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我們讀過很多書以後,大部分書中的内容已經不大記得清了。比如一本小說的大緻劇情線你可能還有印象,但是某個具體的故事情節你已經慢慢遺忘了。
這個問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我們在看書的時候,隻是在腦海裡過了一遍這個内容,随着時間的流逝,内容也慢慢從我們腦海裡溜走了。
打個比方,當你忘記了一本書,你才能記住另一本新書。
如果說我們的記憶量是一個長長的隊伍,那麼這個數量是有限的。隻有把前面的第一個人踢走,後面的新人才有機會進來。
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需要我們真正去讀懂一本書。
先去熟悉書籍的框架是很好的辦法,比方說用思維導圖來篩選出有用的信息,并把它們整理,歸納以及分類,将不同的零碎知識點組合在一張思維導圖裡。就像一棵大樹的枝幹,樹就是這本書的核心觀點,而枝幹則是你記錄的這些知識點。
劉豔在《看完就用的思維導圖》提到了一種框架式閱讀法,就是用思維導圖來梳理全書的脈絡,制作讀書筆記,從而輔助自己進行閱讀和思考。
01 讀書筆記的兩種類型
1、結構式
适合于脈絡清晰的圖書,特别是緻用類書籍。也就是一些教你提升某方面的技能,或者可以幫你解決一些在生活或者工作中碰到的問題的書籍。
比如我之前推薦過的《七堂思維成長課》,裡面有提到人際交往的簡單原則,教你如何打造成長性的人脈關系。《深度工作》中則告訴我們每天忙到昏頭的生活,其實對你來說一點幫助也沒有,是一種浮淺工作的展現,而書裡的核心内容就是教我們如何從浮淺工作狀态變成深度工作的狀态。
這樣的書,往往目錄的結構非常清晰,你一眼就能看出來每個章節在講什麼東西
中心主題根據書本的内容,提煉一下核心觀點,而主幹直接可以使用章節的名字或者内容。
打個比方,《看完就用的思維導圖》前三章的目錄是這樣的,我們可以直接套用這樣的框架。
2、主題式
适用于結構不清晰,比如用不同的小主題組成的書籍,小說、雜志等等很多都屬于這個範疇。
這一類圖書的結構沒有那麼清晰,甚至上下兩個章節之間一點關系都沒有,又或者是用一個個案例和故事組成的,我們很難直接使用書籍原本的框架。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靠自己的理解去提煉主題。
中心主題選擇從需求出發,比如你看到有啟發的點,或者說你想要閱讀的内容。大綱部分需要略讀每個章節中和你的需求有關的内容,然後再進行整合。
比如我想講的是如何寫讀書筆記,那怎麼選書,怎麼買書都不在這個範圍内,我們看書的時候直接跳過就行了。
繼續用剛才《看完就用的思維導圖》第四章的目錄來舉例子,我們可以看到【生活篇】底下,制作清單,賬單統計和基金理财,創意思考這三塊内容之間其實關系不大,但是經過我們的總結和概括,統一歸類為【生活篇】就可以了。
02 繪制讀書筆記的步驟
用上面這種方法做讀書筆記,思維導圖其實就是大腦在進行思考和輸出的過程,下面來看一下畫思維導圖的具體步驟。
步驟一:明确目的,統觀全局。
帶着看書之間想要解決的問題,去快速略讀一遍書籍的封面,目錄、推薦/自序、後記等等。
這些部分包含了大量書籍内容的劇透,在開始閱讀之前,對内容和自己的需求進行一個匹配,做到心中有數。
選出我們需要閱讀的章節,讓時間花在真正需要閱讀的部分。
步驟二:快速浏覽,标記重點。
确定完閱讀目标,我們就開始迅速進入正文部分,重點關注步驟一選出的章節。閱讀的過程中,抓住章節中的開頭和結尾,大小标題,粗體字,并在思維導圖上進行記錄。
開頭和結尾往往表達了作者的觀點和結論,大小标題是段落内容的總結,粗體字是全段中作者覺得重要的内容,抓住這三塊内容,基本上書籍重點就跑不了了。
步驟三:精讀重點,繪制導圖。
抓完了重點,下面就要開始精讀了,把這些重點部分重新認真地閱讀一遍。
在寫讀書筆記的時候,我們不能光是記錄書中的原文就行了,而是要有自己理解後的想法和感受。
因為抄寫這個過程是機械的,我們完全可以不思考,這樣就有可能不能真正地理解某個知識點,産生一些我看過了就懂了的錯覺。
這個步驟其實就是不斷帶動自己的認知升級的過程,而且隻有這樣寫出來的讀書筆記,才是你的讀書筆記,而不是像工廠裡流水線産出的标準化産品。
步驟四:學以緻用,知行合一。
敲黑闆,接下來是重點,思維導圖不是畫完了就結束了,一本書也不是看完了就可以了。
我們總結或者提煉來的内容,是要真正能幫助自己去提升某項技能,或者解決某個問題的。把書裡的知識放在工作、學習、生活中多實踐、多應用,做一個實幹家。
魯迅說過一句話,别看一個人說了什麼,而是要看他做了什麼。
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其實就是一個獲取信息—提煉精華—内化知識—實踐應用的過程。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會着急把一本書看完,然後把閱讀的數量當成我們的成就。而忽視了是否在書中獲得了收獲和啟發,隻是單純地記錄了一些書中的金句,沒過幾天就遺忘了。
而如果用思維導圖去做讀書筆記,裡面的内容其實都是你讀書時産生的感悟和收獲,不僅僅有思考,還有如何行動的方法,我們可以真正去把書中的知識和自己的生活結合起來。
這樣的讀書筆記才是更有溫度和深度的。
作者:潘大帥,一個沒有感情的讀書機器,幫你推薦最靠譜的書籍和最實用的閱讀技巧。,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