城,日進鬥金”的民諺,透露着鐵府蔭城曾經的榮光。行走在蔭城大街小巷,沿途那條石做基、方磚封檐的鱗次栉比的曾經作坊和商鋪,夕陽下的窗棂間似乎映射出煤火熋熋,鐵花四溢,仿佛夾帶着那千錘百擊的聲音,恍如隔世。人文潞澤,如不是汽車的喇叭驚醒,在這青磚灰瓦、舊貌俨然的長街,恐怕迷失在歲月塵嚣中。人文潞澤。望着那空寂的長巷,難覓的鐵花和禁閉的門扉,不由得一聲歎息,空來一陣惆怅。

長治市各個縣排名(話說山西人文長治之三)5

如果說蔭城、八義是商賈路上的的經濟園區,那南宋和琚寨就是潞商富裕後購地置房建設家園的一個縮影。走進村中的那大小廟堂和一個個古老的青磚灰瓦高牆大院,那種時空的錯位迎面而來,如同一個不速之客闖入,驟然間帶來一種不合時宜的畫面。一磚一瓦,一院一落,疊疊重重間的布局,都反映了潞商鼎盛時期上黨地區的民俗風情和曆史文化。

闖蕩于黃河兩岸或大江南北的潞商,用鐵器、潞綢、砂鍋、布匹、鹽巴等換來的金銀,彙聚到太行山上這個盆地裡的村落,富裕的人家購田地置房産,鋪路架橋修廟辦私塾造福桑梓,這是潞商最本質的回歸,也是一代代鄉土中國的農耕文化的生生息息傳承基礎。頭條号人文潞澤。富裕的商賈士子回歸鄉土大興土木,帶動處于原生态農村的醫、匠、樂、農的發展,使千年間的農村充滿生機,久經不衰,讓耕讀傳家這一最樸素的理念在鄉村成為現實。于是就有了近代那一個個藏于山間平原村落中的深宅大院和寄予着的曾經不滅的精神和凝聚着信仰的一座座廟宇以及在世代流傳不息的人文傳說故事。

無論是洛陽城外的潞澤會館,還是江南蘇州的三晉會會館甚至關外的秦晉會館都有長治縣商人捐資留名。也許在異省他鄉忙碌一天後,在冬日的長夜裡,總會想起太行山上家鄉的那樹、那人、那村中世代拜揭的古廟,想那世代居住的鄉土。

長治市各個縣排名(話說山西人文長治之三)6

昔日潞商的精神,在今日長治縣依然可尋。在改革開放以後,率先引入新技術,踐行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打造了至誠通天的海棠品牌,讓海棠洗衣機暢銷大江南北,曾經的輝煌即使落幕多年讓提起者都羨慕不已。長治市域第一個上市民企、第一個涉足現代汽車工業都出現在這塊土地,出于煤而勝于煤,這是未來上黨區的出路,更是長治市的出路。重點産煤縣區的标簽注定擺脫不了煤,以煤為基礎,以現代裝備制造為延伸,以高新技術為保障,這是未來上黨區的發展的趨勢,更是上黨區的潛力所在。

成于煤,敗也于煤。曆史上陶清河從南部山區由長子進入琚村向北貫穿全境彙合于長子門黑水河,自古柳林一帶湖沼遍地、蘆葦叢生,魚肥水美,就出現了上黨特産潞麻,後來由于陶清河徑流減少,湖泊消失,潞麻這一特産也絕迹。然而,在本世紀初,在柳林北部司馬一帶的地平水淺的村莊,竟然又出現新的水面,面積達兩千多畝,而并且每年還在擴大,這就是長治著名的司馬沉陷區。現有沉陷區涉及八村五千畝良田,讓長治縣城北部和市區之間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帶的風景不再枯燥,充滿山水氣息和江南的靈動。也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相信多年後會有一個類似西湖的上黨湖出現在這裡。

無論是縣城裡的經坊煤業還是與市區接壤間的司馬煤業的存在,相信未來的上黨區注定有太多的産業要調整,畢竟當縣城轉身為城市,規劃區的功能定位與煤礦的存在在長期注定是矛與盾的存在,否則,骨子裡還是那個依舊的長治縣。

長治市各個縣排名(話說山西人文長治之三)7

發迹于煤,轉型于文旅;煤炭為基,深耕于人文。特色小鎮的出現、人文故事的挖掘、名勝古建的修繕開發,也是以透支未來為代價的煤炭産業對當今的補償,更是未雨綢缪,先行一步的嘗試。這一切都逐漸成為上黨區一張張新的文旅名片,環區遊覽的連片讓市域旅遊的逐漸成為一個風氣。

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由長治縣華麗轉身為上黨區,“歸來上黨,依舊長治”,不變的是傳承,提升的是曾經長治縣的那份精、神、氣。曆史漸行漸遠,

上黨從來天下脊,作為上黨區,肩負曆史繼往開來,讓上黨成為太行之巅的一顆明珠,是傳承,更是責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