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傅文婧6月7日報道:2022年全國高考作文題新鮮出爐,除了因疫情延期的“上海卷”考題将在一個月後揭曉,各地作文題目可謂“各有千秋”。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副主任劉暢副教授在接受東方網專訪時表示,整體上今年全國高考的作文題難度适中,和去年相比難度相差不大。大部分材料作文的題目和現實生活聯系比較緊密,考生在寫作時基本能夠從自己的生活找到抓手。
同時,劉暢也指出,這次的各地作文材料跨度較大,從古典名著、圍棋術語到奧運會,“命題視野越來越開闊了,特别是全國甲卷的設計比較新穎。高考應該要有更多的課内内容,特别是統編版高中教材中出現了整本書閱讀闆塊,考試測評怎樣對接這部分内容,甲卷的題目是一個很好的思路。”
全國甲卷的作文題出自《紅樓夢》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一回中,為沁芳亭題名的一段情節。衆人給匾額題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鑒化用,或根據情境獨創,産生了不同的藝術效果,這個現象也能在更廣泛的領域給人以啟示。“現在統編版的高中語文教材有整本書閱讀闆塊,其中包括了《紅樓夢》。”劉暢指出,這一題将整本書閱讀與考試聯系起來,令人眼前一亮。
“可能有的考生看到有關《紅樓夢》的材料就覺得很難,其實題目已經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思考方向,提示學生可以從模仿、借鑒、創新的關系入手。”劉暢表示,“這題其實和有沒有看過原作沒有太大關系。當然,閱讀過原作的學生會對材料理解得更透徹,也更有利于他們寫作,但即使沒看過原作,學生依然可以從多個角度來寫,如處理問題的時候,究竟是直接套用知識、經驗更有效,還是針對具體的情境進行創造性的運用更有效。可能很多同學在平時的訓練裡就寫過類似話題。”劉暢還提示,學生在寫作時,要注意題幹提到這三種方式會産生不同效果,實際上蘊含着比較關系,而它們也并不一定有絕對的高下之别,所以立論有一定的開放性。
全國乙卷的題材為《北京:雙奧之城》,要求考生以“跨越,再跨越”為主題寫下感受與思考。劉暢認為,與甲卷相比,乙卷給的材料更清晰,“對學生來講可能更好下筆,材料裡的圖表和題幹的表述都比較明确。”但這一題落筆雖易,要寫好卻比較難。“如果要寫好,切入點就要小一些,不要空發議論。”劉暢指出,“跨越,再跨越”的題目和材料給出的事例都比較宏觀,考生可能會受此影響,長篇大論地寫套話,但實際上最好能夠從自己身邊的生活出發,結合身邊的事和個人的感受來談“跨越,再跨越”的問題。
全國新高考Ⅰ卷從“本手、妙手、俗手”三個圍棋術語取材,同樣也屬于“第一眼驚慌”型命題。“看到圍棋術語可能有的同學就慌了,其實材料還是很明确的。本手可以指事物的一般規律和普遍方法,妙手可以指創造性、特殊性,俗手可以意味着很多人基本功不紮實,卻空談創新。”劉暢表示,這個題目可從一般和特殊的關系角度來寫,即隻有掌握事物的一般規律才能有所創新、有所突破,也可以從基本功與創造性的角度來寫,如“讀書破萬卷”可以看做是本手,“下筆如有神”則是妙手,不勤奮讀書而空談妙筆生花自然就是俗手。“妙手和俗手是相對的,是成為妙手,還是成為俗手,關鍵就在于我們如何看待本手。在寫作過程中,考生應注意這三個概念的關系,不能隻談其中一點。”
全國新高考Ⅱ卷則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為主題,思考“選擇•創造•未來”。“我個人認為這一題是比較難寫的。”劉暢說,“看上去好像很好落筆,但其實不管是材料還是題目,都不容易找到合适的立足點。”劉暢表示,選擇、創造、未來這三個概念比較宏觀,要将它們落實到作文裡是比較困難的,想要運用好所給出的材料也有一定難度,很容易寫得空洞。
今年北京卷分為“微寫作”和“作文”兩個部分。微寫作要求不超過150字,三個題目任選一題,包括撰寫招新啟事、設計核酸檢測點标志并寫出設計理由,或者以“像一道閃電”為題寫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詩。“微寫作的設計比較新穎,裡面第一和第二題都是應用文寫作,而且應用性比較強,第三題是抒情文或小詩的寫作。這恰恰是以往寫作教學和大型考試中所占比重較少的一部分内容。”劉暢評價道,“北京今年微寫作的三個題目對于未來的寫作教學也有比較積極的啟示。”
北京卷的作文題也是“二選一”模式,或聚焦對學習的理解,或讨論網絡時代、疫情期間的“在線”經曆。“題目一的《學習今說》難度更大一點,這個題幹雖然給出了提示,學生可以從學習的目的、價值等方面來談,但對高中生而言,以他們現在的閱曆、經驗,要把‘學習’的内涵想清楚還是比較難的。題目二屬于學生比較
熟悉的領域,特别是今年的考生,更應該有自己的感受。”劉暢提示,題目二不要寫得太瑣碎,“應該找到一個比較好的切入點,如在線學習階段某件有趣的事或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有聚焦點,有真情實感,不要寫成流水賬。”
天津卷的題目則圍繞“煙火氣”。“裡面提到要珍惜和守護煙火氣,然後也需要奉獻和擔當。”劉暢指出,珍惜、守護、奉獻、擔當這幾個詞可以成為考生寫這篇作文的切入點。“特别是現在正在疫情中,如何去守護我們的日常生活,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奉獻擔當,這其實很有現實意義,對學生而言,他們應該也有自己的生活感受。”
浙江卷的題目聚焦各行各業新時代青年人才的開拓創新。劉暢強調,這一題的地域性很強。“這道題立意很好,但材料對考生來說,理解起來可能會有一定難度。從材料來看,好的環境造就了優秀的青年人才,優秀人才又為時代做出巨大貢獻。所以,我覺得,從環境與人的關系角度去寫可能會好寫一些。”劉暢提示,材料本身和中學生的生活距離比較大,“學生不一定意識到第一段所提到的人才工程為青年人才創造了良好環境,有可能隻注意到第二段青年人才的開拓創新。這樣一來,他們的文章實際上隻是對第二段内容的回應,第一段材料被忽視了。”
來源: 東方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