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947年~950年),五代十國時期由劉暠(本名劉知遠)建立的王朝,都城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市)。後唐覆滅後,石敬瑭建立後晉,任命劉知遠為河東節度使。後晉開運四年(947年,契丹會同十年),契丹滅後晉後占據中原,但是,因契丹兵在中原搶掠,失去民心,隻好北撤。同年二月,劉知遠抓住時機,在太原稱帝,仍用晉高祖石敬瑭年号,稱天福十二年;是年六月,開始改國号為大漢,史稱後漢。後攻克并定都于汴州。亦有稱東漢為後漢者,稱西漢為前漢。
次年(948年,遼天祿二年)正月,劉知遠改年号乾祐,改名劉暠,但是,劉志遠卻于當月病逝,劉暠的次子劉承祐嗣位,即漢隐帝。乾祐三年(950年,遼天祿四年)李守貞等藩鎮發生叛亂,漢隐帝命郭威征讨,但漢隐帝猜忌郭威,欲殺之,郭威不得已反叛,漢隐帝為潰軍所殺,後漢就此滅亡。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後漢可謂五代十國最短命的王朝,隻存在4年就滅亡了。
一
首先,根據《新五代史》等史料的記載,後漢創建者是後晉的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和李克用、李存勖等人一樣,劉知遠也是沙陀人。對于劉知遠來說,家世貧寒,冒姓劉氏。早年是唐明宗部下的偏将,因為在戰争中救過石敬瑭的命,遂成為石敬瑭的親信。後來,伴随着石敬瑭的崛起,劉知遠自然也受到了重用。
後唐時期,石敬瑭密謀造反時,劉知遠也參與了。後唐滅亡後,石敬瑭當上後晉皇帝,自然沒有忽略劉知遠這位心腹,将其封為侍衛親軍都虞候,領保義軍節度使,後來又很快升任為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成為後晉禁軍的統帥。天福六年(941年,契丹會同四年),任河東節度使。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劉知遠深得劉知遠的信任,甚至能夠獲得執掌禁軍的待遇,這在五代十國時期,可謂非常難得了。
不過,對于劉知遠來說,卻沒有對後晉忠心耿耿。在石敬瑭去世後,劉知遠自然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于是,契丹軍南下攻打後晉兵臨汴梁時,劉知遠既不出兵救援,也不抵抗契丹。等到契丹攻下汴梁,滅亡後晉後,他派人奉表于契丹皇帝遼太宗耶律德光,遼太宗呼其為兒,并賜與木拐,相當于中原王朝賜給重要大臣的幾杖。遼太宗在開封稱帝,正式立國号為遼。
公元947年,契丹進攻後晉,開運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攻占後晉都城開封,迫使石重貴投降,後晉滅亡。
趁着這一機會,劉知遠率軍進入洛陽,殺死遼國扶植的傀儡李從益母子。随後,劉知遠将都城設在汴梁。對此,在筆者看來,在五代十國時期,汴梁,也即今河南省開封市一帶,逐漸取代洛陽,成為中原王朝定都的不二選擇。
二
劉知遠稱帝後,他的昔日落下和心腹均成為朝廷重臣。其中,楊邠、郭威任正副樞密使,蘇逢吉、蘇禹任宰相,王章任三司使,史弘肇任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兼平章事。這些人中除郭威之外,基本上都是蠻橫無知、貪暴殘酷之徒。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沒有做到任人唯賢,自然是後漢迅速走向滅亡的重要原因。當然,這也是因為劉知遠的威望和資曆不夠,擔心任用其他大臣會威脅到自己的皇帝寶座。
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劉知遠因為長子劉承訓之死而病重。在此基礎上,劉知遠召史弘肇、王章、蘇逢吉、郭威等人托孤,臨終前,劉知遠認為杜重威反複無常,于是授意托孤大臣除掉他。随即駕崩,時年54歲,谥曰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廟号高祖,葬于睿陵。緊接着,劉知遠的兒子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隐帝。
三
劉知遠去世後,漢隐帝年幼,這導緻後漢朝政都大臣楊邠、史弘肇、王章、郭威所把持。所以,此時的漢隐帝,可以類比東漢末年的漢獻帝劉協,根本無法掌控朝廷大權。并且,對于後漢朝廷來說,武将和文臣之間的關系可謂非常緊張。這些武夫悍将,個個嚣張跋扈,議論朝政時,吵吵嚷嚷,大呼小叫,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裡,這促使漢隐帝難于忍受。
根據《新五代史》等史料的記載,後漢武将各種跋扈行為使漢隐帝實在忍無可忍,于是他和親信商議,伏兵于殿門,趁楊邠、史弘肇、王章三人上朝之時,一舉将他們殺死,盡滅其族。又派人刺殺鎮守邺都的郭威,郭威聞訊遂舉兵反抗,率領大軍殺奔汴梁,擊敗了後漢禁軍。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漢隐帝想要奪回大權的初衷,是沒有問題的。畢竟,傀儡皇帝的結局,往往都是比較差的,特别是在五代十國時期。不過,漢隐帝同時對郭威等多位将領展開行動,顯然降低了成功的概率,也加快了後漢的滅亡進程。
于是,在被郭威率領的大軍擊敗後,漢隐帝落荒而逃,途中被殺。郭威進入汴州後請太後臨朝稱制,并決定迎立劉知遠之侄武甯節度使劉赟為帝。就在劉赟動身前往汴梁時郭威指使人假報契丹入寇,自己率大軍出京迎敵,行至中途,兵士嘩變,将黃袍披在郭威身上,擁立郭威為帝,然後轉回汴梁。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早在北宋太祖趙匡胤之前,郭威就上演了黃袍加身的把戲,甚至可以說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就是模仿郭威的。
四
最後,劉知遠侄子劉赟行至宋州時郭威已搶先一步進入汴梁,逼迫太後下诏封自己為“監國”,總攬後漢的朝廷大權,并以太後名義下诏廢黜了劉赟,降封劉赟為開府議同三司、檢校太師上柱國、湘陰公,又遣部将郭崇威到宋州将劉赟囚禁在當地。因此,對于劉赟來說,盡管還沒有正式成為傀儡皇帝,就已經遭到了相對應的結局。
公元951年,郭威正式登上皇帝寶座,年号廣順,國号周,史稱後周。後周的建立,意味着後漢的正式滅亡。因此,對于公元947年建立的後漢,存在的時間不過短短4年,放眼五代十國甚至整個古代曆史上,這都可以說是最短命的正統王朝了。對此,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評價道:“得國而速亡,未有如沙陀劉氏者也;反者一起,兵未血刃,衆即潰,君即死,國即亡,易如吹稿,亦未有如沙陀劉氏者也”。
此外,作為五代之一的後漢,鼎盛時期的疆域約為今山東、河南兩省,山西、陝西的大部,河北、湖北、安徽、江蘇的一部分。在遼國消滅後晉之際,原屬後晉的階、成、秦、鳳四州被後蜀奪取,但是後漢建立後又從遼手中奪得勝州(今内蒙古自治區西南部,鄂爾多斯高原東端,蒙晉陝三省交界處的準格爾旗十二連城一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