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語文的定義以及如何學習

語文的定義以及如何學習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12 00:36:37

陛下

語文的定義以及如何學習(淺釋幾則常見稱謂)1

無論我們看曆史電視劇或電影,隻要劇中有皇帝出現,就會聽到群臣們左一個“陛下”,右一個“陛下”,稱呼皇帝。為什麼稱皇帝為“陛下”呢?“陛下”的“陛”,是指帝王宮殿的台階。《說文》:升高階也。從阜,坒聲。”本義是台階。特指皇宮的台階。《荊轲刺秦王》:“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此進至陛下。”古時帝王的衛士就在陛下兩側進行戒備。“陛下”是臣子對帝王的尊稱。當帝王與臣子談話時,不敢直呼天子,必須先呼台階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稱“陛下”,意思是通過在你台階下的臣屬向你傳達卑者話,表示卑者向尊者進言。蔡邕《獨斷》卷上:“謂之陛下者,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也。”後來,“陛下”就成為對帝王的敬辭。《史記.秦始皇本紀》:“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内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由“陛下”又引申為“陛見”,此指臣下見皇帝。《後漢書.戴封傳》:“公車征,陛見,對策第一。”

殿下

殿下和陛下是一個意思。原來也是對天子的敬稱。但稱謂對象随着曆史的發展而有所變化。漢代以後,演變為對太子、親王的尊稱。謝莊《慶皇太子服上至尊表》:“伏惟皇太子殿下,明兩承乾,元良作貳。”又有丘遲《與陳伯之書》:“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總茲戎重。”按,梁武帝弟蕭宏,封臨川郡王。一說魏晉南北朝天子亦稱“殿下”。《稱謂錄.天子》;“魏晉六朝稱殿下。”唐代以後,惟太子、皇太後、皇後稱“殿下”。《事物紀原》卷二:“漢以來,皇太子、諸王稱殿下,至今循用之。”又按,三國時已稱皇太後為殿下,見《三國.魏書.三少帝紀》。

閣下

舊時對人的尊稱。也常用于書信中。原意也是由于親朋同輩間相互見面不便直呼其名,常常先呼其閣下的侍從轉告,而将侍從稱“閣下”的。後來逐漸演變為對至友親朋間尊稱的敬辭。今多用于外交場合。

膝下

子女幼時依于父母的膝下,因而“膝下”表示幼年。後來借指父母,有親切之意。《孝經.聖治》:“故親生之膝下。”鄭玄注:“膝下,謂孩幼之時也。”後用以表示對父母的愛慕;并在與父母通信時,用為敬辭。宇文護《報母書》:“違離膝下,三十五年。”這是說自己離别母親已三十五年了。

麾下

麾下的“麾”,旌旗之屬,是将帥用以指揮的旗幟。《周禮.春宮.巾車》:“建大麾。”“麾”,亦作“指揮”、“招手”講。麾下,謂在将帥旗之下。《史記.魏其武安侯傳》:“獨二人及從奴十數騎,馳入吳軍,至吳麾下,所殺傷數十人。”《漢書.李廣傳》:“廣廉得賞賜,辄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宋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八百裡兮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麾下”亦是對将帥的敬稱,《三國志.吳書.張弦傳》谏孫策“願麾下重天授資,副四海之望,毋令國内上下危懼。”

在下

舊時用作自稱的謙辭。古時坐席,尊長者在上,所以自稱在下。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三折:“我們都散罷,待明年容在下還席。”

足下

在古代,下稱謂上,或同輩相稱,都用“足下”:意為“您”。足下,屬稱對方的敬辭。樂毅《報燕惠王書》:“恐傷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義,故遁逃走趙。”意思是說:擔心損害了先王英明的形象,破壞了您仁義的聲名,所以逃到趙國。《史記.秦始皇本紀》:“閻樂前即二世,數曰:‘足下驕恣,誅殺無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為計。’”意思是說:閻樂上前走近秦二世胡亥,批評胡亥說:“您驕傲任意,随便殺人,天下都背叛了您,請您自己想一想。”這是臣子稱君主的例子。又如《戰國策.燕策一》記載蘇代對燕昭王說:“足下以為足,則臣不事足下矣。”意思是說:“您以為夠了,那麼我就不必在此侍奉您了。”《戰國策.韓策二》:“嚴仲子辟人,因為聶政語曰:‘臣有仇而行遊諸侯衆矣,然至齊,聞足下義甚高。’”還有《史記.項羽本紀》:“張良謝曰:‘……謹使良奉白璧一雙,再獻大王足下;玉鬥一雙,再拜奉大将軍足下。’”

戰國以後,不僅是臣下對君主,同輩之間可以用“足下”來稱呼。如《史記.季布傳》:“曹丘至,即揖季布曰:‘……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遊揚足下之名于天下,顧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意思是說,曹丘到了,就對季布作揖說:“況且我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我把您的名聲傳揚到四方,難道不好嗎:為什麼您把我排斥在外呢?”

無論是下對上,還是同輩相稱,“足下”都帶有敬意。《稱謂錄》說:“古稱人君,亦以‘足下’稱之,則‘足下’之為尊稱。”那麼,為什麼尊稱對方用“足下”這個詞呢?據劉敬叔《異苑》卷十記載:“介子推逃祿隐迹,抱樹燒死。文公(晉文公重耳)拊木哀嗟,伐而制屐(以木作底的鞋)。每懷割股之功(介子推在重耳出逃中,介子推曾割自己大腿上的肉為重耳充饑,亦稱“剮肉奉君”),俯視其屐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稱将起于此。”

《異苑》對“足下”的解釋十分有趣,但一般人不認同這個看法。《史記.秦始皇本紀》裴駰集解引東漢末年蔡邕的話解釋說:“群臣士庶相與言,曰殿下、陛下、足下、侍者、執事,皆謙類。”也就是說:“足下”隻是謙虛地尊稱對方的稱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