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禅宗六祖慧能經典語錄

禅宗六祖慧能經典語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3 08:23:51

菩提本無樹

慧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禅宗六祖慧能經典語錄(印嚴繪禅詩畫意)1

【作者】

慧能(638—713),亦作惠能,唐代廣東南海法性寺僧,禅宗第六祖,禅宗“南宗”創始人。俗姓盧,原籍範陽(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南海新興(今屬廣東省)。少孤貧,及長,聞經悟道。投蕲州東山寺參見弘忍,初服雜役,後被弘忍選為法嗣,密授法衣。為防人争奪法衣,回嶺南隐居十數年。此後于韶州寶林寺、大梵寺、廣州制旨寺等處弘揚禅宗“頓悟法門”,鼓吹“見性成佛”,影響極大,傳承極廣。因他主要在南方傳法,故其法系稱為禅宗“南宗”,該宗不久便成為禅宗正系,後來更成為中國佛教宗派之主流。他的說教由門下弟子彙成《六祖法寶壇經》,是中國佛徒作品中惟一被稱為“經”的着作。武則天和唐中宗曾召他進京,均辭。圓寂後,唐憲宗追谥為“大鑒禅師”。王維、柳宗元、劉禹錫等皆為他撰寫碑銘。名弟子有神會、行思、懷讓、玄覺等。

【賞析】

唐龍朔初年(公元661年),慧能慕名投禅宗五祖弘忍門下為行者,在碓房舂米。數月後,弘忍命弟子各作偈,以便從中遴選法嗣。十大弟子之首的神秀先作一偈,慧能則針對神秀之偈複作此偈。弘忍對神秀的偈不甚滿意,對慧能則倍加贊賞,秘密地把衣缽傳授給他。

這是一首内蘊深奧的佛禅哲理詩,也是禅門南北的宣言書,為南北分野最重要、最典型的代表偈。這首偈中,否則了菩薩樹與明鏡台等的物質的本體存在,表明諸相皆在人的本性中,人心就是諸相的本體,人性中本來具有佛性,隻須明白佛性即人的本性是清淨無染的,而一切諸相均非實有,本自虛無,又何來的菩提樹與明鏡台呢!而偈中的無與非二字用得正妙,正是佛性常在,本自清淨,本來無物,那來的塵埃?當明白時,便可當下成佛。

這位觀空大師,承先啟後,為中國的禅宗從理論、方法上找到了一條超凡脫俗的成佛捷徑,開僻了一代禅風,是中國文化史、宗教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巨人。

正因為這首偈,使五祖弘忍大師把禅宗衣缽傳授給他,也使禅宗能在中國迅速發展,與儒家思想經過沖突後,融在一道上,形成了有别于如來禅的祖師禅。故後人有言;話到南能旨,怡然萬慮空。

六祖惠能大師的這首偈雖然直指佛性,但依然有悟後起修的一個過程。它與漸修的區分在于從根本與基礎上入手。

它也讓我們學會認識本性的光明清淨,是沒有增或減的,也沒有生或滅的,它本來就如此,隻是我們執着于相,認賊作父而粘着妄境,才迷失了它。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放下而不執着于得失,活在當下,那就是禅,也是住于自性的一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