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素有“園林之城”的美譽,得益于唐宋以來山水畫的審美成就,蘇州古典園林在世界造園史上具有獨特的曆史地位和藝術價值。在蘇州現存的近200處園林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園林風格,其中始建于北宋慶曆四年(1044年)的滄浪亭,是蘇州最古老的一座園林。
據記載,滄浪亭的前身是五代吳越國吳軍節度使孫承佑的私宅,北宋慶曆四年(1044年),北宋詩人蘇舜欽以四萬錢買入孫氏荒廢的庭園重加修葺,并取楚辭《漁父》中“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之句,命名為滄浪亭。
蘇舜欽後來又邀請好友歐陽修為園林作長詩《滄浪亭》,詩中以“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隻賣四萬錢”題詠了此詩,從此“滄浪亭”聲名遠播,聞名于世。整個園林占地1.08公頃,面積雖然不大,造園藝術卻與衆不同,未進園門便可見一池綠水繞于園外,這就是滄浪亭的獨特之處——未入園先得景。
園内以山石為主景,其它建築都環繞假山而建,山水間以曲折複廊相連,亭台樓閣掩映于茂林修竹之中,一步一景、移步換景,布局極富山島水鄉詩意。2000年,滄浪亭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齊名的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之一。
沿着一條隐藏在樹叢中的小徑,可到達山頂的滄浪亭。這座四角飛翹的單檐涼亭由蘇舜欽修建,亭檐下的“滄浪亭”三字匾額由清代國學大師俞樾所書,亭前的一副楹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分别出自歐陽修的《滄浪亭》和蘇舜欽的《過蘇州》。
蘇州園林有三大名廊:拙政園的水廊、留園的爬山廊、滄浪亭的複廊。滄浪亭的這條複廊依水而建,北臨葑溪,南傍石山,複廊中間用粉牆漏窗相隔,兩面皆有小徑,“内徑”可觀山景,“外徑”可觀水景,山水一牆相隔,風景相看不厭,堪稱滄浪亭一絕。
精美的漏窗與花窗,也是滄浪亭的一大特色。據介紹,整座園林共有108扇圖案各異的漏窗,它們看似齊整一律,卻并非規整的方形,而是秋葉、扇面、海棠、葫蘆等各種優美的形狀,遮遮掩掩地透出窗外的風景,令人産生柳暗花明的驚喜和聯想。
沿着粉牆黛瓦的長廊前行,在最高處有一座禦碑亭。亭中的禦碑為清朝康熙皇帝題寫,内容是康熙重視農業、顧念百姓、鼓勵吏治的思想。值得一提的是,滄浪亭雖然小,千百年來卻吸引着無數文人雅士來此遊覽,在清代,共有三位皇帝為滄浪亭題詞,乾隆皇帝更是四次到此遊園。
滄浪亭位于蘇州市三元坊滄浪亭街3号,由于地處市中心的交通要道,旅遊大巴很難停靠,故旅行團很少帶團來此。不過公共交通很方便,乘坐地鐵四号線在三元坊站下車,步行兩、三百米即可到達。此外,與滄浪亭僅一街之隔的蘇州文廟,素有江南學府之冠的盛譽,也值得一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