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學的學習表現具有“欺騙性”,學習表現差≠智力水平低
在小學階段,孩子的學習表現并不能完全反映孩子的智力水平。這個階段的學習内容較基礎,區分度不大,主要依賴于機械記憶與重複性練習,孩子憑借自身努力或家長的悉心輔導,都能取得不錯的學習表現。
因而在小學,考試成績或評級的“含金量”有限,隻是片面的結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孩子的真實學習情況,過分看重這些可能會忽略孩子其他的潛能優勢,磨滅其學習興趣。
因此,家長雖然要關注孩子的學習表現,做好監督檢查工作,但也不用過分緊張和在意,以避免給孩子帶來過大的學業壓力。
2.讀懂學習表現背後的信息
比起考試成績或評級,更為重要的是學會看孩子學習情況的整體起伏。從單科來看,家長要把前後幾次學習表現(例如考試成績或評級)進行縱向比較,看看是進步、退步還是起伏不定。
了解基本趨勢後,我們就可以試着幫孩子找出某門學科的薄弱點與能力點,發現他的優勢學科和薄弱學科,這樣就可以為孩子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表現提升方案,找到不同學科的提升路線。
當你發現孩子的學習表現出現下滑趨勢時,要及時與孩子溝通,并試着從外因和内因兩個角度來查找原因。
外因可能是情緒不穩定、沒睡好覺、不喜歡任課老師等:内因可能是對最近的學習内容不感興趣、學習難度挑戰過大、沒有找到适當的學習方法等。
3.相較表現型目标,更要看重孩子的學習型目标
小學階段,關鍵在于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例如引導孩子上課認真聽講、自覺預習、及時複習、善于提問、總結反思等。
如果這些學習的基礎沒打好,學習表現再好也隻不過是假象,上了初中就會“原形畢露”。這也意味着,從孩子的長遠發展角度考慮,我們要更注重孩子的學習型目标,而不是隻在乎分數、等級、名次等表現型目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