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闆的疼痛,在中老年人中是非常多見的,特别是50歲以後的女性較為突出,會不會跟女性更年期這道坎有關呢?您關注了嗎?大家都可能經曆過,女性朋友在進入圍絕經或絕經期後,會有很多痛苦不堪的症狀出現,比如潮熱、盜汗、周身疼痛或無力、煩躁、多夢、腳底痛或關節痛等。一些老年男性也會出現腳底闆疼痛,經過幾番治療還是不見好轉,這究竟是為什麼?有哪些原因會導緻中老年人腳底痛?要如何治療?我們一起聊一聊!
在接診過程中,腳底疼痛的人多見于上圖所示的3個點,一般都不會同時發生,僅是其中某一個痛點較為明顯;在觸摸按壓時,疼痛得厲害,在站起來時,直接影響行走。
腳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重要結構?您了解嗎?要想搞清楚腳底的疼痛,首先得了解我們正常人的腳是怎麼組成的?
如上圖所示,在我們的腳底,有很多骨頭分别構成了前足、中足、後足3部分;其中前足就是腳趾這端,起着發力的重要作用,比如當您準備向前跑或行走時,得先依靠它來啟動發力,想一想年輕人參加接力賽,聽到号令槍響的那一瞬間,發力點就在前足。
而後足就是腳後跟這一部分,主要起着緩沖減震的作用;下圖所示的畫面,應該不陌生吧,在小孩時,可喜歡約着小夥伴玩了,常從樹上往下跳,落地一瞬間,腳跟着地,不會有啥損傷,繼續快速起身往前跑。到中老年的您,還敢這樣玩嗎?
中足,就是腳底中間的部分,除前足和後足部分以外的結構就是它,主要起着承擔身體重力的作用;我們的腳底,正常情況下都會有一個向上的弧形拱起,并不是平平展展的,我們把這個弧形拱起的結構稱為足弓,它就像拱橋一樣,承受着自己身體的重量。
可能大家最熟悉的的疼痛,最常經曆的疼痛是上圖中所示的痛點3的位置,經常聽到有患者朋友咨詢:“醫生,我足底長骨刺,疼得沒法走路,要怎麼治療呀?”
腳跟長骨刺,真是導緻您疼痛的原因嗎?可能您不知道,有很多的患者朋友,在這個位置發生疼痛時,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拍片後,并沒有骨刺的形成,試問他們的疼痛來源于哪呢?我們具體看一看:
1.足弓問題
在我們的腳底有一層筋膜,從足跟前方連接到腳趾的近端;它可以維持腳底保持向上弧形拱起的狀态,讓我們在行走時,才不會因為承受自身重力而感覺勞累。
若是您的骨頭排列出現問題,造成向上弧形凸起的狀态丢失,那必然會引發足底的筋膜被拉長;随着您每天的行走移動,在承受身體重力的情況,就會反複牽拉足底的筋膜。
反複牽拉足底筋膜,會導緻哪出現問題呢?在這裡先給大家舉個例子,想象一下,我們在戶外使用吊床玩啥時,把兩端的繩索拴在樹上,玩啥結束後,您會發覺拴繩子的樹受力最大,樹皮都被拉扯出一道痕迹;而在我們足底也是一樣的道理,筋膜兩端的附着點(上圖中1和2的位置)腳趾和足跟前方受力是最大的,最容易出現退變、勞損,特别是足底筋膜與跟骨連接的位置較為明顯。
一般這兩位置的疼痛,主要見于足底比較平整的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扁平足會引發足底筋膜的問題。如上圖所示,疼痛的特點是在跟骨大結節與跖筋膜結合處,按壓時極為痛苦,特别是在早晨起床腳下地的那一瞬間,可謂是痛徹心扉;總會因此小心翼翼地邁那幾步,隻要稍微忍耐一下,行走活動一會,就會覺得舒服一些,疼痛就沒那麼明顯了。
另外,喜歡穿高跟鞋、跑步、打球、踢球的人群,也會因為頻繁使用前足發力而導緻足底筋膜反複牽拉,在腳趾端出現退變、勞損疼痛(痛點1)。疼痛特點也同樣會表現出晨起下地那一瞬間疼痛,甚至沒法跑,走路一瘸一拐的。
2.更年期問題
對于大多數50-65歲的女性,随着圍絕經或絕經期的到來,身體内的激素水平會呈一個斷崖式的下降,若是出現足底痛、手指痛、腱鞘炎時,請不要忽略這個特殊的時期,很可能您的足底疼痛就是更年期激素水平變化引起的。
人體激素不僅對骨頭、肌腱有影響,而且對維持筋膜的強度也有重要的作用,一旦激素水平下降,若不及時調理,就會使骨頭、肌腱、筋膜退變,特别是您不知情的狀态下,還反反複複的行走,不停的牽拉筋膜,那麼産生足底疼痛的症狀就是必然的。
3.足跟脂肪墊的萎縮
在我們後足跟位置,也就是上圖标示的痛點3處,有一層彈性脂肪纖維塊;它是在您行走、跑跳的活動過程中,起到緩沖減震的功能,吸收上身帶來的負荷。
随着年齡的增加,特别是老年人,行走得越多,脂肪墊的彈性也就跟随下降,出現脂肪墊的退變、甚至萎縮失去彈性;若是在沒有脂肪墊的情況下,就會失去它緩沖減震的能力,在您行走或站立時,足跟也同樣承擔身體的重量負荷,會形成瘢痕、鈣質的沉積,導緻足跟偏内側後方疼痛(痛點3)。
如何應對呢?在應對足底疼痛時,您得看自己的疼痛位置是在哪?您的年齡階段?您的性别?若是您的疼痛在腳趾或是足跟的前方,甚至還有其他症狀,剛好又是更年期後的中老年女性,請您到醫院進行激素水平和骨密度的檢測,隻要查出激素水平下降、骨密度降低,那請咨詢專科大夫調理。
若您不是更年期的話,疼痛的位置還是在腳趾和跟骨前方,那得考慮足弓的問題。一般足弓是平整的,你需要加強鍛煉,可以參考以下方法:
1.糾正足弓
糾正足的外翻
用力向外側抗組彈力帶
2.針對性地加強拉伸
面對牆壁站立,檢測腿在前方,呈弓箭步,患側腿在後方,稍微彎曲膝關節,拉伸小腿後的比目魚肌。
3.針對性的強化鍛煉
若您是足骨處疼痛,在痛點3處,得考慮脂肪墊的問題,盡量在日常生活中,減少足跟過度負重和站立、行走;若您的體重過大,需要酌情考慮減重;盡量穿寬松一點或是軟一點的鞋子,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定制鞋跟墊:
在治療上,往往都需要根據疼痛症狀查明原因,再行治療。所以,若您有疼痛時,不要盲目治療,最好咨詢相關的專業人員。
總結還是那句話,預防大于治療,盡量在沒發病之前,多注意飲食結構的調整,多鍛煉,多了解一些健康科普知識,對您總是有益的。不要等疾病發生了,搞得很被動,您說對嗎?
我是帶您學習健康科普知識的孔醫生,碼字不容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說法,請幫忙點個贊或是點個關注;分享是一種美德,贈人玫瑰,手留餘香!謝謝轉發!
#健康明星計劃#@頭條健康@頭條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