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南美人參”、“植物偉哥”的瑪卡,在曆經近3年的風靡之後,終于開始顯露出降溫态勢。從市場迅速擴容、産量迅速擴大、價格迅速上漲,到價格開始步入下降通道、市場開始降溫,瑪卡這個興起不久的市場猶如坐上了“過山車”。近日,記者采訪多位專家,對這段起伏進行了複盤,并試圖為市場、消費者帶來啟示。
客觀介紹被斷章取義對于瑪卡的基本情況,各類網上百科和科研論文的相關描述基本一緻:十字花科的高原植物,原産于南美秘魯安第斯山。瑪卡果實按顔色分為白、黃、紫、黑四種。一般認為,顔色越深表示品質越好。瑪卡的應用部位是根,其中的主要化學成分有瑪卡生物堿、芥子油苷、甾醇等3大類型。1999年,美國科學家發現了瑪卡生物堿中含有兩類新的植物活性成分瑪卡酰胺和瑪卡烯,并認為這兩種物質對平衡人體荷爾蒙分泌有作用。而這一研究也是後來瑪卡被認為有助于改善男性性功能的依據之一。2011年,經原衛生部批準,瑪卡粉進入新資源食品目錄。在擁有13萬多網友關注的百度貼吧“瑪卡吧”,不少網友聲稱自己開始對瑪卡感興趣,源于看到有權威人士、權威媒體為其背書。這位權威人士,被認為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名譽所長肖培根。記者從肖院士的弟子處了解到,肖培根非常關注新資源食品和有藥用價值的植物,也确曾在一篇文章中介紹稱,“瑪卡對亞健康狀态人群恢複健康可能有很好的調整作用”。文中還提到,小鼠實驗顯示,瑪卡有增強體力、減輕壓力、增強性功能的作用。正是由于這篇文章,肖培根被很多瑪卡推廣網站等冠以“中國引進瑪卡第一人”稱号。但該人士認為,肖老師隻是客觀陳述已有相關研究結論。且文中提到的是“小鼠實驗”結果,但從科研的角度講,動物“點頭”跟人體“點頭”,完全是兩個概念,老師的意思被有意地斷章取義了。而另一個被認為給瑪卡站台的是央視一檔新聞類節目中播過的約一分鐘新聞。該新聞提到,秘魯一所大學的實驗室将60名男性志願者分為兩組,讓其中一組服用以瑪卡為主要成分的藥片,而另外一組隻服用安慰劑。經過12個星期的觀察,發現服用瑪卡的對象在性能力上有所提高,平均活躍精子數量增加了。”但該新聞同時謹慎地表示,瑪卡“可能”會給現代醫學攻克某些性功能障礙難題“帶來希望”,但“這項實驗結果有待驗證”。
“僅憑上述說法,得不出‘瑪卡是已經被證實的壯陽神藥’的結論。”多位受訪專家表示。但盡管如此,瑪卡的種植、生産、銷售還是火爆起來。記者在雲南、四川、貴州、新疆、青海、甯夏等多地調研發現,瑪卡被作為高回報的植物藥大量種植,相關生産加工企業、産品也如雨後春筍紛紛出現。這些地區的大量土特産商鋪,開始把瑪卡作為主要“養生”特産,以高昂的價格向遊客兜售,獲利頗豐。
捅破“泡沫”需多重擠壓而在瑪卡掀起市場熱潮的同時,學界質疑的聲音就從未斷過。據藥用植物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中藥鑒定系主任劉春生教授介紹,他的多位同行專家都就此分析過,從植物分類學上來說,瑪卡雖然被稱為“南美人參”,但跟五加科植物人參“并不是一家人”。“而它作為新資源食品,也隻能說明瑪卡在我國沒有長期應用曆史和長期臨床驗證功能,但是安全性有一定保證。”一位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專家說。這些觀點,都被媒體引用、介紹給讀者。而記者在專業科研人員幫助下查閱中國知網(CNKI)與相關瑪卡在改善性功能、提高生育力、調節内分泌等方面功效的研究發現,近年來,國内關注該領域研究的科研人員非常多,為給瑪卡一個客觀的評價,一些團隊甚至持續多年進行着相關研究。監管領域,主管部門也在發力。近期以來,國家食藥監總局已通告了多款存在非法添加的瑪卡相關産品。而新廣告法實施後僅3天,國家食藥監總局又通告了8起虛假宣傳廣告.其中2個與瑪卡相關的保健食品被認為“誇大功效”。在多重擠壓下,去年以來,瑪卡開始呈現降溫态勢。記者查詢中國中藥協會官網中藥材天地網發現,近年來多地大規模試種瑪卡,造成産量急劇擴大,2003年我國雲南最早引種時,年産量不足100公斤,到今年,保守估計産量将達4000噸。現在國産瑪卡以内銷為主,而随着人們對瑪卡知曉程度、深度的提高,消費市場增速開始放緩,其供需狀況已經出現了嚴重的供大于求,從去年開始,瑪卡價格已整體呈下滑趨勢。以雲南黃瑪卡統貨為例,價格已經從年初的每公斤180元左右,下滑至如今的90元左右,個别地區甚至跌至50元左右。今年6月,雲南多地大量瑪卡滞銷,有價無市。“無論是藥用還是作為保健食品,瑪卡的功效都需要更為詳實的證據。非理性、欠嚴謹的消費者、生産者已分别為瑪卡的盲目消費、盲目投入埋了單,希望這場起伏能帶來更多啟示,幫助今後的市場更加理性,政府、科研工作者、媒體更好發揮作用。”受訪專家表示。 `文/健康報記者 崔 芳圖/源自網絡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